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政务信息化、IT基础及设施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本文结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全局服务”这四方面的工作来论述如何提升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以适应高校发展战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全局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3-0004-03
  
  一、引言
  目前,国内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历经了十年的时间,各高校在IT基础设施、资源信息化等方面成绩显著,对比国内知名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很多高校还存在如下不足:缺乏统一指导和总体规划,成绩不突出;信息存储、信息交换标准不统一;尚未建立共享数据库;重视硬件设备购置,轻视应用软件投入,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投入;尚未建立全局服务系统,部门业务系统缺乏横向融合;信息化对学校决策的支撑不够;机构职责不明确,需进一步完善。
  如何以“985”高校、“211”高校信息化建设为示范,提高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以怎样的建设主线前进;怎样合理规范信息化的建设框架,各部分的建设重点是什么等,明确这些问题有助于弥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二、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
  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化的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向,是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重视和加强信息化规划工作是做好信息化工作的先决条件,信息化规划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实施工作的统筹安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成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
  1.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和用户需求
  根据学校战略目标,我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如下: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改善学生培养环境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系统,提供高效规范的教学管理系统;提供高效规范的教师管理系统;提高学校内部管理系统的效率,建成集成的校园信息系统。
  2.进一步明确组织机构的职能
  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主要涉及校内各组织在信息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职责分工,相应的管理流程和责任。根据2009年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状况分析报告,84.76%的高校信息化组织机构已经比较明确,但是需进一步优化执行部门内部结构,校内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定后,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坚持执行。各职能部门应与信息与网络中心紧密配合。
  3.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的内容
  统一规划采用分层的规划逻辑上比较清晰,通过参考和对比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得出比较认可的信息化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各阶段的里程碑如图2所示。
  三、统一数据标准
  共享数据库的基础是统一数据标准。目前在我校,信息标准以管理信息标准为主,各类标准独立分散的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能够涵盖信息系统建设各个方面,形成系统的信息标准体系,统一数据标准的框架如图3所示。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设施建设、数据中心建设、软硬件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规划、选购和实施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使其满足信息化当前稳定运行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信息标准建设使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内各业务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标准规范为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和集成提供统一的技术和要求。只有遵循了这些标准规范,信息系统才能实现流程和数据的互联互通、系统间服务的调用,并保证信息系统易于升级维护。
  业务建模标准规范是指通过顶层设计采用相关的建模技术和建模标准,对现实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和业务信息进行抽象分析,形成规范的业务模型、权限模型和数据模型,作为后续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
  用户是信息系统服务的主体,用户标准规范定义了用户在信息系统中如何体现其身份和权限,如何获取其需要的信息、以及如何对信息系统进行操作和访问,是提高信息系统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
  运维服务系列标准规范是运维服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方法、理念和辅助手段,从人员、技术、流程、组织、度量和控制等方面规范运维服务的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系列标准规范将单一的安全技术和保障手段上升到安全管理体系的层面,是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
  四、整合资源
  全局业务系统依赖于信息化的资源整合。信息化的资源整合包括六个方面:基础设施整合、数据整合、用户整合、应用整合、权限整合和流程整合。
  1.基础设施整合
  整合的硬件平台:包括统一管理的机房、网络、服务器、存储、备份、容灾等;整合的软件平台:包括统一配置的数据库、系统软件、系统管理软件等;整合的安全体系:在不同层面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严密、多渠道的安全控制,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实现数字校园信息环境的可控、可信、可查。
  2.数据整合
  明确的数据源管理,规范的数据共享;建立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有序组织和统一管理;建立集成数据环境,实现数据管理的标准化、集成化、权威化,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有序性、共享性和可管理性。
  3.用户整合
  用户具有标准规范的全局统一标识;建立全局统一的用户数据库,具有规范、统一的用户管理模式;提供统一的用户信息发布与查询服务;提供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服务;提供统一的单点登录服务。
  4.应用整合
  遵循统一的用户管理模式,使用统一的认证服务,支持单点登录;遵循统一的技术架构,使用统一的技术平台;遵循统一的权限管理模型,使用统一的权限服务,支持应用间服务调用;遵循统一的应用管理规范,使用一致的界面风格,支持跨系统流程整合。
  5.权限整合
  建立了全局统一的权限管理模型,建立统一的身份与管理系统;机构管理、职位管理与用户角色管理有机关联,即时联动;提供统一的权限信息发布与查询服务;提供统一的授权管理、权限验证与访问控制服务;提供统一的权限审计服务。
  6.流程整合
  一个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能够有机关联;为信息系统建立了统一的流程接口规范并得到遵循;跨业务部门的流程能够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顺畅流转,实现全局畅通的信息流;支持部门内、部门间业务重组、流程优化。
  六个整合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关系: 基础设施整合是“硬”基础,没有整合的基础设施,就难以实现其他方面的整合;数据整合、用户整合和权限整合是“软”基础,它们和基础设施整合一起支撑着应用整合;应用整合实际上成为了整合的核心,因为它承载了直接支撑业务的功能,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断地整合;前五个整合最终都是为了支持流程整合而建设,服务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部门业务的横向业务融合。
  五、构建全局服务系统
  以学生全生命周期、教师知识供应链服务为主线构建全局运维服务系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全局服务系统是URP管理平台的一个实例,通过构建全局服务平台,可以消除信息孤岛的产生,实现部门业务融合,支撑全局决策。高校建设全局服务系统,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对学校业务的价值。
  1.全局服务的定义
  狭义的定义全局服务: 高校中的某项业务流程,其完成需要多个职能域的协同工作;广义的全局业务:凡是要通过2个及以上系统发生数据或流程互操作,来实现的某项业务需求。
  2.全局服务建设
  全局服务系统建设主要从构成全局服务的三个方面进行,全局服务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
  (1)跨域部门数据同步的建设
  业务系统需要其他域提供数据,以实现数据完整、实时等目标。需要确定各类数据的权威源,并实现权威源和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数据库数据流向如图5所示。
  在基于学校统一数据标准基础上,共享数据库的适配器设计是关键。通常数据的同步方式有两种方式:主动方式,被动方式。数据同步由具有适配器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同步完成。适配器的设计是这部分的关键。
  (2)全域数据共享
  基于数据全集,实现全局数据的共享和利用。通过共享数据平台产生的共享库,可应用于校级全局决策系统为学校决策提供支持。
  (3)跨域业务流程
  在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应用集成接口的共同参与下,实现复杂的全局业务流程。以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为例,他们目前建设的横向应用系统有:迎新系统、离校系统、资产综合管理、人事综合管理、科研管理、学工管理、教务管理。这些系统都是跨多个部门的数据交互应用,具体实施需要按照协同管理流程规范设计。
  六、总结
  在信息化资金投入充裕的情况下,学校信息化应优先考虑投资统一信息标准的建设,建立共享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管理平台(各部门先实现数据共享,然后使用共享数据库管理平台由数据共享向数据共建演变),最后建立全局服务系统(URP统一管理平台是对全局业务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共享数据库的建设对于信息化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新建的业务系统都应该基于共享数据库和新业务的资源库来设计。
  当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时,在保证现有信息化运营的前提下,学校应重点投资教学信息化和科研信息化的建设。那些部门级非基础应用的系统可以推后建设,以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投资效率。况且对于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来说,并不是应用系统越多越好,重点是关注应用系统横向融合的建设和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沈锡臣,陈怀楚.高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J].清华大学学报,2003,43(4).
  [2]张成洪.高校信息化的规划与评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1-91.
  [3]张成洪等.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7-28.
  [4]刘益刚.江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5).
  [5]祝智庭.国外高校信息化观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5).
  [6]2009年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状况分析报告[J].中国教育网络,2009(12).
  [7]计国君.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应变策略[R].上海:信息化建设十周年演讲稿,2009.11.
  (编辑:金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要避免重技术、轻教育的倾向,笔者认为首先要理清思路,需求为先,教育为本,技术为用,兼顾教育、管理和技术三方面。  关键词:信息化 教育 思路 技术 透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7-0018-03    周济部长在年初提出全面实施“金教工程”的任务,如何正确理解“金教工程”的意义和内涵?如何成功实施“金教工程”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试图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发展特征 过去 未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7-0014-03
“涵涵,你走快一点!”“涵涵,其他小朋友都学新本领了,你快摆好小椅子坐下。”学期初,我几乎每天都会反复重复这些话。每当我向涵涵提问时,他总是用黑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我,听我重复了好几遍问题后,才不好意思地回答。我想,涵涵的慢也许有他的原因。  时间久了,我慢慢摸索出适合涵涵的师幼相处之道。如果涵涵没跟上班级的队伍,我会请别的小朋友拉着他的手;如果他总是在盥洗室等着最后一个洗手,我会请保育老师留意他……
随着北京市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2015~2017年)的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长,学前教育规模有序扩大,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和教职工总数继续增加,幼儿“入园难”问题有所改善。然而,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学位需求量持续扩大,北京市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仍面临数量短缺、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为了解北京市学前教师队伍现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于2017年5
【摘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不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可以实现,关键还要讲究方法。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懂得运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来,找出问题,再积极思考寻求解决任务的方法,激发内在潜能。本文以一节区域展示课为例,全面剖析任务驱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探秘水温计》 任务驱动 综合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就是教师把整个教学活动交给任务,即把原本由教师讲解的内容
编者按:过去一年多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对幼儿发展影响的实验追踪研究”团队在广州大学叶平枝教授的主持下,在华东师范大学韩春红副教授和河南大学朱细文副教授的参与指导下,正在对“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开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期开始,我们将会陆续分享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期待大家的关注,欢迎提出宝贵建议。  在教师角色的诸多隐喻之中,“火炬说”日益受到重视。教师要能够点亮幼儿当下的生活,
摘 要:本文以吉林省某小学教师博客群为基础,对该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出教师博客群在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建立沟通平台等方面的功能。然而,博客作为教育的载体毕竟是一种新模式,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教师应注意与其他教育手段并用,以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教师;博客群;新载体  中图分类号:G 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49-
2015年9月,为进一步提高幼儿活动区游戏质量,我园开始全面学习和实施以“主动学习”为理念的海森高课程体系,在主动学习理念、区域设置、材料投放、观察评价和师幼互动等各方面的实践,对教师的原有观念和做法都有较大冲击。如何真正尊重幼儿,如何真正支持幼儿的游戏水平获得提高,我们需要敢于转变的勇气,也意识到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探索。  为进一步支持儿童在活动区中的主动学习,我们投放了不少全新的游戏材料,如大
摘 要:本文介绍了基于P2P技术的对等网络的定义、结构和应用等特点,分析了校园网中P2P流量检测技术、P2P流量控制技术以及P2P管理解决方案,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P2P技术 流量控制技术 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5-0033-03    当前网络环境中,以BT为代表的P2P下载软件流量占用了大量带宽
摘 要: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动态性。本文对我国当前教育资源配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东师理想教育资源配送项目设计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教育资源配送系统,讨论了其运行机制、使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教育资源 资源共享 资源配送 Web Service 分布式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