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习题引发的关于做功的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xu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多学生甚至有些老师对做功的计算和动能定理的应用存在理解误区。通过例子来具体说明功W=Fv·(受力点位移L v),系统动能定理应为W内+W外=∑ni=1 12mi(vi末2-vi初2)。
  【关键词】受力点位移;内力做功;系统动能定理
  1. 功W=Fv·(受力点位移L v)
  在高中阶段,谈力做功也好,谈动能也罢,都是默认为以地面为参考系。所以功W=Fv·L v 是力与受力点对地位移的点乘。当物体可以看作质点或平动时,受力物体的位移与受力点的位移是一样的,所以功等于力与受力物体对地位移的点乘。但是当物体不是平动而且也不能当作质点时,物体受力点的位移与物体的位移就不一定相同。上题中力的作用点在脚上,而脚的运动情况与人的运动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人既不是平动,也不能当作质点,因此应该用摩擦力乘以脚对地的位移。人在跑步过程中,总是一只脚着地,一只脚在空中向前运动,空中的脚落地时,地上的脚离地在空中向前运动,双脚交替进行。在地面上受摩擦力的脚与地面相对静止,没有位移,故摩擦力对着地脚做功为零;在空中运动的脚有位移但是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故摩擦力对空中的脚做功也为零。人无论加速减速还是匀速运动,只要着地的脚与地面没有相对运动,那么地面的摩擦力对人就没有做功。在开篇的习题中,脚与地面没有相对滑动,所以在各个阶段地面对人都没有做功。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C。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例1.1,一匀质长方体木块静止放于光滑地面上,一颗子弹以初速度v0 水平向右射入木块,最后留在木块中,子弹打入的深度为 d,在打入过程中木块的位移为L,假设射入过程中子弹与木块间的力f 大小恒定,求子弹对木块和木块对子弹做的功W1 和W2 分别为多少?
  解析:为了简化,我们把子弹当作质点。射入过程中,子弹对地的位移为(L+d),故而阻力对子弹做功W1=-f (L+d)。木块长度不能忽略,木块也不能当作质点,子弹对木块作用力的作用点一直在变,子弹在木块上打入的深度为d的径迹可以认为是由无数个质点组成的一条线段,在子弹对每一个质点作用过程中,每个质点在力作用下位移分别为l1 ,l2, ,l3, ,l4,,l5,,l6……在相同的时间段里,每个质点位移与木块的整体位移都相同,所以l1 ,l2, ,l3, ,l4,,l5,,l6……恰好就是木块在各个小时间段里的位移,所以这些小位移之和恰好等于木块总位移L。子弹对木块做的功W2=fl1+fl2+fl3+fl4+...=fL 。
  由上例可以看出,当物体平动时,由于作用点的位移与物体整体位移相同,所以无论受力点变化与否,外力对物体做的功都等于作用力点乘物体对地的位移。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更直观的例子。
  例1.2,如图2所示,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 向右滑行,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u ,求物块向右滑行了L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功W1 和摩擦力对地面做功W2 分别为多少?
  解析:(1)以物块为研究对象,物块的受力点始终是底面,受力部分不变,受力的大小亦不变,所以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就等于摩擦力乘以物块底面的位移(物块位移),即W1=-umgl 。(2)摩擦力对地面做的功要用摩擦力乘以地面受力点的位移。地面的受力点一直在变化,但是地面上的每个受力质点在受到物块摩擦力时都不动(对地位移为零),故而摩擦力对地面每个受力点做功都为零,对地面做的总功也就是零。
  综上所述,功等于力与受力点对地位移的点乘。当物体可以当作质点或是做平动时,功即等于力与物体对地位移的点乘。但当物体不能当作质点且也不做平动时,功只能用力与物体受力点对地位移的点乘。
  2. 内力的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
  通常应用动能定理时只研究外力的功是因为研究对象通常只是单个物体且为刚体,刚体内力做功代数和一定为零,所以不用考虑内力的功,物体动能变化量只用外力的功来量度。而当内力做功代数和不为零时,内力的功则不能忽略。下面也通过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2.1如图3所示,封闭有一定量气体的绝热汽缸固定在地面上,左侧的绝热活塞在外力F作用下缓缓向右移动压缩气体。活塞与汽缸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封闭气体的动能是否增加?内能如何变化?
  解析: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活塞对气体做正功。若错误理解动能定理认为动能变化量等于外力做功代数和,则会得出封闭气体的动能(隶属于机械能的动能)增加,而事实上,封闭气体的动能(隶属于机械能的动能)与开始一样,仍然为零,理论结果与事实有矛盾。
  从能量角度分析,外力F做正功消耗了外界的能量,分子力做正功,消耗了分子势能,外界消耗的能量和减少的分子势能全部转化成了分子动能。
  由上例可以看出,对系统应用动能定理时,不仅要考虑外力的功还要考虑内力的功,计算系统动能应该是各个质点的动能之和。即W内+W外=∑ni=1 12mi(vi末2-vi初2)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2.2如图4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水平初速度v0 滑上木板的左端。物块和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u ,经过一段时间后二者共速,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物块相对木板位移为L,求物块和板的末速度是多少?
  解析:假设木板对地位移为S,末速度为 v。
  摩擦力对木板做功W1=umgS= 12 Mv2 ①
  摩擦力对物块做功W2=-umg(L+S)= 12 mv2- 12 mv02 ②
  ①+②得-umgL= 12 mv2 + 12 Mv2- 12 mv02 ③
  解得系统末速度v=mv02-2umgLM+m 。
  ③式恰好就是对物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的动能定理。外力做功为零,内力(摩擦力)对系统做功代数和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
  从功能关系的角度来看,摩擦力通过对物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做负功(Wf=-umgL )把系统的一部分动能转化成了内能。系统动能向内能转化的量为umgL 。对系统列功能关系应该为umgL= 12 mv02 - 12(m+M)v2。
  在本例中,系统内力的功影响了系统的动能。故而对物体或系统列动能定理时既应该考虑外力的功,也应该考虑内力的功,只有当物体为刚体或系统内力的功为零时,列动能定理时才只考虑外力的功。
  为了简单起见,应用动能定理时选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单个物体,选系统时往往应用能量守恒。
  综上所述,计算功时应该用力与受力点对地的位移的点乘,列动能定理时,应该是内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研究对象动能的变化量。
  收稿日期:2013-08-11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素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是未来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依据高中地理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实现
期刊
教师的素质表现在他的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以及人格的吸引力等等。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注意自己内在功力的表现,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情趣,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教学风格,学生一定会被教师的魅力所吸引,从而激发思维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呢?  1. 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语文离不开文学。虽然文学不等于语文,语文课也不是文学课,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语文
期刊
书面交际是指书面语言运用于交际的过程。在聋哑学生进行交际语言的训练时,应在强化听觉口语康复训练的同时,注重书面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优化语言训练的效果,提高聋哑学生社会交往素质。现就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的研究和探索浅谈自己的体会。  1. 重视聋哑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材料是书面交际的基础。目前,大部分聋哑学生与人进行笔谈、通信等各种书面交际时出现的表达困难、语言干巴——主要原因之一是因
期刊
【摘 要】音乐欣赏课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明确作为音乐专业核心课程的欣赏课和作为非音乐专业选修课程的欣赏课,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音乐欣赏课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整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才能更加规范性、科学性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改革  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不仅是音乐系学生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农村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在实践中,根据我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把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开展有农村特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初中学生怎样学好生物的首要前提。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本文论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培养;策略  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生物不参加中考,被大家认
期刊
【摘 要】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后进生,在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当数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本文从关注和转化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农村教育实践,探究成因,表现特点,及对照他们的心理感受,对症下药,提出解决转化后进生的对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教育转化  曾听过一个美国故事,说在乡下,有一个公认的坏男孩。有一天,男孩父亲把继母领来了家。父亲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较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多启发学生,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教学; 阶段 ;数学思维;层次分析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
期刊
在历代文人中,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具有绝世才华而又历经磨难的文学家。当朝宰相韩琦曾言:“轼之才远,大器也。” 但他命途多舛,仕途坎坷不平,屡遭贬谪,历尽磨难。一曲《定分波》,篇幅虽短,然意境深邃,内蕴丰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本是一件小事,在东坡这里却灵感来袭,轻轻一吟,便成了千古绝唱。  苏词多佳句,字里行间才情洒落,细细品读,愈觉心中沉醉,不能自已。而其中熠熠生辉的,恰恰就是苏东坡身处逆境而
期刊
【摘 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都是很有益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化学;课外活动;学生能力培养  化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化学实验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坚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结合近几年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实践,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