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sh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纵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改革已在情理之中,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教育发展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要激发情感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个好的导演,他能充分运用自己各方面的动作语言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而语文教师则更应担负起此职责。
   导入新课要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热情。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有趣味性导入、情境性导入、冲突性导入、直观式导入、设问和问题式导入等等。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背影》这篇文章,可以利用录音机播放关于“父亲辛勤劳动挣钱供子女上学”的生动故事,激发学生求知情感来进行导入,也可以用多媒体功能,播放一个电影片断,如播放电影《背起父亲上学》片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想知道《背影》中的父亲是怎样的形象的求知欲,即对父亲应有怎样的情感。激昂的语调,合适的体态会给人深刻印象。例如,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有这么一段,充满着正义对邪恶的不屑与鄙视,闻一多拍案而起,朝台下的特务们叫板,满腔正义尽露于此。此时,语文教师也应在课堂上浓墨重彩地大胆地去运用、发挥导入的效果,带给学生是精神的震撼。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维持、巩固和发展在导入新课阶段激发出来的情感
   突出朗读、精读,体会文章真情。“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就是有“情感”是写文章的基础,而读文章是进入“情感”的条件。这句话对我们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很有借鉴意义。读文章,即朗读和精读,这两种学习方法对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乃至情感美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精读训练,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如在讲解散文《背影》时,为了使学生感悟文章蕴涵的深挚情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情朗读专项训练,围绕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蹒跚”“探”“攀”“缩”等饱含深情的词语,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父亲对自己关心、关爱,并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深情朗读比赛,使其由有感情地朗读升华到精读,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使他们积极参与,用心去体会、品味如山的父爱,深刻地理解父爱真谛,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中拥有的真情。
   教师要精心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展示的机会和成功的满足。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说:“积极的情感是由于积极的探究活动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朗读、精读深刻体会文章真情的基础上,更要善于提供活动的材料和条件,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掌握知识的自豪。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先提供一些材料和要求:提供“关于父母干活挣钱不易的故事”这样一个材料,并提出:“我们身边的父亲是什么形象?”这一问题。要求是:从外貌特征、内在气质、为人处世态度等这几方面回答。还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描述父亲形象的范例等材料,让多个同学进行表述自己父亲形象的探究活动。从而去探究并获得描述父亲形象的知识,进而通过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掌握知识的自豪。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实际意义的问题,使學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的同时发现问题,进而激起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激愤情绪。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能提出:你看了课本95页的那一幅图,有什么感想?(注:八年级语文课本上有一幅关于父亲爬栅栏买橘子的简图)这个问题,很有启发性和实际意义。学生可能会回答:图上的父亲去给将要离别的儿子买橘子爬栅栏爬得很费劲,实在不易,因此,感觉到天下父母皆不易,从而感悟“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应立志苦读”,产生不让父母失望的感想。语文老师还可以提出别的问题,如你读了课文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等等类似的很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问题,既有启发性,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此时,学生情景交融,从而维持、巩固、升华了对父亲无比敬佩与爱戴之情以及渴求知识的欲望。
   三、注重设计课堂的结束环节,以激起学生更高层次的求知动力和欲望,使情感升华
   在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要善于捕捉时机,激起学生更高层次的求知欲望。如在《背影》的学习过程中,当老师朗读道:“他(父亲)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哎!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老师眼含泪花,学生亦眼含泪花。老师抓住这一时机,朗读富有生色,富有情感,从而在无形中激起了学生刻苦学习的求知欲望,激起将来成为祖国栋梁的干劲,从而亦在无形中深刻巩固所学的知识。使这堂课得到了升华,达到“课虽终,意还在”的效果。
   四、情感教学法对教师的情感要求
   教师要表达对教学内容的自然情感,教师首先应流露自身对语文教学中文章的热爱之情,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教师对学生期望的情感效应。教师对学生心理上有恰如其分的期望和要求,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和充满信心,在寄予期待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要多给予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具体讲,第一,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在观念上,从看学生的缺点,转到寻找学生的优点上来,多鼓励少批评。第二,在发挥学生长处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以长补短,青少年具有较强的进取心理,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重视和鼓励。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从中挖掘潜在的情感因素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与追求,还有待于语文教师进一步努力。“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为有情人”,让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熠熠闪光吧——为了我们的孩子!
   (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一、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分析。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新颖活泼的内容。所以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并且不能拘泥于形式。由于经济法基础属于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证科目,所以学生对该课程比较重视。  (2)对策及学法研究。首先,针对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其次,在教学手段上设计多样化,吸引学生
在新课程背景下,衡量一节成功的课的标准应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成功的课堂应是“有效教学”的落实。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讨论,进而落实课堂的有效教学已经为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究竟该怎样让历史课堂讨论有效呢?天星湖中学的吴丹军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必修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一、合理预设讨论问题     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讨论的成败。合理预设讨论问题的原则有两个: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与社会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品德与社会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   一、现实演绎法   品德与社会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
摘 要:主题综合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主题活动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园所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在现实的主题活动备课中,集体备课能够发挥集体智慧,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现状;集体备课;主题活动;教师成长  一、集体备课现状的分析  为了主题活动而主题活动,并且是顺风式的,呈现出的是整齐划一的形式。每班主题是同样的。除了主要的领域外,各班级没有根据自己主题开展的情况以及幼儿
“没有”是一张白纸   每年夏秋两季,牧民们都要将羊群迁移几次。在迁移中,羊群要经过的地方,不是危险的山口,就是狭窄的盆地。这地方总会有狼群出没,每次不损失几只羊,是无法通过的。    狼是非常聪明的,它们十分清楚什么时候山口或盆地的要道上,会有羊群经过。于是,每当羊群迁移的时候,狼们就会在这里等候。    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打又打不得,牧民们相当犯愁。他们想出过各种办法,比如多养狗来保
摘 要:语文课如何上才最有效?科学、实效地提高素质的语文课堂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追求目标。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优化课堂教学,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实验课;立体评价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馨香满堂,就必须让语文教学动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洋溢着新鲜活潑的气息,洒脱、飘逸、欢快、灵动。   一、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动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我在教学《口语交际·友谊篇》时,就先出示了如下名人名言: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善良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也会亲如兄弟。——卢梭
“微简历”“微招聘”正流行   在“微生活”时代,微博世界永远不缺乏新鲜话题。继“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之后,当下,“微简历”和“微招聘”正流行。“微简历”中活泼生动的网络语言,摆脱了传统简历的千篇一律,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各类企业也利用“微招聘”来扩大影响力,多渠道招聘合适的员工。   “微简历”是求职者的个性名片   微博上流行一种说法,“微简历是一张个性名片”。某知名媒体人认为这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生真正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民乐小学结合我们具体的校情、生情,从一校一地出发,确定了符合我校特色的教育工作目标和内容,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基础。  一、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感受当今素质教育,我校以“学生为本”,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
小事有时并不小,因为有些小事能够决定大事的命运。   有两个女孩,同时通过了层层选拔,基本确定被一家很有名气的报社录用,但得通过半年的试用期。两个人的月薪不低,都是每月3 000元。   一天,一个女孩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发现了一箱挂物钩,便对另一个女孩说:“拿两个吧,我俩的宿舍正好缺少这个东西。”   另一个女孩没拿,并劝她也别拿。她却不以为然,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还是拿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