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有顿悟,苦难中寻超越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s63712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代文人中,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具有绝世才华而又历经磨难的文学家。当朝宰相韩琦曾言:“轼之才远,大器也。” 但他命途多舛,仕途坎坷不平,屡遭贬谪,历尽磨难。一曲《定分波》,篇幅虽短,然意境深邃,内蕴丰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本是一件小事,在东坡这里却灵感来袭,轻轻一吟,便成了千古绝唱。
  苏词多佳句,字里行间才情洒落,细细品读,愈觉心中沉醉,不能自已。而其中熠熠生辉的,恰恰就是苏东坡身处逆境而不悲观、怀才不遇而不沉沦的精神之美。风雨中有顿悟,苦难中寻超越,《定风波》中的精神大美同样值得我们探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具的学科。日常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更要注重文学审美的教育与熏陶,要尽力通过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向美心愿,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定风波》无疑就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下面笔者就该作品的精神之美进行探究。
  1. 从容淡定,不惧眼前的风雨
  且来看看黄州这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吧。东坡起笔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虽则“莫听”,但“穿林打叶”之雨却是客观存在。“穿”和“打”两个动词不容小觑,想必那雨是来得又猛又急,有气势有力度。我们可以把它和东坡其他写雨的诗句比较,如“山色空蒙雨亦奇”和“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前者写的是细雨迷蒙下山峦的美景,与“穿林打叶”之雨相去甚远。后者写的是黑云翻滚,大雨倾盆。料想这雨势绝不逊于黄州这场雨,可是“白雨跳珠”四字妙趣横飞,把飞溅的水花喻成晶莹的珍珠,俏皮可爱,我们由此可窥见诗人创作时的喜悦之情。“穿林打叶”的雨则不,它带着春寒,打在人身,寒在心底。
  在山路上遇雨,没有雨具,同行皆狼狈,唯他在雨中从容不迫地行走。看着同行客人狼狈之极,东坡似乎忘记了这风雨的敲打,泰然自若地赶路,“余独不觉”四字的妙处就在这里。不仅如此,“吟啸且徐行”是何等豪迈啊!正如郑文焯在《手批东坡乐府》中说到的“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读之,令人不由心情振奋,心境豁然。
  2. 洒脱旷达,超越人生的苦难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过:“颂其诗,贵知其人。”不难想象,从达官贵人到乡野农夫,这其中的落差。他曾在给李之仪的书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可是在《定风波》中东坡不提此等烦心琐事,也不因偶遇微冷的春雨而生“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样消极落寞的情绪。他高唱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一千年以后的笔者为之心醉、沉迷。只要心是旷达的,即使只是“竹杖芒鞋”也会翩若惊鸿,轻如快马,哪怕前路迷茫、风雨不休。
  经过忧患苦难,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怎样看待自己人生的低谷,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东坡以他卓越的才能和渊博的学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向我们显示了他稳健端庄的人格魅力。
  《定风波》无疑给了人们窥见东坡心灵的机会,然而词人却意图用旷达笔触将自己的命运凄苦支开。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们想像一下东坡一生的坎坷遭遇,就能掂出这句话的分量。在此之前,他已经历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十年的贬谪生活,之后因乌台诗案,入狱103天;现在,被贬黄州,人生不自由;以后,预测不到的风雨更多。他一生四十多年的做官生涯中,被一贬再贬,在一地居住从来不满三年。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荒野古道上,一次次的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的情景。
  晚年时,他曾用《自题金山画像》来概括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宋神宗时,东坡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宋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最后到蛮荒之地海南。终其一生,被贬的时间长达32年,地方多达10个。“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多少辛酸,多少愤懑,尽在其中,却以自嘲的语气淡然地说出,这就是东坡的豁达。
  “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伟大的苏东坡先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超越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风雨,更是人生的苦难。不管面临政治风雨,还是自然风雨,他都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都会怡然自得地“何妨吟啸且徐行”。人生的苦楚并没有压弯了他的脊背与性情,他依然是那个豁达、真性情的苏轼。透过千年的距离,我们能触摸到那穷且益坚的灵魂。
  3. 乐观通达,享受超然的人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骤雨初歇,一抹斜阳,大自然天气变换太快了。苏东坡于逆境中看见了曙光,在寒冷中发现了温暖,他是如此的乐观通达。要知道,词人此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且是被贬之身,身处黄州这样荒凉偏僻的地方,前途遥不可知。“回首向来萧瑟处”,寥寥数字,已写尽前尘往事,万千心酸,半生跋涉。
  刘辰翁曾在《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没有东坡这种阔达的胸襟、不竭的热情、沉淀的智慧是经不起宋代历史的颠簸和淘汰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若干年前苏东坡就和弟弟子由交流过了人生的短暂和萍踪无定;身陷囹圄时,他黯然神伤“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谪居黄州期间他慨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一阕《卜算子》更是用极美的意境道出了他的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理想的压抑,现实的残酷,亲情友情的淡薄,苍茫天地间,仿佛只有自己这样一个幽人,一股蚀骨的悲伤油然而生。即便再浓妆淡抹,也掩盖不住内心的悲凉。
  苏东坡立身处世以儒家为准绳,以他的才学,治国安邦定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的诗文名冠一时,五尺之躯却不见容于当权者。从跻身仕途到身陷囹圄,再到而今遭贬黄州,可谓一路升沉不定。用儒家的标准来衡量,他无疑败得一塌糊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浸透着他壮志难酬的悲愤;“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他孤苦无依的凄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声慨叹,饱含了他历经风雨后的通达。
  人生的低谷,恰恰是词人彻悟的开始。无论是雨是晴,是顺是逆都无所谓,看得如此通透的怕是没有几人。晚年流放到海南后,东坡写入了另一首诗《独觉》:
  “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可见,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贯穿在他的生命历程之中。苏东坡一生风雨,一世坎坷,然而他却用如花妙笔给我们创设了一个面对厄运保持豁达、乐观之心的人生境界。林清玄曾说过“千百年来,苏轼的诗词文章乃到他笑对苍茫的人生态度,对后世文人有着莫大的影响,而苏轼更以其多姿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永远占据着中国文学史辉煌的一页。”
  《定风波》一词,对于现在的高一学生而言意义深远。教学时,笔者认为一定要抓住苏东坡身上的精神大美,和学生做一番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进入苏东坡的内心世界,学习他虽身处逆境,但仍能泰然处之、乐观洒脱的人生态度。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处于人生低谷时,不妨想想苏东坡,吟吟东坡词,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困难,那么我们在面对人生苦难时就一定能超越,就可以走出阴霾,拥抱晴空。
  收稿日期:2013-08-0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教学集声、图、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及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美术;整合  对于一门以视觉为主的学科——美术欣赏教学,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犹如给美术欣赏教学插上了翅
期刊
【摘 要】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文中所述的多种情况。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
期刊
【摘 要】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素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是未来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依据高中地理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实现
期刊
教师的素质表现在他的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以及人格的吸引力等等。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注意自己内在功力的表现,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情趣,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教学风格,学生一定会被教师的魅力所吸引,从而激发思维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呢?  1. 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语文离不开文学。虽然文学不等于语文,语文课也不是文学课,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语文
期刊
书面交际是指书面语言运用于交际的过程。在聋哑学生进行交际语言的训练时,应在强化听觉口语康复训练的同时,注重书面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优化语言训练的效果,提高聋哑学生社会交往素质。现就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的研究和探索浅谈自己的体会。  1. 重视聋哑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材料是书面交际的基础。目前,大部分聋哑学生与人进行笔谈、通信等各种书面交际时出现的表达困难、语言干巴——主要原因之一是因
期刊
【摘 要】音乐欣赏课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明确作为音乐专业核心课程的欣赏课和作为非音乐专业选修课程的欣赏课,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音乐欣赏课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整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才能更加规范性、科学性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改革  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不仅是音乐系学生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农村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在实践中,根据我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把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开展有农村特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初中学生怎样学好生物的首要前提。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本文论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培养;策略  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生物不参加中考,被大家认
期刊
【摘 要】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后进生,在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当数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本文从关注和转化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农村教育实践,探究成因,表现特点,及对照他们的心理感受,对症下药,提出解决转化后进生的对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教育转化  曾听过一个美国故事,说在乡下,有一个公认的坏男孩。有一天,男孩父亲把继母领来了家。父亲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较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多启发学生,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教学; 阶段 ;数学思维;层次分析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