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错位现象探析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08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错位是指引起学生注意的多媒体课件信息与教师即时传达的言语信息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要素的衍变促成了信息错位现象的产生,并给教学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文章从工作记忆和中枢能量有限理论等视角,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探讨分析了多媒体教学中信息错位的多种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信息错位;表现;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28 — 02
  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教学虽有多方面的优势,但一直以来不断有调查研究将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负面因素陆续揭示出来,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克服的问题。下面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对多媒体教学中常见而又被忽视的信息错位现象进行简要探析。
  一、信息错位现象形成的环境及其影响
  在传统二要素教学环境下,通常情况下教师是唯一的教学信息传达者,教学信息一般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直接传达和接收。即使教师有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帮助教学,但其表现形式和信息容量相对而言都是有限的。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多媒体课件都成了教学信息的传达者。虽然二者传达的信息内容通常是基本一致的,因为教师正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的,但是由于认知心理或课件技术设计及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的信息传达和接受会出现相对复杂的情形。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学生未能同时接受教师和多媒体课件传达的信息,而只能选择接受其一并作出反应,这就产生了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错位现象,即学生关注的多媒体信息与教师的言语信息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信息量的扩大是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征和优势之一,然而与之相伴而生的也正是因为多媒体教学中信息处理不当而引发系列问题。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认为:多媒体教学材料的设计将影响到学习者在视觉信息和言语信息加工系统中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加工参与程度。当学生对重要的视觉和言语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系统整合时,就发生了有意义的学习。当多媒体教学中出现了信息错位时,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对视觉和言语信息的选择、组织和整合,从而出现无意义学习,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错位现象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和接受,从而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是多媒体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错位现象的表现及成因
  就笔者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体会来看,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错位主要有以下情形:
  1.信息超前错位。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不是按顺序逐步呈现而是同时全部呈现教学内容的文字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当教师以言语兼用多媒体文字信息向学生阐释某一部分教学内容时,而文字呈现的全部多媒体信息也会同时为学生视觉接受并引起注意,这时信息错位现象就产生了。这种情形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生对教师即时传达信息的接受和反馈。信息超前错位是因为信息呈现的不适时而产生的。
  2.信息超荷错位。在多媒体教学中,学习者反映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过多、忙乱和失去系统性的问题。根据中枢能量有限理论,这是因为同时呈现的多种信息需要多种感官通道加工,而中枢能量有限从而造成干扰或抑制导致的。当学习者面临认知负荷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选择性接受信息,而无法同时接受或关注全部信息,这时信息错位的情况就会产生。
  3.信息冗余错位。当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与教学主题无关的信息时,就会产生信息冗余的信息错位。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总是喜欢追求华丽花哨的外表,用无关的图片或动画装饰课件界面,结果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冗余信息会不同程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信息错位并影响教学效果。
  4.信息滞留错位。人类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发明了电影,而同样视频信息也会在人脑中产生相对较长的信息滞留。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如果在视频信息之后立即传达全新的信息,则可能产生信息错位。在新旧信息之间需要教师做出过渡性安排来延缓和消除视觉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的滞留。
  5.信息优先错位。研究表明,人脑虽然能够同时接受和处理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但是相较而言,一般情况下视觉却具有更强的接受信息的优先性和有效性。在借助人体器官获得的信息中,视觉信息是主要的。对于人类而言,视觉信息最容易了解,也最能够信赖。在信息获取的能力上,视觉远胜于听觉。在同时呈现非同一指向的多媒体图像、文字和教师言语信息时,学生会自动优先接收图像和文字信息。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图形来辅助教学的时候,不宜配搭较多的文字说明。因为在图形配有长篇说明文字的同时,教师又辅以大段的言语解释的情况下,因为学生自动优先选择图形和文字信息,而会忽视教师的言语解释,从而形成信息错位。
  6.信息搜索错位。在多媒体教学中,当呈现大段的文字或者复杂的图片时,如没有使用必要的符号或提示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重点关注,学生就会进行视觉搜索,从而阻碍对教师言语信息的注意,形成信息错位。
  由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信息超荷、信息优先是导致信息错位的主要表现。
  三、信息错位现象的消解对策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多信息应是一个和谐同步的系统。从大的方面来讲多媒体教学要求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之间,多媒体信息与教师言语信息之间的和谐同步;从小的方面来讲要求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及言语信息等和谐同步。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信息和谐是全面的综合的同步,一旦这种同步被破坏,就会不同程度的产生信息错位,影响教学效果。Bad-deley工作记忆理论认为,人的工作记忆可以分为语音环路、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这个系统是资源有限的,听觉和视觉是两个最主要的信息获得系统,因此,如何通过两个系统协同工作促进信息的获取成为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3]   要消除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错位,首先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错位现象虽表现各异,但从根本来讲,还是源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基本原则的贯彻与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件为媒介”为原则指导课件设计和教学是消解多媒体教学信息错位的根本。在多媒体课件设计和教学中,教师易犯的错误就是把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自己作为了主体和核心,而事实上教师始终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多媒体信息的接受和反馈效果,有机的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多媒体的媒介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为一体。“处理好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媒体之间的关系,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以学生为知识的建构者,以多媒体为创设学习情境、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在整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凸显学生‘学’的地位,把提高学生的索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多媒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4]
  其次,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指导多媒体教学。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能反映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因而对当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而都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上的启发。?5?教师们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时,应以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道效应”的运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认知负荷理论将用语言来替代书面文字解释图示所带来的学习效果的提升称为“通道效应”。根据心理学的解释,视觉、图像加工和听觉、言语加工是人类两条相互独立的信息加工通道。如果用书面或屏幕文本来呈现文字内容时,图示和文字都从视觉输入,视觉图像通道既要处理语词信息又要加工画面信息,很可能视觉图像通道超载,而同时言语通道却被闲置不用。当呈现视觉(图像)信息时最佳选择是辅以言语解释而无需文字说明,除非简单的文字说明可以胜任。“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有创意的图形语言代替冗长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6?这样因认知负荷而产生的信息阻碍就不会存在了。当然,上述情形需要满足的前提是言语信息与视觉(图像)信息的指向是同一的,否则二者就会产生排斥。人脑能够同时处理视觉与听觉信息的条件是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的一致性和同步性。美国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很难同时处理非同一指向的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信息。同理,当学生关注屏幕时,负责听觉的大脑部分的活动就开始减弱,除非二者的信息是同一指向的。
  第三,要注重多媒体信息设计和呈现的原则和技巧。在多媒体教学中,信息呈现的合理性、科学性将会对信息认知形成重要影响。掌握多媒体教学信息设计和呈现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1.同步渐呈。同步渐呈是多媒体信息设计和呈现的基本要求。同步渐呈比较接近传统二要素教学环境下信息的传达和接受模式,可以避免因信息超荷或信息优先而产生的信息错位现象。
  2.信息强调。在多媒体教学中,有时需要呈现较多的文字或图片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缓解学生因信息选择或信息搜索而可能产生的信息错位,可以采用信息强调的方法帮助学生对信息作出提示性接受。
  3.信息过渡。在呈现视频信息之后,教师应有必要的总结作为过渡,然后转入新内容,这样才能克服可能存在的信息滞留,学生对新信息的接收才会顺畅和自然。
  4.信息阻断。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讨论,或者教师需要谈论其他的话题,为了避免屏幕上的信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产生信息错位,可以利用黑屏暂时阻断信息。
  总之,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错位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且表现各异,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以科学的认知规律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消除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错位现象,对于改善多媒体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参 考 文 献〕
  〔1〕苏爱玲,侯继仓.多媒体学习——视觉信息与言语信息的系统整合〔J〕.现代教育装备,2007,(02):114.
  〔2〕李梅.国外多媒体教学中学习者认知表征方式的理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2008,(02):64.
  〔3〕王静琼.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的认知心理学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170.
  〔4〕姜元章.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9):71.
  〔5〕刘蝉,李静.认知心理学在多媒体教学上的应用〔J〕.社会心理学,2008,(01).
  〔6〕陈燕燕.论现代教育技术中视觉信息的传达〔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36.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编者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以我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内容,汇集了国内最具实力的艺术家,集中创作出了一批表现我国重大历史事件的大型主题性美术作品。这些精彩的力作不仅代表了艺术家们呕心沥血的工作,也渗透着其他参与者殚精竭虑的努力,特别是负责部分雕塑承制工作的山西宇达集团,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尽善尽美地完成了这项国家重大的政
摘 要: 现行的政治教材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如下方面展开论述: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素质;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课本知识,促进教学;选择良好教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政治教材 教学方法 课堂效率    现行的政治教材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核
摘 要: 搞活课堂教学气氛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是搞活大学英语课堂气氛的两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教学 气氛 兴趣 创新    随着科技和社會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整个世界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培养综合素质高、英语交际能
想叩门的手,举起来又放下,再举起,还是收了回来。  这是1979年初,站在马寅初门口的是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58届毕业生黄安栋,他在毕业前被打成“右派”,发配至北大荒劳动3年。  “我当时就是想对老校长说,您的一名右派学生终于被历史宣判无罪了!我去了两次,最终都没有敲门,因为马寅初先生当时还没有彻底平反,我不忍去扰乱他老人家的平静。”  东总布胡同32号院里,下肢已经瘫痪的马寅初不曾知晓一个学生在门
新课程提倡开放的课堂,提倡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自由表达思想。因此教师应改变观念、更新观念,潜心关心学生的情感因素,重视情感态度的形成,活跃课堂气氛,获得情感因素,以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真正实现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和目标。    一、改变观念,转换角色,创设和谐课堂。    1.教师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
随着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让每一学生都获得成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个个都能获得成功。个个都能有所收获。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两级分化的现象尤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分层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如此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地基”上,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因此,对每个学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练习设计时应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创新的习惯,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练习设计 策略    面对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练习设计呢?    一、体现人文性
摘 要: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早、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孩子的一切成功都源于家长的启蒙和家庭教育。家长只有具备科学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给予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成为孩子最好的父母。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多元智能观 赏识教育观 实践 创新人才观    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没学过如何当父母的家长和没有驾照就上高速的司机一样危险。”这是教育部新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数学语言,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语言,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如何运用教学语言?我们先看一个小案例。  在“百分数的意义”一课的开始,教师出示一组题:绿峰林场去年种杨树100棵,成活了9
为了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天地,达到“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最佳境界,真正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法形式的转变,以及教学内容的转变”,我尝试将“听、说、读、写”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听说读写结合,激发作文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