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明文教学在游戏中彰显情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说明文。在许多教师和学生眼中,说明文只是在讲述一件事情,没有什么感情而言,所以學生在学习说明文时常常感到枯燥无趣。其实,说明文也包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一起感同身受,让学生走进说明文的世界。而游戏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游戏、巧用辨图游戏、运用填图游戏来提升说明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明文;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66-02
  游戏是最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当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说“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时,学生的脸上立马充满着好奇与快乐。学习说明文也是如此,为了让说明文的学习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说明文教学中,采用寓教于乐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麋鹿》是苏教版六年级的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麋鹿的外貌、生活环境,并呼吁我们保护麋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设计趣味的游戏环节,以此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游戏,感受词语内涵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游戏,让学生在趣味的情境游戏中感受到《麋鹿》一文中用词的差别。教学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当中讲述麋鹿的生活环境的话:“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饲养的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两种不同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找一找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找到了“饲养”与“放养”这个关键的不同点,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结合图片去思考,说一说这两个词的区别。
  【教学片段】
  生1:我认为“放养”指的是让麋鹿去到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长,而“饲养”就是人工喂养,就像我们去动物园看到的动物一样。
  师:(借助多媒体再次出示放养的麋鹿的生活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你们觉得“放养”的麋鹿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生2:肯定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生3:肯定很快乐,无拘无束的。
  ……
  师:“放养”的生活这么快乐,你们能不能带着快乐的语气读一读呢?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通过“放养”这个词,我们感受到麋鹿生活的快乐,在大自然生活的无拘无束。大丰麋鹿保护区真是麋鹿的天堂。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到“找不同”的游戏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到了词语运用的差别。通过鲜活的图片,学生的感官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感悟到了“放养”这个词的内涵,从中体会到了麋鹿的自由自在与无拘无束。这样的说明文阅读不再停留在静态的文字表面,而是深入到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当中。
  二、巧用辨图游戏,理解课文内容
  《麋鹿》一文中为我们介绍了麋鹿的奇特外形,这是本篇文章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麋鹿,对于麋鹿的外貌也只是凭借着课文中的文字进行想象。小学生的思维属于具象思维,对于文字性的概念无法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在课堂中组织一次“辨图”游戏,看看学生在不同的图片当中是否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麋鹿,哪些是其他动物。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中描写麋鹿外形的段落,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麋鹿的外观的,在读完之后开展游戏,看看学生能不能找出图片中的麋鹿。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分析作者对麋鹿的形态描写,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四幅图片,你们能够区分出哪一头是麋鹿吗?
  (多媒体出示四幅图片)
  生1:我觉得是第二头,因为第二头的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生2:而且第二头的尾巴最长。
  生3:课文中写了麋鹿的毛色在夏季的时候是棕色的,和第二幅图片一样。
  师:看来你们都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是的,在这个辨图游戏中你们都获得了胜利,第二幅图就是我们的麋鹿。我们之所以可以通过图片确定这就是麋鹿,源于作者对于麋鹿的细致描写。让我们再一起齐读作者描写麋鹿的片断吧!
  这一段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麋鹿的奇特外形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利用图片将脑海中的文字进行整合,从而进一步了解了麋鹿的外形奇特。这样的游戏富有探究性。通过对图片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提取,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了答案,在探索中学会了思考。
  三、运用填图游戏,体会课文情感
  说明文与写人、记事类课文不同,它的感情内化在课文当中,需要学生仔细揣摩,去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填图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内涵,体会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进而体会课文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折线统计图,横轴为时间,竖轴为数量,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与教师一起完成这个填图游戏,在课文当中找到对应的数字。学生阅读文本后很快找到了文章当中描写麋鹿的数字。“120、18、400、2009、39……”面对这一连串的数字,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讨论,说一说从数字中体悟到了哪些内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分析这篇说明文中列数字的写作方法,也从数字当中体会到了麋鹿的稀少与珍贵。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同的小组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部分小组认为人工饲养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保证麋鹿不灭绝,但部分小组却认为人工养殖让麋鹿无法体会到自由自在的生活。教师在课堂中相机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课堂辩论会:“你认为濒临灭绝的动物被人工饲养好不好?”学生在课堂辩论中各抒己见,说出不同的看法,更好地提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游戏,升华了文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说明文的感情,感受到了原来语文学科还可以这样充满趣味性。
  在课堂拓展环节,教师还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去思考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大自然,还通过互联网收集我国还有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并在班上交流分享。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在网上找到了大熊猫,大熊猫属于我国的国宝,在我们的人工饲养下从濒临灭绝到越来越多。这个学生还找到了大熊猫从刚刚出生到长大的图片,其他学生都惊讶于原来大熊猫出生时这么小,居然可以长得这么大。在这样的分享中,学生更加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在游戏中学习说明文,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精神的愉悦,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趣味的游戏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的生本对话,要么只是对文本语言的简单重复,要么就是游离于生本对话之外的第三人,以至于儿童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一直处于稚化状态。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真正走進语言之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创境、入境、出境,在生本对话中给学生言语智慧和心智成长提供真正的帮助,并将母语教育与审美教育完美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
[摘 要]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其他教材相比,统编教材针对识字进行了相应的编排。教师要准确与教材编者、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童趣进行对话,以便准确把握编辑意图,正确了解汉字构造,主动营造教学趣味,为其识字质效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统编教材;第一学段;单元识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从“教内容”到“教阅读”的转变,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  [关键词]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 教教材 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6  《珍珠鸟》主要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
[摘 要]统编版教材的习作单元共设置有单元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等固定的板块。教学中,教师要经典浸润,引领学生从精读课文中体悟方法;交流融合,从交流平台中梳理方法;小试牛刀,从初试身手中践行方法;贴近认知,在习作例文中深化方法;实践创作,在单元习作内化方法。  [关键词]分类解读;聚合资源;经典浸润;贴近认知;习作单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诵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诵读不仅要让学生在语言的“摸爬滚打”中接受熏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要借助抑扬顿挫的韵律让学生去感受语言的内在魅力,还要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进行量的积累。教师要在诵读引导中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学生兴趣盎然。  [关键词]诵读 情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63 
[摘 要]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乐于写话,能够借助拼音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和心情、感受,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他们一步步地进行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悉心引领。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主动说中自主创模,呈现生活里的表达方式;灵动建模,生成基本的表达形式;积极创模,创造性地构建个性化表达方式。  [关键词]写话指导;建立模型;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教学片断】  《司马迁发愤写》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  师: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的矛盾内心?  (生默读)  生1:我认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一句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的内心矛盾。  师:你感受到了司马迁怎样的内心矛盾?  生1:司马迁悲愤交加,我感受到了司马迁内心的愤怒与悲哀。  生2:从“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我感受到了司马迁内心的痛苦挣
[摘 要]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创意体验作文《价值》的教学,给我们启示。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的交往情境,让学生忘记课堂、忘记写作,从而表达真心真情;同时,指导过程具有情节性,一波三折,让学生感情体验更深刻、更丰富,也更真实。在深度体验中,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的无痕指导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创意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要注意营造氛围,以唤醒学生的思维;要抓住关键,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要联系鲁迅生平,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教学,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中得到启迪,获得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成长;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写话是习作教学起步阶段。目前的写话教学存在机械僵化、枯燥教条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写话失去了儿童的本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语言的本真、儿童的本真、情境的本真,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放飞自己,张扬他们的个性,促成他们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写话教学;本真;语言;儿童;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