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清新的君子兰,盛开在彤红的朝阳中。你那蓬勃的生机,芬芳了家乡的土地;你那如火的赤诚,燃烧了深山的贫瘠。你在希望工程中获得成长,你在茁壮成长中播种新的希望。”这是湖南省城步县儒林镇中心学(以下简称“儒林镇中心小学”)校教师兰朝红2008年获得湖南省第二届“喜来登农村优秀教师奖”的颁奖词。
“为了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愿意一辈子扎根农村、扎根家乡。” 每当人们问起是否后悔当初放弃省城工作而扎根苗乡的决定时,兰朝红都会这样回答。
兰朝红,女,中共党员,1975年出生,大专学历,系湖南省儒林镇中心小学副校长。从教近20年,她始终扎根在城步苗乡偏僻山村教坛,用辛勤的耕耘和崇高的品德收获着累累果实。她热爱苗乡的教育事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教学水平高,坚守在乡村教坛上,辛勤耕耘,锐意创新,默默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2012年11月,作为邵阳市唯一的基层党代表,湖南省唯一的中小学教师代表,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兰朝红同志从一名普通的山村女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十八大党代表,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精心栽培,更离不开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对山村教育理想的坚持。
不恋省城返家乡,涌泉相报滴水恩
兰朝红出生于湖南省城步县丹口镇太坪村,因为整个乡村都很贫穷,幼小的兰朝红可以说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和猪牛为伴,与鸡鸭同屋,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床上甚至能长出蘑菇,这就是兰朝红对自己童年的全部记忆。父母于1992年就相继去世,更使小朝红的生活雪上加霜。 幸运的是,在乡邻募捐和“希望工程”资助下修完学业,于1995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品学兼优的她分配在长沙市岳麓区东方红中心小学任教,由于基本功扎实,加之工作积极热情,深受领导重视和学生的爱戴。省城的教学条件虽然优越,工作待遇好,但她的心里却时刻铭记着乡邻们对自己无数次无私的资助,时时牵挂着教育落后的家乡,想着与自己童年一样穷苦的乡里娃子。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为了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兰老师一心想着要回到家乡工作,一心想尽可能多地为家乡的教育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1997年暑假,她不顾好心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在省城优越的工作环境,回了家乡。在办理调动手续时,岳麓区教育局的领导好心挽留她:“你好不容易从山沟沟里飞出来了,难道又要飞回去?”兰老师说:“就为了山沟沟里能飞出更多的金凤凰!” “这里生我养我育我,现在这里需要我,所以我必须回到这里!”当时的兰老师虽然年轻,但她献身家乡教育的的态度很坚决。1997年,她毅然回到家乡,“我是山里养育的,现在是反哺的时候了!” “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只是想为改变自己家乡的面貌出一点力。”兰朝红说得很平淡。
凭她当时的素质和能力,完全可以分在县城重点学校工作,可她却选择了条件艰苦、偏僻边远的儒林镇中心小学,扎根基层教学,至今15年,无怨无悔。她这种不追求物质享受,献身乡村教育的“傻子”精神,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的确难能可贵。她的感人事迹先后被湖南电视台、邵阳电视台、《今日女报》、《邵阳晚报》等媒体追踪报道。1998湖南卫视春节文艺晚会以她的事迹为蓝本, 制作了一个专题节目《大山儿女情》,兰老师也被邀请出席了晚会。2009年1月18日《中国教育报》称为她“哈宝”,兰老师被推荐为2009 年“感动中国教育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
良师益友好帮手,火热青春献苗乡
17年来,兰朝红坚守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辛勤耕耘,锐意创新,抱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热爱,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学生的良师,孩子的慈母:兰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不但能书能画,有多篇书画作品获县一、二等奖;而且能歌善舞,卡拉OK比赛获县一等奖。总能用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一个个教学奇迹,总能让别人眼里的后进生突飞猛进,所教的科目在全县或全镇的质量检测中总是名列前茅。兰老师用自己高素质倾情培养高素质学生,精心辅导学生赴市县参加各种比赛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近些年来,她先后辅导多名学生参加书法大赛,均获邵阳市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城步县美术赛,获多个一等奖。在近几年的全县小学语数竞赛中,她辅导的十余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她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是当地群众满意度极高的老师,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兰老师比妈妈更关心我们。”这是杨培志等学生说的心里话。每逢开学,兰朝红都要翻山涉水、走家串户地劝学。反水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村落,得走10多公里羊肠小路才到,兰朝红每期都来回几次进行劝学与家访。对家境特别贫困的,她总要买上肉、面、洗衣粉等东西予以慰问和探望。翻山涉水劝学,崎岖而偏僻的羊肠小道上留下她无数的足迹,大山记载着她青发泛银丝历程。学生病了,她及时买药或带学生看病,从未收钱;对面临失学的学生,她想方设法寻求助学途径,她给20多位贫困学生联系助学途径,联系不上的,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垫付,她先后为30个学生垫付了3000多元,买了无数的文具和衣物。这样确保了学校10年来无一人流失,巩固率100%。而自己当时住在出租房里,2004年才买了不到80平米的二手房,至今还欠贷款两万多元。
孩子们都亲昵地叫兰老师为“兰妈妈”。她的学生都说:“兰妈妈比妈妈更关心我们。” 其实她就是用心地爱着每一个孩子,用爱心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因为她的爱这样感人,2003年,湖南省委老书记熊清泉同志亲自把“省十佳希望之星”的荣誉证书授予了兰老师。
同伴的益友,课改的头羊:兰老师不但以自己的高素质多次参加教学比武、比赛,每次都能获得最高的奖励。她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她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她热心辅导同事撰写课改教研论文、参加教改赛课。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并根据教材内容自制教具。她不仅一直是清溪中心小学教学改革的领头雁,而且在全县教学改革活动中也显示出深厚的功底与不断创新的能力,先后在全镇及全县的教学改革探索中上过多堂高质量的观摩课,得到听课老师和评委的好评。她经常反复听同事的课,不厌其烦地与老师共同商讨,帮助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学校先后有30多堂教学比武课和200余篇论文获奖,无不凝结兰老师辛勤的汗水。2008年度,兰老师被评为湖南省邵阳市“巾帼建功标兵”。 领导的帮手,学校的表率:兰老师作为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处处以身作则,勇挑工作重担,为学校排忧解难。她年年执教毕业班,超工作量教学,年年出满勤,堪为全校师生的表率。就在临产的当天,她还在学校布置毕业班考场,直到因为过度劳累提前破羊水才上产床休息。2008年学校派人到偏僻艰苦的金水学校支教,兰老师第一个主动要求前往支教一年。在支教期间,兰老师的母亲不幸去世,执教六年级数学的她,为了不耽搁孩子们的教学课程,她清早骑车20多公里赶到学校给孩子们上完课,再赶回家里料理丧事。她的这种行为和精神,感动了所有的师生,师生们都流下了热泪。2010年,兰老师被评为邵阳市优秀青年、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湖南省劳动模范。
全心全意为教育,大公无私讲奉献
兰朝红老师总是想老师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她时刻为学校和教师奔走呼号。
那是2006年初,解放军总装备部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准备在长征沿线援建100所“八·一”爱民学校,并专门派人沿途选点。
当他们来到兰朝红所在的清溪中心小学考察后,觉得条件不是很理想,准备离去。当时,兰朝红见状追上去:“我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就在这儿援建一所希望小学?”“请问你是这里的什么人?”一位带队的负责同志问。
“我是这里的一名普通老师。”兰朝红鼓起勇气回答,“这里条件太艰苦,教室的窗户都是纸糊的,孩子们的课桌都是断腿的,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9年前,我从长沙来到这里任教,如果你们能选择我们学校作为援助对象,我向您保证,我会继续在这里待9年,19年,29年!”
情真意切的言辞,感动了前来考察的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同志,也使清溪学校成为邵阳市“八·一”爱民学校惟一的援助对象,总装备部资助80万元,帮助新建了1400平方米的4层教学大楼。
在年底的新教学楼竣工庆典上,那位部队领导找到兰朝红说:“当初就是你的一番话,让我们决定把学校建到这里。有你这样一位好老师,这个学校有希望。”
2008年春,兰老师又向解放军总装备部争取了15万元的灾后重建资金,为学校建起了电脑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兰老师以这次感人经历,在湖南省邵阳市校长演讲比赛中,以《首长啊,请就在这里播洒希望吧》的故事感动了评委,获得一等奖。2010年~2011年,兰老师又积极争取到了由湖南省邮政储蓄银行和希望工程捐赠的“爱心音乐教室”和“快乐体育场”,现在儒林镇中心小学,成为了全县拥有一流教学设施的农村中心小学了。
2008年底,兰老师被评为湖南省第二届“喜来登农村优秀教师”,她把所得税后奖金4万元全部捐出,2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其余的给清溪学校和她所支教的金水学校各捐了一条宽带和一台打印机,并给学生买回了160个书包。就捐款问题,“喜来登农村优秀教师奖”的赞助商高云安先生说:“兰老师,你把奖金捐了,有违我的初衷啊,我们只希望这笔钱能解决你的实际困难,把家里的债还了多好!”兰老师回答:“感谢广大人民群众给了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感谢‘喜来登’给了我我回报社会的机会!因为儿时受助,我愿终生助学,以终生来回报。” 兰老师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9年,她被评为湖南省“师德先进个人”,被团中央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并受邀赴人民大会堂参加“希望工程实施20年庆典座谈会”,得到中央领导人王兆国副委员长的亲切接见。
身负重托当代表,情真意切履职责
2012年,兰老师经过层层严格评选,荣幸地当选为全国中共十八大党代表。2012年11月,她载着家乡人民满满的重托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次代表大会。
作为十八大的一名基层代表,兰朝红一直辛勤地耕耘在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线。她在接受红网记者采访时,话题始终围绕着农村教育。
长期与农村的孩子们在一起,每当看到孩子们在高中阶段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学业,她感到很担扰。“我想在会议上提出,希望能在农村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我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农村高中生流失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这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不利。”
而另一个影响农村教育,亟需解决的是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问题。她说:“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解决师资不均衡的问题。”“农村生活条件差,优秀的教师都不安心到农村来工作,这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来说有很大影响,因此我想提个建议,给予乡村教师在农村工作额外的补贴,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于农村教育的重视,社会对于农村教育的关注。”
大会期间,她认真倾听着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发言,手不停地做着笔记,生怕漏掉一点,会后,她反复研读,及时记录下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了她的所听、所思、所想。当听到胡锦涛主席在报告中提到“今后教育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进一步倾斜”,兰朝红不禁热泪盈眶,暗暗下定决心,回到家乡一定要把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积极传达下去,并且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做点什么。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十八大党代表,这个柔弱的女子在履行党代表的责任时表现出了不一般的果敢与担当。十八大会议后,她不辞辛劳,积极奔走,她想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传达到城乡大地。她先后参加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大会,精心组织学习了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
教学之余,她还经常下到边远山村,把党的好方针好政策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给教师、学生、乡民们听。为了缓解儒林镇中心小学学生鼓号队建设薄弱的现状,切实促进农村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她向教育局提出“定期组织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的建议。湖南省城步县教育局领导积极回应, 11月23日安排县城红旗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前往儒林镇小学。红旗小学的教师从鼓号队的组建,小号、大鼓、小鼓、大钗、小钗等的使用进行了手把手的教学。山村娃子们一改最初的羞怯,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互动场面十分热闹,空气中洋溢着冬日里难得的浓浓暖意。兰朝红老师激动地说,学校闲置的教学资源终于能派上用场了,真是件令人开心的大喜事,希望支教活动能更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到同县城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教育局充分尊重代表提议,决定明年把城乡间的支教活动更广泛地推广开来,紧扣“十八大”会议精神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契机,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苗乡教育迈入均衡发展的快车道。
对于山区教育的现状,兰老师仍是忧心忡忡,尤其是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与山区师资缺乏的问题,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问题。比如飞鹿小学,是一个很偏僻的的农村小学,学生不多,20多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仅有一名,当地人,年龄已有59岁了。学校小,又不能拆,老师临近退休,兰老师虽然总是安慰这位老师要他放心,其实这件事一直是她最大的牵挂。她决定以后要在如何解决农村师资缺乏与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上进行更进一步地调研,积极探寻良方良策。兰朝红表示:“未来她将努力做好基层工作,给广大教师和党员树立一个党代表的先进形象,并且覆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尽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的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兰朝红老师为了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扎根苗乡无怨无悔,心系教育,情憾山寨。她那质朴的人生理想,感人的人格魅力和的崇高的事业精神,就如一粒粒顽强的种子,面对艰辛、寂寞、贫窘,依然抽芽吐绿、开花结果,香飘万里。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为了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愿意一辈子扎根农村、扎根家乡。” 每当人们问起是否后悔当初放弃省城工作而扎根苗乡的决定时,兰朝红都会这样回答。
兰朝红,女,中共党员,1975年出生,大专学历,系湖南省儒林镇中心小学副校长。从教近20年,她始终扎根在城步苗乡偏僻山村教坛,用辛勤的耕耘和崇高的品德收获着累累果实。她热爱苗乡的教育事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教学水平高,坚守在乡村教坛上,辛勤耕耘,锐意创新,默默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2012年11月,作为邵阳市唯一的基层党代表,湖南省唯一的中小学教师代表,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兰朝红同志从一名普通的山村女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十八大党代表,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精心栽培,更离不开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对山村教育理想的坚持。
不恋省城返家乡,涌泉相报滴水恩
兰朝红出生于湖南省城步县丹口镇太坪村,因为整个乡村都很贫穷,幼小的兰朝红可以说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和猪牛为伴,与鸡鸭同屋,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床上甚至能长出蘑菇,这就是兰朝红对自己童年的全部记忆。父母于1992年就相继去世,更使小朝红的生活雪上加霜。 幸运的是,在乡邻募捐和“希望工程”资助下修完学业,于1995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品学兼优的她分配在长沙市岳麓区东方红中心小学任教,由于基本功扎实,加之工作积极热情,深受领导重视和学生的爱戴。省城的教学条件虽然优越,工作待遇好,但她的心里却时刻铭记着乡邻们对自己无数次无私的资助,时时牵挂着教育落后的家乡,想着与自己童年一样穷苦的乡里娃子。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为了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兰老师一心想着要回到家乡工作,一心想尽可能多地为家乡的教育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1997年暑假,她不顾好心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在省城优越的工作环境,回了家乡。在办理调动手续时,岳麓区教育局的领导好心挽留她:“你好不容易从山沟沟里飞出来了,难道又要飞回去?”兰老师说:“就为了山沟沟里能飞出更多的金凤凰!” “这里生我养我育我,现在这里需要我,所以我必须回到这里!”当时的兰老师虽然年轻,但她献身家乡教育的的态度很坚决。1997年,她毅然回到家乡,“我是山里养育的,现在是反哺的时候了!” “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只是想为改变自己家乡的面貌出一点力。”兰朝红说得很平淡。
凭她当时的素质和能力,完全可以分在县城重点学校工作,可她却选择了条件艰苦、偏僻边远的儒林镇中心小学,扎根基层教学,至今15年,无怨无悔。她这种不追求物质享受,献身乡村教育的“傻子”精神,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的确难能可贵。她的感人事迹先后被湖南电视台、邵阳电视台、《今日女报》、《邵阳晚报》等媒体追踪报道。1998湖南卫视春节文艺晚会以她的事迹为蓝本, 制作了一个专题节目《大山儿女情》,兰老师也被邀请出席了晚会。2009年1月18日《中国教育报》称为她“哈宝”,兰老师被推荐为2009 年“感动中国教育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
良师益友好帮手,火热青春献苗乡
17年来,兰朝红坚守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辛勤耕耘,锐意创新,抱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热爱,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学生的良师,孩子的慈母:兰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不但能书能画,有多篇书画作品获县一、二等奖;而且能歌善舞,卡拉OK比赛获县一等奖。总能用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一个个教学奇迹,总能让别人眼里的后进生突飞猛进,所教的科目在全县或全镇的质量检测中总是名列前茅。兰老师用自己高素质倾情培养高素质学生,精心辅导学生赴市县参加各种比赛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近些年来,她先后辅导多名学生参加书法大赛,均获邵阳市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城步县美术赛,获多个一等奖。在近几年的全县小学语数竞赛中,她辅导的十余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她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是当地群众满意度极高的老师,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兰老师比妈妈更关心我们。”这是杨培志等学生说的心里话。每逢开学,兰朝红都要翻山涉水、走家串户地劝学。反水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村落,得走10多公里羊肠小路才到,兰朝红每期都来回几次进行劝学与家访。对家境特别贫困的,她总要买上肉、面、洗衣粉等东西予以慰问和探望。翻山涉水劝学,崎岖而偏僻的羊肠小道上留下她无数的足迹,大山记载着她青发泛银丝历程。学生病了,她及时买药或带学生看病,从未收钱;对面临失学的学生,她想方设法寻求助学途径,她给20多位贫困学生联系助学途径,联系不上的,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垫付,她先后为30个学生垫付了3000多元,买了无数的文具和衣物。这样确保了学校10年来无一人流失,巩固率100%。而自己当时住在出租房里,2004年才买了不到80平米的二手房,至今还欠贷款两万多元。
孩子们都亲昵地叫兰老师为“兰妈妈”。她的学生都说:“兰妈妈比妈妈更关心我们。” 其实她就是用心地爱着每一个孩子,用爱心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因为她的爱这样感人,2003年,湖南省委老书记熊清泉同志亲自把“省十佳希望之星”的荣誉证书授予了兰老师。
同伴的益友,课改的头羊:兰老师不但以自己的高素质多次参加教学比武、比赛,每次都能获得最高的奖励。她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她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她热心辅导同事撰写课改教研论文、参加教改赛课。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并根据教材内容自制教具。她不仅一直是清溪中心小学教学改革的领头雁,而且在全县教学改革活动中也显示出深厚的功底与不断创新的能力,先后在全镇及全县的教学改革探索中上过多堂高质量的观摩课,得到听课老师和评委的好评。她经常反复听同事的课,不厌其烦地与老师共同商讨,帮助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学校先后有30多堂教学比武课和200余篇论文获奖,无不凝结兰老师辛勤的汗水。2008年度,兰老师被评为湖南省邵阳市“巾帼建功标兵”。 领导的帮手,学校的表率:兰老师作为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处处以身作则,勇挑工作重担,为学校排忧解难。她年年执教毕业班,超工作量教学,年年出满勤,堪为全校师生的表率。就在临产的当天,她还在学校布置毕业班考场,直到因为过度劳累提前破羊水才上产床休息。2008年学校派人到偏僻艰苦的金水学校支教,兰老师第一个主动要求前往支教一年。在支教期间,兰老师的母亲不幸去世,执教六年级数学的她,为了不耽搁孩子们的教学课程,她清早骑车20多公里赶到学校给孩子们上完课,再赶回家里料理丧事。她的这种行为和精神,感动了所有的师生,师生们都流下了热泪。2010年,兰老师被评为邵阳市优秀青年、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湖南省劳动模范。
全心全意为教育,大公无私讲奉献
兰朝红老师总是想老师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她时刻为学校和教师奔走呼号。
那是2006年初,解放军总装备部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准备在长征沿线援建100所“八·一”爱民学校,并专门派人沿途选点。
当他们来到兰朝红所在的清溪中心小学考察后,觉得条件不是很理想,准备离去。当时,兰朝红见状追上去:“我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就在这儿援建一所希望小学?”“请问你是这里的什么人?”一位带队的负责同志问。
“我是这里的一名普通老师。”兰朝红鼓起勇气回答,“这里条件太艰苦,教室的窗户都是纸糊的,孩子们的课桌都是断腿的,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9年前,我从长沙来到这里任教,如果你们能选择我们学校作为援助对象,我向您保证,我会继续在这里待9年,19年,29年!”
情真意切的言辞,感动了前来考察的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同志,也使清溪学校成为邵阳市“八·一”爱民学校惟一的援助对象,总装备部资助80万元,帮助新建了1400平方米的4层教学大楼。
在年底的新教学楼竣工庆典上,那位部队领导找到兰朝红说:“当初就是你的一番话,让我们决定把学校建到这里。有你这样一位好老师,这个学校有希望。”
2008年春,兰老师又向解放军总装备部争取了15万元的灾后重建资金,为学校建起了电脑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兰老师以这次感人经历,在湖南省邵阳市校长演讲比赛中,以《首长啊,请就在这里播洒希望吧》的故事感动了评委,获得一等奖。2010年~2011年,兰老师又积极争取到了由湖南省邮政储蓄银行和希望工程捐赠的“爱心音乐教室”和“快乐体育场”,现在儒林镇中心小学,成为了全县拥有一流教学设施的农村中心小学了。
2008年底,兰老师被评为湖南省第二届“喜来登农村优秀教师”,她把所得税后奖金4万元全部捐出,2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其余的给清溪学校和她所支教的金水学校各捐了一条宽带和一台打印机,并给学生买回了160个书包。就捐款问题,“喜来登农村优秀教师奖”的赞助商高云安先生说:“兰老师,你把奖金捐了,有违我的初衷啊,我们只希望这笔钱能解决你的实际困难,把家里的债还了多好!”兰老师回答:“感谢广大人民群众给了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感谢‘喜来登’给了我我回报社会的机会!因为儿时受助,我愿终生助学,以终生来回报。” 兰老师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9年,她被评为湖南省“师德先进个人”,被团中央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并受邀赴人民大会堂参加“希望工程实施20年庆典座谈会”,得到中央领导人王兆国副委员长的亲切接见。
身负重托当代表,情真意切履职责
2012年,兰老师经过层层严格评选,荣幸地当选为全国中共十八大党代表。2012年11月,她载着家乡人民满满的重托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次代表大会。
作为十八大的一名基层代表,兰朝红一直辛勤地耕耘在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线。她在接受红网记者采访时,话题始终围绕着农村教育。
长期与农村的孩子们在一起,每当看到孩子们在高中阶段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学业,她感到很担扰。“我想在会议上提出,希望能在农村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我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农村高中生流失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这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不利。”
而另一个影响农村教育,亟需解决的是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问题。她说:“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解决师资不均衡的问题。”“农村生活条件差,优秀的教师都不安心到农村来工作,这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来说有很大影响,因此我想提个建议,给予乡村教师在农村工作额外的补贴,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于农村教育的重视,社会对于农村教育的关注。”
大会期间,她认真倾听着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发言,手不停地做着笔记,生怕漏掉一点,会后,她反复研读,及时记录下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了她的所听、所思、所想。当听到胡锦涛主席在报告中提到“今后教育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进一步倾斜”,兰朝红不禁热泪盈眶,暗暗下定决心,回到家乡一定要把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积极传达下去,并且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做点什么。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十八大党代表,这个柔弱的女子在履行党代表的责任时表现出了不一般的果敢与担当。十八大会议后,她不辞辛劳,积极奔走,她想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传达到城乡大地。她先后参加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大会,精心组织学习了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
教学之余,她还经常下到边远山村,把党的好方针好政策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给教师、学生、乡民们听。为了缓解儒林镇中心小学学生鼓号队建设薄弱的现状,切实促进农村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她向教育局提出“定期组织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的建议。湖南省城步县教育局领导积极回应, 11月23日安排县城红旗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前往儒林镇小学。红旗小学的教师从鼓号队的组建,小号、大鼓、小鼓、大钗、小钗等的使用进行了手把手的教学。山村娃子们一改最初的羞怯,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互动场面十分热闹,空气中洋溢着冬日里难得的浓浓暖意。兰朝红老师激动地说,学校闲置的教学资源终于能派上用场了,真是件令人开心的大喜事,希望支教活动能更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到同县城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教育局充分尊重代表提议,决定明年把城乡间的支教活动更广泛地推广开来,紧扣“十八大”会议精神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契机,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苗乡教育迈入均衡发展的快车道。
对于山区教育的现状,兰老师仍是忧心忡忡,尤其是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与山区师资缺乏的问题,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问题。比如飞鹿小学,是一个很偏僻的的农村小学,学生不多,20多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仅有一名,当地人,年龄已有59岁了。学校小,又不能拆,老师临近退休,兰老师虽然总是安慰这位老师要他放心,其实这件事一直是她最大的牵挂。她决定以后要在如何解决农村师资缺乏与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上进行更进一步地调研,积极探寻良方良策。兰朝红表示:“未来她将努力做好基层工作,给广大教师和党员树立一个党代表的先进形象,并且覆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尽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的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兰朝红老师为了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扎根苗乡无怨无悔,心系教育,情憾山寨。她那质朴的人生理想,感人的人格魅力和的崇高的事业精神,就如一粒粒顽强的种子,面对艰辛、寂寞、贫窘,依然抽芽吐绿、开花结果,香飘万里。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