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说作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和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在一节课中如若学生能津津有味地听、滔滔不绝地说,而且在听说的过程中教师能细化要求,融入情感引导学生掌握听说的技巧,并经过语文实践活动,强化训练的话,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能善于听说,从而真正成为掌握话语权的主人。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有效听说;三步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65
在新理念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达到有效听说的目的呢?如何让他们的耳朵、嘴巴觉醒,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灵动气息的课堂呢?通过自己在课堂中不断的实践、总结,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步:激发倾听的兴趣,营造“敢于表达”的氛围
课堂气氛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受性提高,反应积极敏捷,思维活跃,融融其中,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每一节课学生都会觉得是一种享受。首先语文课应该构建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以关爱为先,学生为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畅所欲言,学生在表达时,教师应该是真诚的听众,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隔离于群众之外,敞开心扉,融入学生的世界,和他们一起聊天、讨论、畅想,进行没有距离的开发式的交流。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在思维和表达中肯定有着很多缺点和不足,常常会出错,但他们又有无限发展潜力,多称赞,多鼓励,相信他们下一次会做得更好。其次,语文课应营造积极、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都要尊重和关注他人,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包括一些“异样”的声音。如朗读时结结巴巴,答题时错误百出,表达时词不达意,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不嘲笑,不挖苦,大家予以及时的提示和善意的帮助,让那个课堂听不到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身影,鼓励学生认真倾听,敢于说话,学会合作。
第二步: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乐于听说
1. 要创设各种交际情境,激发听说欲望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倾听与表达的强烈欲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精心创设课堂情境,激励学生乐于倾听。新课标在口语训练上也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课堂训练时,笔者注重创设了多种情境,比如在六年级《冬夜读书示子聿》这课教学,在导入新课时,创设赛背古诗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说话时,设计了“假如你就是陆游你怎样对你的儿子说话?”的情境,旨在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体会到了做课堂小主人的自豪与快乐,有效地学习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2. 重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给予鼓励,树立信心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也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如果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因为学生有个体的差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应该允许课堂中出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答案和表达方式,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和教师、同学交流,愿意倾听“不一样的声音”,尽情的呈现自己,也只有在不断的听说,互相的纠正、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如上《漫画作文》习作课的时候,在让学生欣赏漫画的过程中,笔者放手让学生去谈论漫画蕴含的社会意义,就《吃鱼》这个漫画,有的学生说到“孝顺”,有的学生谈到 “父母的爱的方式”等,对于不同的见解,我给予肯定并积极参加到他们的讨论之中,把自己看成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分析、选择,从而选取最佳的一个。因为尊重,重视,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都是一种欣赏,学生也会越来越爱听、爱说。
3. 巧设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
教师欲提高学生课堂参与面就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特别要注意问题的指向性应明确,应充分考虑让学生在自己经验、知识背景基础上能做出合理思考、回答。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一些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便能回答问题了,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之际也乐意去倾听了。高质量的问题还应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层次性、发展性,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普遍对开放性、综合性强的问题很感兴趣,因此这也是我们教师所思考的。同时教师要允许多样形式的发言,如漫谈、讨论、辩论……形式的新颖、多样,正是引发学生勤开口的一把金钥匙。
第三步:教会方法,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使学生善于听说
1. 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变换听说训练点
单凭日常的随机训练,尚不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变换听说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听说的方式掌握听话的要求,在课堂上听清楚教师的问题,听清楚同学的回答,同时边听边注意发现疑难,这样听才有效果。在写作教学中可进行音响写作训练,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情境,完成写作构思,阐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 在课堂中要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强化听说训练
要想使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就必须依赖于语言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第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把自己观察到动物、植物、节目趣闻、电视情节或是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新鲜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给大家听,有时也让他们当“名人”,在班中寻找“每周一星”,接受记者采访。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而且也扩展了他们的思维。第二,笔者往往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的前五分钟,创设一些这样的环节:(1)总结全文,听了这节课说说你有哪些收获?(2)知识拓展,向大家介绍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课外知识?(3)问答竞赛,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设题质疑,全班划分小组比赛抢答。(4)丰富想象,倾听音乐续写课文中的故事,再来个故事朗诵会……这样既给了学生倾听之后表达观点,展示自我的空间,又给了其他同学再次倾听,巩固学习的机会,更好地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养成倾听的习惯。 3. 通过复述——倾听——评价的方式,提高听说能力
复述也是口语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复述旨在训练学生系统连贯地表述的能力。复述时要对材料进行思考,加工、熟悉其中的词语、句式和章法,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经过筛选,抓住重点,因而复述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通过复述来激发培养他们运用语文的能力是十分科学而有效,指导学生复述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详细性复述。就是在复述时严格按原文内容进行,努力做到不错、不添、不漏。(2)概括性复述。要求学生把故事主要情节或自己喜欢的章节详细的复述出来,其他部分可用自己的话复述,但文中的重点词、句一定要用上。(3)创造性复述。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要注意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复述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到评论和评价之中,而评说的前提是认真地聆听和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说得正确、合适恰当。就在这说与听中,锻炼了听说的能力,养成了听说的好习惯。
4. 在课堂中的点滴实践中,使学生逐渐掌握听说技巧
(1)指导学生边听边辨,加强“语音关”
指导学生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侯,对一字、一词、一句都要细心听,边听边辨别,在辨音的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的语音。
(2)训练学生边听边记,引导学生边听边想,通过“内容关”
教师要指导训练学生一边倾听一边默默记忆。记忆的方法很多,我们应该适时点拨和引导学生用心地去听,然后抓住所听语言的关键词句去猜想和推测,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用心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做到耳到、心到。
5. 鼓励学生听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倾听之后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甚至是疑问。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听后质疑,通过质疑问难,能使得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乐于倾听别人的发言,以求解决问题。这样会更好地提高倾听的效果,也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欣赏他人、虚心求教、与人合作的心态。有了疑问,学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和需求,也才会推进课堂的发展和前进。这样的听说就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要经历“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以“愿意倾听,敢于表达”为前提,以“乐于听说”为基础,才能真正达到“善于听说”,真正充实人文内涵,提高听说表达能力;才能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作者单位:甘肃省河口中心校 730094)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有效听说;三步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65
在新理念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达到有效听说的目的呢?如何让他们的耳朵、嘴巴觉醒,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灵动气息的课堂呢?通过自己在课堂中不断的实践、总结,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步:激发倾听的兴趣,营造“敢于表达”的氛围
课堂气氛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受性提高,反应积极敏捷,思维活跃,融融其中,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每一节课学生都会觉得是一种享受。首先语文课应该构建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以关爱为先,学生为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畅所欲言,学生在表达时,教师应该是真诚的听众,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隔离于群众之外,敞开心扉,融入学生的世界,和他们一起聊天、讨论、畅想,进行没有距离的开发式的交流。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在思维和表达中肯定有着很多缺点和不足,常常会出错,但他们又有无限发展潜力,多称赞,多鼓励,相信他们下一次会做得更好。其次,语文课应营造积极、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都要尊重和关注他人,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包括一些“异样”的声音。如朗读时结结巴巴,答题时错误百出,表达时词不达意,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不嘲笑,不挖苦,大家予以及时的提示和善意的帮助,让那个课堂听不到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身影,鼓励学生认真倾听,敢于说话,学会合作。
第二步: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乐于听说
1. 要创设各种交际情境,激发听说欲望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倾听与表达的强烈欲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精心创设课堂情境,激励学生乐于倾听。新课标在口语训练上也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课堂训练时,笔者注重创设了多种情境,比如在六年级《冬夜读书示子聿》这课教学,在导入新课时,创设赛背古诗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说话时,设计了“假如你就是陆游你怎样对你的儿子说话?”的情境,旨在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体会到了做课堂小主人的自豪与快乐,有效地学习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2. 重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给予鼓励,树立信心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也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如果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因为学生有个体的差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应该允许课堂中出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答案和表达方式,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和教师、同学交流,愿意倾听“不一样的声音”,尽情的呈现自己,也只有在不断的听说,互相的纠正、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如上《漫画作文》习作课的时候,在让学生欣赏漫画的过程中,笔者放手让学生去谈论漫画蕴含的社会意义,就《吃鱼》这个漫画,有的学生说到“孝顺”,有的学生谈到 “父母的爱的方式”等,对于不同的见解,我给予肯定并积极参加到他们的讨论之中,把自己看成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分析、选择,从而选取最佳的一个。因为尊重,重视,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都是一种欣赏,学生也会越来越爱听、爱说。
3. 巧设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
教师欲提高学生课堂参与面就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特别要注意问题的指向性应明确,应充分考虑让学生在自己经验、知识背景基础上能做出合理思考、回答。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一些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便能回答问题了,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之际也乐意去倾听了。高质量的问题还应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层次性、发展性,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普遍对开放性、综合性强的问题很感兴趣,因此这也是我们教师所思考的。同时教师要允许多样形式的发言,如漫谈、讨论、辩论……形式的新颖、多样,正是引发学生勤开口的一把金钥匙。
第三步:教会方法,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使学生善于听说
1. 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变换听说训练点
单凭日常的随机训练,尚不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变换听说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听说的方式掌握听话的要求,在课堂上听清楚教师的问题,听清楚同学的回答,同时边听边注意发现疑难,这样听才有效果。在写作教学中可进行音响写作训练,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情境,完成写作构思,阐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 在课堂中要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强化听说训练
要想使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就必须依赖于语言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第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把自己观察到动物、植物、节目趣闻、电视情节或是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新鲜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给大家听,有时也让他们当“名人”,在班中寻找“每周一星”,接受记者采访。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而且也扩展了他们的思维。第二,笔者往往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的前五分钟,创设一些这样的环节:(1)总结全文,听了这节课说说你有哪些收获?(2)知识拓展,向大家介绍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课外知识?(3)问答竞赛,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设题质疑,全班划分小组比赛抢答。(4)丰富想象,倾听音乐续写课文中的故事,再来个故事朗诵会……这样既给了学生倾听之后表达观点,展示自我的空间,又给了其他同学再次倾听,巩固学习的机会,更好地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养成倾听的习惯。 3. 通过复述——倾听——评价的方式,提高听说能力
复述也是口语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复述旨在训练学生系统连贯地表述的能力。复述时要对材料进行思考,加工、熟悉其中的词语、句式和章法,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经过筛选,抓住重点,因而复述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通过复述来激发培养他们运用语文的能力是十分科学而有效,指导学生复述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详细性复述。就是在复述时严格按原文内容进行,努力做到不错、不添、不漏。(2)概括性复述。要求学生把故事主要情节或自己喜欢的章节详细的复述出来,其他部分可用自己的话复述,但文中的重点词、句一定要用上。(3)创造性复述。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要注意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复述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到评论和评价之中,而评说的前提是认真地聆听和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说得正确、合适恰当。就在这说与听中,锻炼了听说的能力,养成了听说的好习惯。
4. 在课堂中的点滴实践中,使学生逐渐掌握听说技巧
(1)指导学生边听边辨,加强“语音关”
指导学生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侯,对一字、一词、一句都要细心听,边听边辨别,在辨音的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的语音。
(2)训练学生边听边记,引导学生边听边想,通过“内容关”
教师要指导训练学生一边倾听一边默默记忆。记忆的方法很多,我们应该适时点拨和引导学生用心地去听,然后抓住所听语言的关键词句去猜想和推测,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用心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做到耳到、心到。
5. 鼓励学生听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倾听之后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甚至是疑问。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听后质疑,通过质疑问难,能使得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乐于倾听别人的发言,以求解决问题。这样会更好地提高倾听的效果,也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欣赏他人、虚心求教、与人合作的心态。有了疑问,学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和需求,也才会推进课堂的发展和前进。这样的听说就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要经历“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以“愿意倾听,敢于表达”为前提,以“乐于听说”为基础,才能真正达到“善于听说”,真正充实人文内涵,提高听说表达能力;才能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作者单位:甘肃省河口中心校 73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