问中导 导中想 想中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历来是一个重点与难点。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不高、社会阅历不广、生活经验不多等方面的制约,于他们而言,作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之所以觉得作文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没东西可写,二是不知怎样写。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问中导,导中想,想中写”的作文教学法,通过扶持和引导,学生一般能在40分钟内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收效明显。下面,笔者以《我的妈妈》这道作文题为例,谈谈这种作文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在大屏幕上或黑板上出示作文题《我的妈妈》,然后按以下步骤,出示一点就写一点:
  一、写外貌
  出示问题:妈妈的皮肤、身高、体重、头发、脸型、眼睛、衣着等是怎样的?抓住其中的几点来写,50字左右。
  学生思考并动笔,规定6分钟内完成。
  案例:
  我的妈妈是一个农村妇女。她皮肤不是很白,身高1.5米左右,常常扎着马尾辫。一张瓜子脸,笑起来的时候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缝,两个小酒窝十分抢眼。
  二、写爱好
  出示问题:你的妈妈有什么爱好?用一两句话写出来,60字左右。
  学生思考并动笔,规定3分钟内完成。
  案例:
  妈妈爱打毛衣,一有空就不停地织。我们一家人的身上都穿着妈妈的“大作”呢。除了打毛衣,妈妈还爱唱粤剧,她是一个地道的粤剧迷。每逢过年,村里做戏,她都挤在戏地里,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全家人都说她“走火入魔”了。
  三、写关于妈妈的两件事
  事例一:妈妈悉心照料发烧的“我”
  出示问题:你什么时候发烧?情况如何?妈妈发现后表情如何?她怎么说?她带你去哪里看医生?医生怎样为你看病?回家后,妈妈又是怎样做的?妈妈这样关心你,你有什么感想?
  依据上面的问题,展开想象,写200字左右。
  学生思考并动笔,规定15分钟内完成。
  案例:
  上周星期六早上,我起床后,觉得头很烫,全身乏力,整个人就软软地瘫在沙发上。妈妈买菜回来,发现我这般模样,关切地问道:“你不舒服吗?”她走过来,摸了一下我的头,说:“哎呀,怎么这么烫?你发烧了!”她十分着急,说:“妈妈马上带你去卫生院看医生!”她推来车,让我坐好后,便带我出门了。我们来到了羊角卫生院,妈妈忙着挂号,找医生。一位姓李的医生给我把过脉、量过体温后,就开了一些药单子。妈妈又忙着跑去拿药了。回到家里,妈妈忙着让我服药,她一边看着我吃药,一边叮嘱我说:“孩子,吃了药就会好的,等一下你得好好休息。”看着妈妈满是关切的眼睛,我十分感动。妈妈,你对我真好!
  事例二:妈妈炖鸡汤给邻居的李奶奶补身子
  出示问题:李奶奶的子女是否在她的身边?妈妈为什么要炖鸡汤给她?妈妈对你说了什么吗?你随妈妈将汤送到李奶奶家时,妈妈说了些什么?李奶奶又说了些什么?你有何感想?
  依据上面的提示,展开想象,写100字左右。
  学生思考并动笔,规定10分钟内完成。
  案例:
  我的邻居李奶奶,因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所以长期一个人在家生活,我妈妈常常照应着她。最近李奶奶老是咳嗽,一到晚上就咳得特别厉害。那天下午,我从陈煜家回来,一进家门就闻到一阵阵香味。“妈妈,什么这么香呀?”“妈妈在炖鸡汤,最近李奶奶总是咳个不停,她得补补身子才行呀!”妈妈真是一个好人。
  妈妈炖好汤后叫上我一起去李奶奶家。
  “李奶奶,我炖了点汤,您趁热喝了吧。”妈妈说。
  “谢谢你呀,你真是好心呀!”李奶奶十分感激。
  我在一旁看着,感觉李奶奶就是妈妈的亲妈,不然妈妈怎么会对她这样好?其实呀,妈妈天生就有一副好心肠,对谁都是这样好。
  四、写感想
  出示问题: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你打算如何赞美你的妈妈?
  依据上面的提示,写20字左右。
  学生思考并动笔,要求2分钟内完成。
  案例:
  妈妈,你太伟大了,我爱你!你永远是我的好妈妈!
  学生写完后,将以上四点合在一起,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了。从上面的个案中,我们不难发现,按顺序写外貌、爱好、关于妈妈的两件事、感想,不仅定好了文章的构思方向,还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在每一点中出示相关问题,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如何写,如何写具体。构思定好了,内容在问答中落实了,即使是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也能在40分钟内写出一篇文章来。
  以问促思,问中导写的做法,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没东西可写,不知怎样写的难题。这种做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笔者发现,学生在这种问导式方法的影响下,遇到作文题时,都会自觉地去问自己,在问中思,在思中写,他们都觉得作文不像过去那么难了。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一、引言  小学英语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基础英语对话能力,对话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话教学是以情境为基础,让学生用简单的句型进行英语对话的教学方式。依托教学文本上的对话内容,教师让小学生进行对话,不仅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在实际中使用英语交流提供丰富的材料。教师是如何依托文本进行对话教学,本文将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Part A的内容为例进行分析。  二、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两岁大的宝宝对什么都感兴趣,她每时每刻都从外界汲取知识,每一天她都学到新东西,每一天她都让我惊喜。生命之初那种对知识无限制的渴望,为什么后来却逐渐减退,甚至消失?  我一直在反思我的课堂。如果因为我而让我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的结果我不能接受,也无法面对。教与学方式改革之初,我有抵触,也有思考,到底要不要做?要怎样做?但当我走入其中,我的心慢慢坚定起来,改革的方向没有错。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应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宗旨,发现和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循循善诱,让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使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选择适当的科学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
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完全得益于学生的学习。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正在进行较为深刻的改革,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含义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与探索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然后运用所习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一种具有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
写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往往既存在搜肠刮肚“无材料可写”,又存在材料仿佛一大堆,“不知写什么好”的问题。其实,作文如炊。学生畏惧写作,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无米可炊”——学生的习作脱离实际生活,无话可说,也无字可写;二是“有米不知该如何炊”——有许多话说,却不知怎样下笔。三是“有米不想炊”——对写作不感兴趣,没有写作的冲动。如何解决这“米”和“炊”的问题,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人作了一些思考与研究。  一
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复述”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复述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复述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强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有序、有节、有理地表达的能力。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都把复述仅仅停留在口头复述的训练上,训练的形式与幼儿园语言课复述故事相差无几,只是提高了要求。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县教研室领导的引领下
高效的数学课堂,既要把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实到位,又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课堂中,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先生后师、先练后讲”可以说是一条基本共识。关于“先学后教”,教师们似乎对“后教”关注得更多一些。其实,学生“先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做到高效。只有做足“先学”的文章,才会有“后教”的高效,进而实现高效的课堂。  一、激发兴趣,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欣赏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美育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重要的一环。笔者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就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略作探讨。  一、专题欣赏  专题式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
“教”与“学”本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体、两个方面,如何使这两者更和谐、更有效,实现教学相长、和谐共生的目的呢?下面以“找规律——搭配”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先学后教:学生先学,教师再教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且对生活中的简单搭配现象已有所感知,所以我设计了以下的“前置性学习单”。  1.预习课本第50~51页,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因此习作教学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培养、爱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上,敢写、愿写、乐写、爱写的习作品质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选择了“即兴指导习作”这一途径,即我的习作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我的指导灵感(我把习作素材、情境、学生饱满的情绪状态、浓厚的习作兴趣等,统称为灵感因素)来了,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将其捕捉,哪怕是在我的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