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hl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一要求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大学英语视听说》是《大学英语》的有机构成部分课堂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属于典型的多模态话语场景。而目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面临的挑战是课时有限、学情复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将先进的、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中。
  【关键词】多模态;学习体验;听力教学
  【作者简介】孟璞(1995.0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思维固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让学生更好地参加课堂活动。技术的发明是为了让人更加方便地达到理想效果,学习者是对自己学习过程和目的最了解的人,人们使用技术是为了在过程中获得体验感,结果上也达到预期。因此, 教学要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感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本文主要研究多模态的听力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更接近的真实语言环境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学习体验,以及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在学习策略(或听力学习策略)运用、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效能的作用与联系。
  一、多模态理论与听力教学
  多模态是由单词multi-modality翻译而来,多模态的意思是指通过人体感官跟外界环境进行良好互动的模式。通常在听力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通过听材料不断进行训练,属于单个器官进行互动,叫单模式。这是传统教育已经不再适应当代教学的表现。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视频提供丰富的画面,将视觉和听觉两个独立的认知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听力效果。字幕提示减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压力,教学视频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促使他们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教学的方法材料可使学生以更自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顾至欣认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与现实生活较为相似的真实体验,并且其类似于电脑游戏的呈现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对多模态下学生学习体验的研究不够充分,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进行分析。
  二、研究问题及实验设计
  本文挑选了两个班级进行实验。为了减少不确定因素,本文进行了英语听力测试,实验对象没有显著性差异,听力成绩平均分在70分左右,教课内容一致,实验为期一个月,分为两个班:实验A班为实验班,实验B班为对照班,实验A班采用多模态教学方式进行听力授课,实验B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听力教学。此次实验是为了验证多模态教学对大学英语听力的影响。
  实验前,我们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多模态教学法能否改善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听力成绩?
  ②多模态教学法能否刺激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1.教育模式。实验A班进行多模态教学,课程从简单的音频输出转变为影音输出。通过突出的影音模块形成记忆点。
  2.教学了解。实验开始前,两班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选择同一张试卷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情况分析学生的听力能力,以更加科学地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仍用统一的测试题进行考核,以验证多模态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
  三、听力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阐述多模态教学在听力教学中的优势,笔者挑选出实验期间一节听力课作为阐述内容,细致分析多模态形式的教学案例。
  1.教学内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选取一段有关中国家庭教育的短文,英语单词量在450-550个之间,生词量控制到10%左右。
  2.教学目的。强化学生听力能力,提升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捕捉能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教学重点。熟悉并了解多模态符号(影音、音频等)所传递的意义;扩展学生的听力思路,从多个视角熟悉并了解多模态教学的意義,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听力前、听力中、听力后。听力前阶段播放有关中国家庭传统的视频,让学生在正式进行听力前先了解与听力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提前教给学生3%-5%的生词,以减少学生因生词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听力内容播放三次。第一次泛听,学生应该在播放材料之前预先预习练习的问题和选项,预测材料的内容,并从问题和选项中推断说话者的意思。第一次听完之后,学生简要讨论他们听到的内容,并分析和验证他们听到的内容。第二次听主要考查学生抓取重点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易到难的听力能力。第三次听属于精听,培养掌握材料细节和抓住重点词句的能力。
  四、结果分析
  通过一个月实验期,实验A班与实验B班进行了一次考核,两班的成绩较实验前均有提升,实验B班为传统模式授课,一个月间,B班成绩平均分从70分提升到74.5分,较之前有小幅度的提升。而实验A班施行的是多模态授课模式,平均分有着明显的提升,从70分提升至81.2分。两班成绩都有所提升,但是A班提升显著。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多模态教学方法适合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以下是多模态教学在英语听力课程中应用的具体举措:
  1.多模态课堂英语听力教学需要根据相关要求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老师先向学生介绍文章的架构和相关背景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更有助于学生产生记忆。
  (1)听时环节。听时环节是听力材料信息获取和听力知识意义构建的阶段。教师会将相关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从视觉符号、人际意义和信息分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图像本身的意义在概念层面上进行讨论。
  其次,从人际意义的角度,探讨了图像中主体与社会的关系、图像设计者的目的以及观看者对图像内容的接受程度。   最后,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了多模态语篇中图像的具体情况和信息分布,确定了已知信息和新信息。
  (2)听后环节。这个环节要求学生以多种方式对短期记忆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和编码,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降低遗忘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写、读来强化记忆,如复述、角色扮演、听写、摘要写作。
  2.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采用多模态教学是高效方法。这种方法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活跃度,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听力能力的效果。
  (1)课时限制导致教学内容被压缩。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截然不同的学习气氛。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授课教师不一定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做到具体学生具体教,设计出效果最佳的高效听力课堂。
  (2)师生间互动达不到预期。过去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是老师播放录音机录音,教师主导整个课堂。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多模态听力课堂,老师对课件进行播放和讲解,因而注意力多放在课件的播放流畅度和讲解上,忽视了与课堂中心——学生们的互动和交流。
  五、总结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是对高校英语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符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了多模态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适用性,但关于多模态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讨论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更好地实施和扩大结合,需要在具体教学中进一步深入探讨。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样本数量的选择上有些局限,未充分考虑到各个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等,这些都是值得改进的地方。本研究為高校文科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多模态理论能够刺激并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多种材料的输入能够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Ali Alammary, J. S., Angela Carbone.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ree different design approaches[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4.
  [2]Ana Pellicer-Sánchez, E. T., Kathy Conklin, Michael Rodgers, ?ngels Llanes and Raquel Serrano[J]. L2 reading and reading-while-listening in multimodal learning conditions: an eye-tracking study, 2018.
  [3]Campoy-Cubillo, M. C.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the multimodal listening construct[J]. European Journal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2019,34(2):204-219.
  [4]梅勇.大学英语教师多模态运用调查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J].外国语文研究,2017(3):23-34.
  [5]郭建鹏.大学生学习体验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学生投入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9(10):129-135.
  [6]顾至欣.高职学生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体验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9(5):36-51.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这门艺术,让我们的学生可以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轻松高效地学习,并且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英语写作看作教学的重点,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就代表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语法、句式、单词等方面的优缺点。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启蒙教学,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英语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英文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从阅读中了解更多的英语用语习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经典读物;初中生;英语阅读  【作者简介】王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  初中生英语阅读对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而大部分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英语基础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的重点越来越向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倾斜。在这种背景下,广大英语教师需要从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紧紧把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与表达能力,将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本文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就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摘要】CLIL教学模式强调内容与语言的结合,二者同等重要,这为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随机抽取了笔者所在某民办二本院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一45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探讨将CLIL教学法运用于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测试成绩和学习兴趣,且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促进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CLIL;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摘要】自2020年1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公布以后,新高考英语试卷加大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考查学生的语言信息加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本文以2021年1月八省联考英语试题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阐述语篇结构分析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语篇阅读的分析意识,为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启示。  【关键词】高考英语;语篇结构;阅读理解  【作者简介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合文本知识和提升学生思维表达能力三方面对数字化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从而为教师创新教学课堂提供意见和建议,帮助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热爱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实现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数字化;英语教学;职业学校;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吴阳,浙江公路技师学院。  引言  在新课程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个人意愿,并在此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凸显出了学生们的主体性,便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立足课标要求,在实施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结合教学需要,探索、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介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策略,为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教学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自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语法的学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对学生来说语法的学习对于学好英语这门语言不仅是必要的,更存在一定的难度。只有学好语法才能更加流利的使用英语。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赵丽君,甘肃省天水市第八中学。  英语对于学生阅读英文文献,与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都非
【摘要】中职英语教学一直是一个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据到底何在?又如何去化解?本文笔者试着谈谈自己对中职英语教学中一直久攻不破的英语教学难题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隐性因素;英语兴趣  【作者简介】张从金,山东无棣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从对中职英语教学的看法划分,大体可以分为这么几类教师:一类教师认为学生先天就笨,从小学、初中就没能学好英语,拉下的基础知识已经太多,到了中职
公司里只有王总和刘主任是已婚,所以这两个男人经常在一起交流结婚后的心得体会。  王总说:“我老婆可能到了更年期了,特别健忘,经常是提着菜刀还满屋子找菜刀,有时候我真受不了她。”  刘主任哀怨地说:“你的处境比我好多了,我老婆经常是提着菜刀满屋子找我。”  江山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