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汉互译中,两种语言文化差异不容忽视,抛开文化背景开展翻译工作,必然无法实现英汉翻译的有效对接。翻译学家王佐良先生也曾经指出:“翻译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这就需要全面优化英汉互译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正确采用直译、音译、意译和加注释的方法实现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接。
【关键词】英汉互译;文化空缺现象;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杨超颖,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教学改革创新与研究”子课题“有效教学目标下英语翻译课程有效性提升探究”(项目编号:JKY3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两者在表述方式和反映客观世界的角度与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时同一现象或者事物中两种文化所引起的情感意义和联想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将简单列举英汉互译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并综合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
一、英汉互译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
汉语和英语产生于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不尽相同,语言表述方式及其所体现的文化情感、意义也各具差异。举例而言,汉语习惯将American Dream直接翻译成“美国梦”,而在英语文化意识中,这个词汇还反映了美国所标榜的一种立国精神,体现了人人机会均等思想和对自由的追求,直接翻译成“美国梦”很简洁,却难以充分体现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识。又如在英语中,First Lady是指总统夫人或者州长夫人,在中国,很多英语初学者会将其译作“第一女性”或者“原配夫人”。汉语通常会将intellectual翻译成“知识分子,有学识的人”,这样所指范围比较广泛,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大学生、医生、作家、工程师等都可以被称作“知识分子”,而在英语中,intellectual包含的范围有限,仅指代大学教授或者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不包括大学生。
語言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本国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汉语和英语也不例外。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大河文明密切相关,语言描述时常与“河水”“土地”相关,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河”,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九曲黄河万里沙”“长河落日圆”等;成语“挥金如土”用生活中常见的“土”来表示花钱之多。英国则属于海洋文明,词汇描述方式不免和海洋、天气、渔业、海运、造船业相关,英语将“挥金如土”翻译为“spend money like water”,这也是因为英国人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是海水,而不是土地,这样翻译和汉语中所说的“花钱如流水”相似。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词汇都传承着本国历史文化内涵。例句:My sister took her degree at Cambridge ,since then we call her a bluestocking.(我们称姐姐为天才,因为她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学位)。
句末的词汇bluestocking的来历溯源于18世纪,当时在英国伦敦的俱乐部里,人们常在一起吃喝玩乐。有一个设在Montague夫人宅第的俱乐部,完全不同于当时的风气,男女成员相聚,以文化谈论和书刊点评代替其他俱乐部空洞无物的闲谈。因为该俱乐部成员没有穿绅士们经常穿的时髦黑色长袜,而是穿着普通的蓝色长袜,所以被伦敦上流社会成为Bluestocking Club(蓝袜俱乐部)。后来,bluestocking代指女学者、才女,也指自认为博学多才的女子。
在英语中,与Dutch相关的词语通常带有贬义,如go Dutch所翻译的汉语意思是“各自付账”,原意是“吝啬的,小气的”,与英国人所提倡的绅士风度完全倍道而行,Dutch courage意思是“酒后之勇,一时之虚勇”,这些词语源于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有贬损荷兰人的含义。
在英国神话传说中,小孩是由鹳鸟(stork)带来的,因此,a visit from the stork意思是“婴儿的出生”。例句:
The stork visited the Howard Johnson yesterday.(霍华德·约翰逊家昨天添了一个小婴儿)。
英文短语rain check 原本是指比赛、文艺活动等因为下雨而中止或者延期,观众会拿到一张rain check,后来引申为在商场降价期间,如果东西卖完了,消费者可以凭此卡在非降价期间有货的时候享受折扣价的优惠。
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白色有丧葬的寓意,而在西方,红色象征血腥恐怖,白色带有喜悦的涵义。杨宪益先生和戴乃迭先生将中国名著《红楼梦》书名翻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保留了中国文化因素。而戴维·霍克斯将书名翻译为The Story of the
【关键词】英汉互译;文化空缺现象;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杨超颖,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教学改革创新与研究”子课题“有效教学目标下英语翻译课程有效性提升探究”(项目编号:JKY3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两者在表述方式和反映客观世界的角度与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时同一现象或者事物中两种文化所引起的情感意义和联想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将简单列举英汉互译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并综合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
一、英汉互译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
汉语和英语产生于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不尽相同,语言表述方式及其所体现的文化情感、意义也各具差异。举例而言,汉语习惯将American Dream直接翻译成“美国梦”,而在英语文化意识中,这个词汇还反映了美国所标榜的一种立国精神,体现了人人机会均等思想和对自由的追求,直接翻译成“美国梦”很简洁,却难以充分体现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识。又如在英语中,First Lady是指总统夫人或者州长夫人,在中国,很多英语初学者会将其译作“第一女性”或者“原配夫人”。汉语通常会将intellectual翻译成“知识分子,有学识的人”,这样所指范围比较广泛,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大学生、医生、作家、工程师等都可以被称作“知识分子”,而在英语中,intellectual包含的范围有限,仅指代大学教授或者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不包括大学生。
語言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本国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汉语和英语也不例外。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大河文明密切相关,语言描述时常与“河水”“土地”相关,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河”,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九曲黄河万里沙”“长河落日圆”等;成语“挥金如土”用生活中常见的“土”来表示花钱之多。英国则属于海洋文明,词汇描述方式不免和海洋、天气、渔业、海运、造船业相关,英语将“挥金如土”翻译为“spend money like water”,这也是因为英国人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是海水,而不是土地,这样翻译和汉语中所说的“花钱如流水”相似。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词汇都传承着本国历史文化内涵。例句:My sister took her degree at Cambridge ,since then we call her a bluestocking.(我们称姐姐为天才,因为她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学位)。
句末的词汇bluestocking的来历溯源于18世纪,当时在英国伦敦的俱乐部里,人们常在一起吃喝玩乐。有一个设在Montague夫人宅第的俱乐部,完全不同于当时的风气,男女成员相聚,以文化谈论和书刊点评代替其他俱乐部空洞无物的闲谈。因为该俱乐部成员没有穿绅士们经常穿的时髦黑色长袜,而是穿着普通的蓝色长袜,所以被伦敦上流社会成为Bluestocking Club(蓝袜俱乐部)。后来,bluestocking代指女学者、才女,也指自认为博学多才的女子。
在英语中,与Dutch相关的词语通常带有贬义,如go Dutch所翻译的汉语意思是“各自付账”,原意是“吝啬的,小气的”,与英国人所提倡的绅士风度完全倍道而行,Dutch courage意思是“酒后之勇,一时之虚勇”,这些词语源于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有贬损荷兰人的含义。
在英国神话传说中,小孩是由鹳鸟(stork)带来的,因此,a visit from the stork意思是“婴儿的出生”。例句:
The stork visited the Howard Johnson yesterday.(霍华德·约翰逊家昨天添了一个小婴儿)。
英文短语rain check 原本是指比赛、文艺活动等因为下雨而中止或者延期,观众会拿到一张rain check,后来引申为在商场降价期间,如果东西卖完了,消费者可以凭此卡在非降价期间有货的时候享受折扣价的优惠。
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白色有丧葬的寓意,而在西方,红色象征血腥恐怖,白色带有喜悦的涵义。杨宪益先生和戴乃迭先生将中国名著《红楼梦》书名翻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保留了中国文化因素。而戴维·霍克斯将书名翻译为The Story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