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寻不足注重创新促提升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不高、自主设计水平偏低,以及运用时机和频率不够科学等,应当引起广大教师重视,并进行纠正与完善。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目前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在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的眼中,把握知识点、抓住考点才是高中语文的重头戏,只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就成为了次要的问题。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手段极其匮乏,完全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没有顾及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形象性,没有兼顾到学生感知特点以及教材内容补充的实际需要。
  (2)自主设计水平较低。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即使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将其中一些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用起来,但是仅停留在拿来主义的层面上,出版社制作什么样的课件,在课堂上就运用什么样的课件,一丝一毫没有变化,更谈不上自主设计课件,这样的使用方法导致教学课件与学生感知实际结合度不高。
  (3)存在喧宾夺主现象。部分教師忽视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使用不足,也有部分教师走进了另一个极端,接触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对其作用过于迷信,在教学课堂上使用次数偏多,虽然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氛围搞活了,但实际上教学的深度反而降低了,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相互探究,多媒体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表演的工具。
  (4)运用时机不够恰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时机非常讲究,只有在最恰当的时机,花最短的时间进行运用,才能够既起到补充信息、渲染氛围、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能保证课堂教学时间占用最小化。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没有紧扣住关键节点进行使用,在不恰当的环节使用,既挤占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没有产生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成效的几点建议
  (1)正确看待多媒体教学手段,认识其重要性。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具有演示生动形象、包含信息量巨大,以及环境氛围营造浓厚等方面的优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如通过多媒体手段搜集大量与教材相关的信息,在课堂上运用,弥补语文教材信息量不足的弊端。同时,高中语文教师也要避免走入另一个误区,就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既要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又要控制好度,使之成为辅助高中语文教学正常开展和提升语文教学成效的有效手段。
  (2)提高多媒体课件设计水平,提高实际成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当采取拿来主义与自我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与学生生活贴近度较好,不需要进行额外完善的语文教学课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但是,对于部分因编辑设计者所处角度、环境等方面不同,导致在教学中无法直接运用的课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补充其需要的内容,将不合时宜或者不重要的内容进行删除。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地运用设计软件进行自主设计制作,将与教材有关的图片、视频、数据、图表等内容整合起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进行使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辅助成效等方面将会产生明显效果。
  (3)准确定位多媒体使用角色,控制使用频率。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使用,应该始终牢记画龙点睛的原则。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应当发挥出最大效益。作为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将其准确定位为辅助使用手段,使用的频率要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使用一到两次较为适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充教材信息、营造氛围等,过多使用会占用教师和学生课堂中过多的时间,不利于教学探究的深入开展。
  (4)选取最佳使用的时机角度,做到画龙点睛。在严格控制使用频率的基础上,怎样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发挥至最大,这就需要教师选准最佳使用角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在教学导入环节以多媒体的形象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也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感知与生活实际距离较远的环节进行多媒体信息展示,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顺利进行课文理解分析。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促进手段,教师既要克服对其重视程度不足的思想,更要把握使用的原则,科学使用并将其作用发挥至最大,将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成效,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车夫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国学”是一个宽泛的名词,它对现代人的意义,应当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补给,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弟子规》,不仅要在思想上有所认识,而且要在言行上有所实践及改变。  一、“入则孝”——感恩之旅启程  ⒈亲爱我,孝何难?  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就是在“孝道”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如今的父母看着自己家的“小太阳”,无一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摔了”。但是家长无私的付出,换来的又是什么呢?幼儿
他,大气而不失细致,率真而不失优雅,任何一个走近他的人,都会被一种独特的力量所感染,这种力量源自他对教育的感受与激情,更源自他敏锐的精神触觉和洞察力。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1981年,带着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证的周建中老师,揣着青春、梦想、激情,在乡村中学地理讲台上一干就是二十六年。起初,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科班”的他,面对一群“娃娃脸”,多次“头破血流”,多次郁闷与彷徨:教师适合我吗?但他始终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面对着“活”的人、“活”的事、“活”的物,要想更好地发挥英语的语言功用,就要求学生活学英语、学活英语、学英语活,而这一切又要求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以陶行知先生“活”的思想为指导,给学生活的英语课堂。下面本文就围绕陶行知先生“活”的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做几点阐述:  一、 选用“活材料”  陶行知先生认为以活的东西来教育学生,不但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活泼的思维,
九月一日,又到开学季,天上的太阳十分亮堂,路旁杨树依然青翠,不禁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十五岁的我被一纸通知牵引进湖北省麻城师范学校的东大门。这一天注定有些宿命,我从一名中学生成为一名准教师,好像这一辈子都走不出学校的大门。  十年后,时钟跨过千岁,有的同学功成身就口头还叨叨:“作为男人今生两大错,投身教育是钻错了大门,立业语文是钻错了小门。”我不像他们一样愤世嫉俗,年近而立我都不见立,思想依然幼稚。我热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校名源自《诗经》周南篇,由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于1905年创办。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教,有名师荟萃:朱剑凡、徐特立、周震鳞、杨昌济、杨树达等;学,有英才辈出:杨开慧、向警予、蔡畅、丁玲、廖静文等。作为1985年湖南省率先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之一,自2002年连续8年获评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获评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2010年成立心理教研组,
方勇,一个干练而响亮的名字,一个睿智而大胆的校长,一个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人。1984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大物理系,历任醴陵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醴陵市教育局副局长、醴陵四中校长等职,现任湖南省醴陵一中校长。曾获得湖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南省优秀中小学(幼儿园)校长等荣誉称号。任醴陵一中校长六年来,始终将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他认为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素
写景类文章多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发现美、感悟美多为写景类文章的主题。以往,学生已学过不少写景类文章,但是,在学了多篇写景类文章后,我们发现,学生能读能背,也掌握了写景类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没有形成写景文“类结构”。为了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和学习能力,我在统观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了第三单元的《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第七单元的《雾凇》,这四篇典型的写景类课文组
偶遇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科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黄生英的博客——田野拾穗。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博客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到法国大画家米勒的名作《拾麦穗者》:金黄色的麦田,远方的谷堆,近处零星洒落的麦穗,姿态优美的拾麦穗者。安详,和美,宁静,悠远。  博客首页的左下角,有她的一张照片:白衬衣,漂亮的丝巾,和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优雅的转身。  曾有人说过,博客是一个通向他人内心深处的窗口。如果真想了解一个人
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掩卷沉思,感慨颇多。第56号教室因雷夫·艾斯奎斯的工作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因为有这样的老师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以及自我教育与目标实现。第56号教室的学生大多来自移民家庭,贫困无知,英语甚至不是他们的母语。就是这样一些孩子在一个伟大的老师的引导下,成绩优异,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跟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闭上自己的眼睛,放弃偏见,付出爱心,打开自己和学生心扉,不因外在因素影响判断力,倾其所有接受每一颗稚嫩的童心。教育者就应该蹲下身子,竖起耳朵,不受距离差距丧失平衡性,尽其所能聆听学生每一声话语;伸出温暖双手,逐开学生的笑颜,不以师道尊严错过学生萌发期,竭其所能浇灌每一个幼苗,使其茁壮成长。笔者以教育者对学生偏见为例,谈谈如何打开自己和学生的心扉。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