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面交际是指书面语言运用于交际的过程。在聋哑学生进行交际语言的训练时,应在强化听觉口语康复训练的同时,注重书面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优化语言训练的效果,提高聋哑学生社会交往素质。现就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的研究和探索浅谈自己的体会。
1. 重视聋哑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材料是书面交际的基础。目前,大部分聋哑学生与人进行笔谈、通信等各种书面交际时出现的表达困难、语言干巴——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缺乏语言材料。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聋哑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首先,教师要确立聋哑学生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的意识。课堂教学中渗透古今中外聋哑生学习语言的成功典范,能增强他们学习语言信心,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其次,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指导聋哑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第一,指导聋哑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特别是上好语文课,做到认真体味课文的语言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文;第二,指导和鼓励聋哑学生课外大量阅读通俗易懂、有意义的图书、报刊、摘抄好词句、片断和优秀短文,使他们具有充实的知识信息和语言材料;第三,指导聋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语言,如班队活动课,教师有意识地教给他们学习、生活中常用的动作、用品新词语和常用语;课余,引导他们阅读校内外设置的宣传栏、报栏、墙报等,不断扩展他们的词汇量。此外,鼓励聋哑学生利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常练习写日记,以便巩固积累的语言材料。
2. 重视聋哑学生笔谈技能的训练
从目前聋哑学生与健全人交往方式的现状看,他们与90%以上的健全人“对话”都是使用笔谈。可见,掌握笔谈技能是聋哑生实现交际的前提条件。根据聋哑学生听觉语言的障碍的实况,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笔谈技能,重点应置训练于情景对话之中。
第一,新授课中的创设情景渗透笔谈训练。如教“电话机”“录音机”等词语时,教师创设相互询问家里电器的对话,鼓励聋哑学生先用口语表达,再进行笔谈,使其理解笔谈的交际功能;第二,练习课中创设对话情景进行笔谈训练。如教上述课文“电话机”“录音机”词句后,教师编写在商店里购物的“对话”情境片断,然后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既开拓了聋哑生语言思维,加深理解学生的词语、句型,又训练了他们运用书面语言进行交际的技能了。第三,活动课中操练情境对话教材。即教师根据聋哑学生的实际,经常搜集日常交往需要的对话题材为内容,编写情境对话教材,如到菜市场买菜、到医院看病、问路等,有计划地利用语言活动课进行对话(或笔谈)训练。这类训练展现实际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语言情境,有利于聋哑学生形成笔谈能力甚至口语表达能力。
3. 重视聋哑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具有应用文写作能力是聋哑学生实现书面交际的重要保证。为培养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首先,应用文教学应体现全面性。目前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只有应用文教学内容,我认为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应用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学会用书面语言进行交际。其次,应用文教学要体现层次性。一方面,要按照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结合现代社会交往需要,设计应用文训练系列,比如低年级阶段重在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告诉别人一件事等;中年级阶段重在用几句话写清楚一件事等;高年级阶段重在篇章(如书信、总结等)及条据、表格等训练;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类教学,分层评估,如教低年的学生写日记时,指导后进生用“四素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一句话日记,中等生用“四素句”写几句话日记,优等生用一段话写日记等。再次,应用文教学方法要体现直观性。即应用文指导与训练时,应通过模拟场景把学生导入社会生活、工作事务中去练习书写,如写借条时,教师先让学生模拟借物情境,再写借条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三个结合,即寓写于读中,就是写某种应用文与读某种应用文范例相结合,口语与书面相结合,先说后写;应用文教学与句段、途述、作文训练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聋哑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为书面交际服务。
4. 鼓励聋生对自己写好的文章进行再创造
聋生写作时“很着急”,他们不会边写边想,这样就容易忽视书面语法系统;而且没有养成检查、修正自己文章的习惯,这样就导致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出现在文章里。如果学生能在造句前先“想一想”该怎样组织句子,然后再写。写好后再“看一看”有没有错误,批改后再仔细地“比一比”与原句的不同,然后誊写一遍或者背下来,那肯定是大有好处的。我校书面语言能力较高的聋生说:(我)有时心急手疾,不小心写了一些和手语差不多的句子,只要加以修改就行,没什么大问题。可见,这一自己检查的过程对于聋生写出顺畅的文章十分重要。
总之,书面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弥补聋哑学生口语的不足,而且能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特教工作者,在充分挖掘聋哑学生听觉语言潜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他们的书面交际能力。
收稿日期:2013-08-02
1. 重视聋哑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材料是书面交际的基础。目前,大部分聋哑学生与人进行笔谈、通信等各种书面交际时出现的表达困难、语言干巴——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缺乏语言材料。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聋哑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首先,教师要确立聋哑学生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的意识。课堂教学中渗透古今中外聋哑生学习语言的成功典范,能增强他们学习语言信心,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其次,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指导聋哑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第一,指导聋哑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特别是上好语文课,做到认真体味课文的语言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文;第二,指导和鼓励聋哑学生课外大量阅读通俗易懂、有意义的图书、报刊、摘抄好词句、片断和优秀短文,使他们具有充实的知识信息和语言材料;第三,指导聋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语言,如班队活动课,教师有意识地教给他们学习、生活中常用的动作、用品新词语和常用语;课余,引导他们阅读校内外设置的宣传栏、报栏、墙报等,不断扩展他们的词汇量。此外,鼓励聋哑学生利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常练习写日记,以便巩固积累的语言材料。
2. 重视聋哑学生笔谈技能的训练
从目前聋哑学生与健全人交往方式的现状看,他们与90%以上的健全人“对话”都是使用笔谈。可见,掌握笔谈技能是聋哑生实现交际的前提条件。根据聋哑学生听觉语言的障碍的实况,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笔谈技能,重点应置训练于情景对话之中。
第一,新授课中的创设情景渗透笔谈训练。如教“电话机”“录音机”等词语时,教师创设相互询问家里电器的对话,鼓励聋哑学生先用口语表达,再进行笔谈,使其理解笔谈的交际功能;第二,练习课中创设对话情景进行笔谈训练。如教上述课文“电话机”“录音机”词句后,教师编写在商店里购物的“对话”情境片断,然后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既开拓了聋哑生语言思维,加深理解学生的词语、句型,又训练了他们运用书面语言进行交际的技能了。第三,活动课中操练情境对话教材。即教师根据聋哑学生的实际,经常搜集日常交往需要的对话题材为内容,编写情境对话教材,如到菜市场买菜、到医院看病、问路等,有计划地利用语言活动课进行对话(或笔谈)训练。这类训练展现实际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语言情境,有利于聋哑学生形成笔谈能力甚至口语表达能力。
3. 重视聋哑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具有应用文写作能力是聋哑学生实现书面交际的重要保证。为培养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首先,应用文教学应体现全面性。目前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只有应用文教学内容,我认为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应用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学会用书面语言进行交际。其次,应用文教学要体现层次性。一方面,要按照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结合现代社会交往需要,设计应用文训练系列,比如低年级阶段重在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告诉别人一件事等;中年级阶段重在用几句话写清楚一件事等;高年级阶段重在篇章(如书信、总结等)及条据、表格等训练;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类教学,分层评估,如教低年的学生写日记时,指导后进生用“四素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一句话日记,中等生用“四素句”写几句话日记,优等生用一段话写日记等。再次,应用文教学方法要体现直观性。即应用文指导与训练时,应通过模拟场景把学生导入社会生活、工作事务中去练习书写,如写借条时,教师先让学生模拟借物情境,再写借条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三个结合,即寓写于读中,就是写某种应用文与读某种应用文范例相结合,口语与书面相结合,先说后写;应用文教学与句段、途述、作文训练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聋哑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为书面交际服务。
4. 鼓励聋生对自己写好的文章进行再创造
聋生写作时“很着急”,他们不会边写边想,这样就容易忽视书面语法系统;而且没有养成检查、修正自己文章的习惯,这样就导致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出现在文章里。如果学生能在造句前先“想一想”该怎样组织句子,然后再写。写好后再“看一看”有没有错误,批改后再仔细地“比一比”与原句的不同,然后誊写一遍或者背下来,那肯定是大有好处的。我校书面语言能力较高的聋生说:(我)有时心急手疾,不小心写了一些和手语差不多的句子,只要加以修改就行,没什么大问题。可见,这一自己检查的过程对于聋生写出顺畅的文章十分重要。
总之,书面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弥补聋哑学生口语的不足,而且能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特教工作者,在充分挖掘聋哑学生听觉语言潜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他们的书面交际能力。
收稿日期:201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