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通过抑制核因子-κB表达减轻胆管不全梗阻大鼠肠黏膜损伤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lin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黄芩苷干预观察胆管不全梗阻(PCBDL)大鼠肠黏膜损伤程度,通过检测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NF-κB mRNA表达,探讨黄芩苷是否通过抑制NF-κB、NF-κB mRNA表达减轻胆管不全梗阻大鼠小肠黏膜损伤。

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CBDL组、PCBDL+黄芩苷处理1组(PCBDL1组)和PCBDL+黄芩苷处理2组(PCBDL2组),每组10只。PCBDL、PCBDL1、PCBDL2组大鼠于近肝门处游离并不全结扎胆总管。PCBDL1组和PCBDL2组术后1 d开始给予黄芩苷[80 mg/(kg·d)]灌胃,其余组相同时间给予9 g/L盐水1.5 mL灌胃。观察大鼠回肠黏膜损伤并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肠黏膜NF -κB的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F-κB mRNA的表达。

结果

1.与PCBDL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分级评分(3.2±0.5)比较,PCBDL1组(1.9±0.2)和PCBDL2组(1.5±0.3)大鼠回肠黏膜损伤分级评分明显降低(F=21.120,P<0.01);2.PCBDL组(0.155±0.012)回肠黏膜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066±0.006)、PCBDL1组(0.107±0.011)和PCBDL2组(0.098±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8,P<0.01);3.与假手术组、PCBDL1组和PCBDL2组比较,PCBDL组NF-κB mRNA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升高。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芩苷通过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NF-κB蛋白、NF-κB mRNA的表达,减轻大鼠胆管不全梗阻导致的肠黏膜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患儿的临床特点、基因及蛋白表达。方法1.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1例WAS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该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样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WAS基因编码的蛋白(WASP)的12个外显子进行扩增,然后进行双向测序,用Western blot对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2.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1
不明原因晕厥(UP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但UP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很多研究报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具有昼夜节律,可用自主神经、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等来反映。心脑血管恶性事件多发生在早晨,为了更好地防治UPS,研究其时间节律具有重要意义。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可能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复杂性精神障碍,其临床诊断主要基于行为表现且预后不佳。ASD的病因、病理、表型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很大异质性,增加了临床诊疗的难度,需要发展有效的工具筛选同质性个体以便制定优化治疗方案。现综述现有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技术与基因技术等在ASD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现有研究进展表明将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技术与基因技术有机结合有望揭示ASD的病理机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断裂点基因1(DIS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的关系。方法采用Illumina HumanHap CNV370-Duo芯片对278个孤独症核心家系(患儿及其父母)、157例孤独症患儿和435例正常对照进行全基因组SNP分型。从中选取DISC1基因的分型数据,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及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等位基因与孤独症的关系。结果共有52个SNPs纳入本研究
目的研究3例新生儿色素失禁症(IP)及家系临床特点及核因子κB基本调制器(NEMO)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总结3例新生儿IP及家系临床特点,抽取患儿及家系女性亲属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EMO基因特异引物In2/JF3R和假基因△NEMO特异引物Rev-2/JF3R,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3例患儿均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2例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脑室内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顺序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血液杂病病房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初次发病ITP患儿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入院时常规筛查Hp,根据是否存在Hp感染分为Hp感染组(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2组:1.发病情况:年龄、性别、出血情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应用及疗效。方法RMPP患儿55例随机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2组均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其中单纯组3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给予甲泼尼龙2 mg/(kg·d)静脉滴注,体温稳定48 h后改用泼尼松片1 mg/(kg·d)口服,总疗程为5~7 d;联合组25例,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3~5 d,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食谱简化生酮饮食的操作。方法设计一款基于中国食物成分数据库的软件,使用3个模块分别计算经典生酮饮食、改良阿特金斯饮食、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用于指导药物无效且无法手术的10例难治性癫患者添加经典及非经典生酮饮食。其中儿童患者8例,成人患者2例,年龄1~34岁。每日均有发作患者8例,其余2例每月发作4~15次。患者平均用药2.7种,患者均随访0.5年以上。该软件在输入患者年龄、身
目的探讨新生儿VACTERL/VATER联合征的临床特征、产前特点、诊断标准及预后,提高对该联合征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VACTERL/VATER联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近5年来报道的41例新生儿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结合文献报道的41例及本研究报道的2例,共43例病例,男女比例为3∶2,性别不明3例,死亡13例。本病联合的几种畸形中,33例存在脊柱畸形,30例存在肛门闭锁,25例存在先天性心脏畸
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十分重要,能挽救患儿的生命或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进步,在围手术期针对不同类型凝血因子缺乏的患儿通过补充高纯度的凝血因子等替代疗法,纠正凝血因子异常,保障各类手术的安全进行。临床数据显示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经过适当的处理、治疗,可安全地进行手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