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体格 健康心理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而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强化意识
  我国许多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不同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努力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中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方面。教学中应经常采用集体性游戏或竞赛等教法,诱导学生积极参加。
  2.个体差异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气质类型的特殊性和兴趣爱好的不一致,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和基本条件,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学生。尽量提供学生能表现的机会和保证学生适应教学的可能。如,初中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力量或速度的运动;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态优美、节奏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项目。
  3.健康心理
  中学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直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处于应付状态,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引导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仅可以使中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陶冶中学生的情操,磨炼其意志和品质。这会引起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性,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对提高锻炼效果、发展身心、缓和调节不良情绪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1.创造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根据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充分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
  2.游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游戏是大部分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能使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应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游戏活动。
  3.通过谈话克服自卑感
  作为教学工作者,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深入到学生学习的环境中去,了解情况,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热情与学生交谈,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4.树立学生信心
  学生被社会、学校、家庭压抑的心理就像一把久未开启的锁,如何才能把这把锁打开?这就要求教师给他加点“润滑剂”或“去锈剂”,然后选准钥匙对准锁孔把他打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看做是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他要求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各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弹跳较好,有的学生跑步速度较快,有的学生技巧性动作学得较快等。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特长,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总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心理状态的不同,引起的反应也就不同,如不认真对待,势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要采取措施,在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要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健全发展。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深入展开和相关著作的汉译出版,“新清史”近年来成为中国知识界的热议话题。不久前,姚大力的一篇《不再说“汉化”的旧故事——可以从“新清史”学习什么》(4月5日《上海书评》)再次将这个话题提及至大众眼前,并引起了学界对于“新清史”学派及其作品的热议。  “新清史”(New Qing history),作为美国近年来关于中国史研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主张大清帝国的统治具有很强的满族元素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音乐作品,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反映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创造和鉴赏等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聆听经典,融入音乐情感  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否,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而学生参与的热情与他们的兴趣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学习兴趣能否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
一、概念地图及其制作步骤  概念地图也叫“思维地图”或者 “思维工具”。概念地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学习制作一个好的概念地图,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一是确定中心主题。确定你希望利用概念地图理解的问题焦点、知识或概念,并用这个焦点主题作导引,找出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概念,并罗列出来。二是确定关键概念和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创新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政治课教学是否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政治理论、原理和观点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以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成为自学的行动,将成为迎接新世纪挑战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政治课教学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政治课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途径: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科逻辑为支持”是高中政治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如何将生活经验与学科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趣味性、参与性与理论性、深刻性统一于课堂,是一线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最近几年的教学,我们尝试了模拟活动这一新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模拟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模拟活动课与传统课型比较,是别具一格的,许多方面
一、教学观:“预设”还是“生成”的思考      教学案例一:在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中,某教师在讲初二《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框时,引用了大量的资料,如“长江三峡工程、疏浚河道”与“滥砍滥伐、长江三鲜濒临灭绝”的两则对比材料。并组织学生讨论:同一条长江既带给我们便利也带给我们灾难,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发言;后来又展示了一组日常生活中的画面,组织学生进行贴图小竞赛,辨一辨其
学困生一直是教师面对的一个大难题,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很复杂, 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的、社会的原因;既有学生个人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课堂上教师冷嘲热讽,课堂外同学讥笑孤立,家庭里父母呵斥责骂,久而久之,学困生便在嘲讽中丧失了自信,在孤立中日渐冷漠,在呵责中放弃了自尊,一颗纯洁的心灵渐渐扭曲、变形,学困生真的成了我们所说的“差生”了。  然而,无论是何种原因,学困生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现实当中,我们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关系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笔者认为,通过教师合理科学的设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更加精彩地设问,调动学生的参与,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呢?  一、在设计问题时,牢牢把握一个中心  每堂课都有自身的教
农村中学教育面临的对象大多是农村学生,他们受遗传、家庭环境、与社会的接触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确实不容易。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不尽如人意之处,大致有以下三点:  1.学生的写作没能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更有甚者,总是重复那永不变更的话题。  2.由于地区的差异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利用
一、研究目的    针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体育教育严重滞后的现状,分别从管理层面、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方法以及体育活动等方面了解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并在调查数据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相应的分析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设计的问卷经同行及教研组研究,对问卷的发放采用了按比例的随机抽查,具有较高效度。样本含量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回收率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