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产生的影响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英汉翻译为研究核心,分析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产生的影响,提出文化因素下的英汉翻译策略,以提高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消除文化差异的影响,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文化因素;英汉翻译;影响;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李小梅,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使得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影响较大,具体包括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可能会造成英文和中文真实意义的偏差。为了提高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要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英美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理解,为英汉翻译提供文化基础,进而提高英汉翻译质量。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产生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与语言翻译概述
  文化是人类活动、思想道德以及知识体系的总和,也是国家与社会的宝贵财富。考虑到地域、习俗以及历史的差异性,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观念价值。翻译是语言或是文化间沟通交流的工具,可以使不同语言体系的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传播不同文化。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翻译不仅具备两种语言间的转化功能,还兼具着两种文化间的交流翻译,而语言转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过程,只有了解和掌握两种文化差异和特点,才能保证翻译质量,实现两种文化的交流,而文化视角下英汉翻译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二、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产生的影响
  1. 地域文化与生活方式。语言紧紧联系着人们的实际生活与工作,地域差距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一方面,英美国家与中国的地理位置相距遙远,英美国家多为岛国,航海业比较发达,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中国人的生活依赖于土地。这种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距,使得英汉翻译中必须要考虑文化因素,不能直接翻译,否则就会造成翻译内容上的“理解障碍”。
  2. 民族心理差异。民族心理是长期演变和发展的结果,而民族文化也是长期沉淀的结果,不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民族心理状态。例如,在中国“龙”代表权威与吉祥,具有祥瑞征兆,于是有了“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西方,“dragon”则是邪恶的代表。不同民族的心理差异,对“dragon”的理解和译文含义也有所不同。
  3. 交际方式。英美国家的人与中国人在日常交际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英美国的人见面时会通过“good morning ”的方式进行问候,而中国人则以“吃饭了吗”“最近忙什么呢”“你要去哪儿”等问候方式为主,交际方式的差异会对英汉翻译造成很大影响。翻译人员要考虑到这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直接采用直译的方式,这不利于讲述者真实意图的表达,可能会引发误会。例如,“你要去哪儿”若直译成“Where are you going”,就会曲解问候的意图,引起英美国家人的反感,形成负面心理,这种翻译方式会造成中西方文化的阻碍,无法凸显出英汉翻译的价值。
  三、英汉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
  在英汉翻译中,为了表达出表述者的真实意图,要考虑到文化因素,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凸显英汉语言特色,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1. 直译法。直译法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方式,主要是以不违背原文语言原则为前提,为防止错误联想而直接翻译文中含义,尽可能保留英文比喻内容、地方特色或是民族文化。例如,“crocodile tears”可以直译为“鳄鱼的眼泪”,“a laughing stock”可以直译为“笑柄”,“fish in troubled waters”可以直译为“浑水摸鱼”,“gentlemen’s agreement”可以直译为“君子协定”等。直译法可以直观表达出英文内容的含义,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直观体会到域外文化特色。
  2. 意译法。意译法就是用常用语言与形象取替原文中的语言来表达,由于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差异,交际方式等不同,在英汉翻译中,为了表达出讲述者的真实意图,需要运用意译法,帮助读者对原文含义的理解,意译后更能表达原文的含义,促进文化交流。
  例如,“Darkness released him from his last restraints”,直译为“黑暗将他从最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意译为“在黑暗中他就无所顾忌了”。
  “The bitter weather drove everyone indoors”,直译为“痛苦的天气把每个人都赶到了室内”,意译则为“天气恶劣,大家只好待在室内”。
  “I gave my youth to the sea and i came home and gave my wife my old age”,直译为:“我把青春给了海洋,我回家时,给妻子的只有迟暮之年”,而意译为“我把青春献给了海洋,等我回家见到妻子的时候,已是白发苍苍”。由此可见,意译更能表达出原文真实的意图。
  3. 音译法。相较于其他英汉翻译方式,音译法有很大的不同,它适用于翻译专业名字或是文化现象时,对文化差异进行处理,是一种有效的英汉翻译策略。从本质上说,汉语主要属表意文字,由于文化理解的差异,多数中国人存在“望文生义”的翻译特点,会把目标词包装成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翻译人员进行翻译时使用音译法,需要了解汉语语言的心理规律,这样才能提高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和价值。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专有名词翻译中,包括个人、地方或是机构等,例如“辽宁”可翻译成“Liaoning”,“李思琪”可翻译成“Lisiqi”,“Abraham Lincoln”可翻译成“亚伯拉罕·林肯”。第二,民族特有事物名词,包括食品、舞蹈、货币和乐器等,带有民族特色,一般使用音译法保证原文韵味。例如,西方食物“chocolate”译为“巧克力”,“sandwich”译为“三明治”,“toast”译为“吐司”等。
  四、结语
  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也有所不同,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学艺术等方面,这使得英语与汉语在表达方式、语法运用及词汇构造等方面差距较大,对文化互通形成较大的阻碍。同时,这种文化差异也会降低英汉翻译的准确性,给翻译内容造成理解障碍。因此,为了提高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必须深入研究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在保证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提高英汉翻译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贵兵.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01):100-101.
  [2]翟莹.跨文化因素在英汉翻译中的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7 (46):106-107.
  [3]许庆庆.中美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林区教学,2015(12): 49-50.
  [4]梁钰.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浅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388.
  [5]刘迪.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浅析——以汉语习语英译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17(02):56-59.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英語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水平去对教材进行文本解读。有效的文本解读既可以保障学生在知识能力提升,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层解读,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化和外显方面建立有效的联系。本文重在探讨英语阅读理解中一些可行性的文本解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内容与方法;教学课例  【作者简介】李春艳,
【摘要】词块是英语里常见的有着固定意义和形式的一串词,通常有固定搭配、固定句式、成语、谚语和俗语等。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会使用固定词组搭配和固定句式,使之英语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地道,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词块教学;高职;英语写作  【作者简介】刘淑霞,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是为了较流利而准确地表达自
【摘要】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与英语等屈折语相比,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标记。但从广义形态学角度来看,英语的派生构词法影响了汉语的构词,汉语构词规律发生了变化,与英语形态规律相符,足以证明汉语确实存在形态标记。现就形态层面从英汉黏着语素入手,对英语和现代汉语的形态标记进行探讨。  【关键词】形态标记;派生构词;黏着语素;词缀;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杨子萱,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摘要】 “丝绸经济带”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生转型,进而引发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丝绸经济带”背景下的服装艺术类学生多模态CBI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体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丝绸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贸易需求、风土民情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将教学内容多模态化呈现,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了解中国与欧亚大陆贸易文化交流历史、适应“丝绸经济带”下现代文化和经济创新需要的服
【摘要】随着社会对英语这门语言科目越来越重视,关于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思路也越来越多元化,如何进一步深化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学习体验,是相关人员探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强化大家的认识,本文就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内容展开探究,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师生互动;教学分析  【作者简介】吴娟,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既要帮助学生不断汇总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使企业产品能够远销国外,英语广告词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设计企业的英语广告词,不仅要突出企业产品的特点,更要采用修辞手法引起国外消费者的关注。同样的道理,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时,对英语广告的翻译也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只有贴合国内消费者的理解方式,才能够使国外产品得到较好的推广,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笔者结合广告
【摘要】经济全球化后,英语作为必备的全球沟通桥梁其重要性不断提高,大环境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习资源的选择和高效使用成为学生英语综合水平提高的关键。如能全方位、多角度利用好多媒体广播平台如VOA,学生可在短时间内彻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实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广播;VOA  【作者简介】吴薇薇(1991-),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助教。  一
【摘要】“互联网 教育”的理念推动了高职教学颠覆性的变革,近年来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实施多模态化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作业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多模态化尝试,从而培养具有全球意识,沟通能力强的外贸业务员。  【关键词】“互联网 ”; 多模态教学;外贸英语函电  【作者简介】白新芳(1974.03-),女,汉族,江苏宿迁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系,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跨文化
【摘要】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对于视听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部分高校学生笔试分数和口语分数两极化的“高分低能”现象情况越来越明显。本文以四、六级口语考试为背景,基于反拨效应理论,从四、六级口试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下称口语教学)两个方面分析其主要问题。之后基于TBLT理论(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语言教学,下简称TBLT理论)和当代主流教学思想,反思出适合大学
体裁教学法就是基于体裁分析理论形成的教学方式。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体裁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识别分析不同题型的听力材料,掌握了解不同文本的语篇结构以及其主要特点,再综合其具体的社会情境理解听力的内容,这样就可以理解听力的内容,提升听力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一、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教学步骤  分析四级听力中不同的内容,做好体裁划分,便于学生在语篇范式的角度分析听力材料。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