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n2582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的社会是数字化的社会,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尝试在引导观察中确立数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数感,在估数过程中训练数感,在实践运用中强化数感,从而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感;低年级学生;数量;培养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数学体验。《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提出要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分别在标准的各个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如在第一学段教学中,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可见,数感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逐步培养数感。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在引导观察中确立数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发展年幼儿童的思维,首先就要发展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丰富他们的思想。学会观察是培养数感的前提。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学生认识数、理解数往往从数实物开始,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建立数感的。因此,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自己的学号、班级名称、自己家的位置(单元、楼层、房号)等,再指导学生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如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书架上有多少本书?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清楚地表示许多事物和现象。
  比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我利用课件创设生活情境“游野生动物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数一数各种动物的数量,1头大象、2头犀牛、3只小鹿、4只老虎、5只小鸟……从而引出1—5这五个数,接着让学生观察并寻找身边哪些事物可以用1—5表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室里有1位老师、人有2只眼睛、1只手有5个手指头、我们班小朋友分成了4组……有效的观察和表达使学生充分理解了1—5这五个数,并懂得了如何用1—5这五个数去表示具体的事物。通过这样点点滴滴的学习与积累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数感。
  二、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都集中在他的手指尖上。”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或具体的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例如:低年级在认识数的组成时存在很大的困难。为此,我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首先注重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获得数感。例如:在教学“8的组合和加减法”时,学生利用圆片进行操作演示并指出了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等分法,也写出了各自对应的算式,从而在动手操作中既理解了“8”的组成及加法,并渗透分与合的思想。又如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数20根小棒,看谁数得又快又好的活动,学生数完后在交流时,有的说我是一根一根数的,有的说我是两根两根数的,有的说五根五根数的快,有的说十根十根数的快,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与应用中加深数的体验,将数的概念与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联系,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数感。
  三、在估数过程中训练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教师组织估数活动,使学生观察、体会数的情境,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对数量做出较准确的判断,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感。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把事前准备好的一瓶20颗的黄豆出示给学生看,猜约有多少颗,再出示一瓶100颗黄豆让学生看,猜约有多少颗?学生感到多得多,学生的答案不一,相差很大,体现了学生对数量的原有感知水平。教师用手抓一把,让学生再猜约有几颗,数了以后证实是9颗,再抓一把,再猜;可能有二十多颗吗?可能只有4、5颗吗?让学生明确:两把差不多,数量不可能相差太大,估数要有一个范围。数了证实是11颗,这样抓了几次后知道一把大约是抓10颗左右。学生先估计抓一把大约有多少,再通过均匀的抓几次,估一估,数一数。逐步建立一个较稳定的“一把大约抓多少”的直觉感觉。这时让学生再重估这瓶黄豆的颗数,在原来估数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得对数量的感知水平提高。从剩下的黄豆里继续抓,抓了10把刚好抓完,得到结论:这瓶黄豆大约是100颗左右。最后让学生亲自数一数,来验证估计的数和实际的数相差多少,体会估数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感知与体验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借助“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的标准估计出一瓶黄豆的数量,还可以借助其他中间量去估计。这样让学生在猜一猜、说说怎么猜、数一数、验一验的过程中增加感性经验,体会对数的感觉。
  又如:先让学生猜猜课本50页有多厚,100有多厚。再数出50页、100页,然后让学生闭目感觉厚度,相互比划,加深体验,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翻书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数与不同的实际含义之间的联系,培养估数意识、数据意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数感。
  四、在实践运用中强化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发挥数感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特别是在探究新知后,良好的数感可帮助巩固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比如:做猜数的游戏,学生猜一个数是几十,学生说30,老师提醒太小了,可学生又猜70,比70小……通过以上猜数活动,学生情绪高昂、思路开阔,既提高了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本领,又渗透了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使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如我组织学生对两样事物进行比较多少的活动,学生各抒已见:数学课比语文课少一些;我班任课老师比小朋友少的多;一年比一年长得多;正方形的边比三角形的边多一些等等,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并再次转化成数学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问题,使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联系,强化了对数感的培养。
  总之,学生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体会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思辨能力的深度,指善于深入思考各种形式的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预见其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善于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全面思考和分析问题。针对学生在思辨能力的深度上存在理浅词穷、以例代理的弊端,笔者考虑利用线上资源来增强高中生思辨能力深度,可以针对线上时事热点进行方法的具体引导,并指导学生阅读探究典型的时评作品,使其写的议论文逐渐呈现出优秀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线上资源;高中;思
摘 要:竖笛作为课堂乐器的优势和可行性已不容置疑,对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建立音高感、体验音乐之美、培养合作精神均有促进作用。笔者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了竖笛的教学实践,采用教学内容和歌唱教材相结合、气息训练和音阶学习相结合、以唱谱带动吹奏,以及分层教学、分层考核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竖笛教学  竖笛在我国部分城市的音乐课堂中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使
摘 要:在语文课上,教师应把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落实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基于阅读的课堂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标,文章从语文训练要素和课堂教学策略变革上,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落实语文要素,实现基于阅读的课堂教学变革。  关键词:阅读策略;语文要素;课堂教学变革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尽管教师都参加了各级关于统编版的教材培训,但课堂上一不小心还是会陷入“旧瓶装新酒”的窘状
一、教材简析  《心灵岛上的灯塔》全书有51个高大温暖的公众人物,51则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51条独一无二的成功道路,51盏穿透黑暗的指路明灯——本书的阅读“密码”是:看别人的故事,让自己成长。  围绕我校“以读养德”广州市德育立项课题,我们六年级开展以“读小故事明大道理”为主题的班级读书活动。《心灵岛上的灯塔》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以启迪人的智慧为目的,非常符合我们的主题要求。我们选择此书,目的
摘 要:黑白木刻版画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模仿、无法取代的独特表现魅力。黑白木刻版画有其独特之处:造型简练概括,有色彩的终极黑白之艺术美;有木刀所形成的刀法之美;有因印刷而独具的印痕肌理之美。文章以实际教学研究为案例,力图从黑白木刻版画的使用工具、刀法、制作过程及方法等维度来概括表现黑白木刻世界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黑白木刻版画;美术教学  在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中,版画越来越受到重视。黑白木刻版
摘 要:文章结合微课及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问卷调查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词汇知识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将词汇重组,并编成一个短篇小故事或小情境,在语境中培养词块意识,实现词汇的理解、运用与迁移。设计微课案例,应用于教学中,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测评。  关键词:微课;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新媒体时代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不单单是进行词汇以及语法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英语的发音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当前的教学要求,文章针对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及音乐对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的作用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情境教学、开展第二课堂等途径,有效地将音乐融入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提高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然而,写作教学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为了使小学生在作文的初始阶段产生兴趣和建立信心,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笔者总结出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加强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写作兴趣,坚持写作训练;充实生活体验,加强写作指导;重视作文评改,注重评优激励。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教学策略  一、加强阅读指导,
摘 要:京剧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一项助力为中小学生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活动。然而,在中小学开展京剧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京剧教学的开展、音乐教师的配备、学生兴趣的启发和引导等。为此,文章在分析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必然性上探究如何在中小学课堂中开展京剧教学,从而为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推广国粹,积极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寻求一条可行性道路。  关键词:京剧;中小学课堂
1.爱的分寸  在爱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没有爱,又不能爱得过分变成溺爱,而要找到爱的“度”。做到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2.管理的分寸  在管理的问题上,既不能管得过严,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又不能放任,任其自流,而应找到给孩子自由的“度”。做到宽严适度,既给自由,又要权威。  3.听话的分寸  在让孩子听话的问题上,既不能让孩子不听话,胡反胡闹,又不能让孩子太听话,唯唯诺诺,而应找到让孩子听话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