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民之所向,让“每一天都是宪法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41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打开了宪法走进生活的一扇心灵之门,是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是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加强宪法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具体表现。“七五普法”規划实施以来,广州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了学宪法、讲宪法的良好氛围。
  “在我心中,宪法是红色的,那是国旗、队徽、红领巾的颜色”“在我心中,宪法是绿色的,那是绿水、青山、田野的颜色,更是美丽中国的颜色”“我心中宪法的形状是‘家’的形状”“我心中宪法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它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这是孩子们对宪法的理解,他们以此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宪法精神已经在青少年心中悄悄扎根。
  对青少年的宪法教育,要贯穿到每个育人环节,讲好宪法故事,将宪法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实践体验,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知法、懂法、守法的种子,引导他们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树立宪法信仰,弘扬法治精神,自觉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来源:广州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学龄前幼儿阶段是良好社会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含着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等主要内容。通过文献检索,国内外研究者较少系统性地关注一日生活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在了解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现状的基础上,把一日生活中各环节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进行梳理,探究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关键词】一日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幼儿  著名教育家陶行
本报综合消息 11月2日,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新样态学校论坛暨荔湾教育高质量发展峰会围绕“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构建”主题分论坛在荔湾区协和幼儿园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专家、同行受邀参加了本次论坛。同时,荔湾区第三届区域醒目教育课程幼儿园文创作品展也在协和幼儿园拉开了序幕。  本届论坛以“新样态学校与教育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对从小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小学德育;特色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于学校而言,《纲要》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学生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养成做人、做
一、案例背景  《秋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4年创作的一首叙事兼抒情的散文诗。作者采用象征手法,赋予秋夜后园中不同景物以人的性格,这些景物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社会人物。“奇怪而高”的天空象征着压迫和摧残进步力量的势力,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做着“春的到来”的梦的小红花象征着善良的弱者,耸立在后园的两株枣树,象征着与黑恶势力抗争的进步力量。通过对这些景物的含蓄描绘,表达了鲁迅对恶势力的抗争和愤怒,对英勇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童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编排了众多渗透传统文化的经典童谣,学生在趣读童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但要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内心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提出“1 X教学策
【摘要】“六课型”是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为依据开展的新型课程活动,对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六课型”的教学理论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笔者针对每一课型的特殊视角,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总结出“趣、导 、实、活、细、新”的六字诀窍,教学由此变得更简洁,课堂流程更清晰,学生学习更得要领。  【关键词】趣;导;实;活;细;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非常
【摘要】广宁县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采用“小组自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教学模式程式化、过于依赖导学案、课堂缺乏语文味等误区。本文从提高语文专业素养、灵活应用教学模式、用好导学案三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宁县农村小学的课改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所见的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了“小组自学探究学习”教学模
【摘要】做好小升初的衔接非常重要,而课堂导入又在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眼。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一上学期教学内容中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和小初衔接的方法和实例,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初衔接;初中  从小学升入初中,数学的知识容量,知识结构,知识难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容量更大,结构更加复杂,难度提高了很多。因此,做好数学小学到初中的衔接,抓住学生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听说技能对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英语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如何优化课堂学习机会,旨在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听说能力;优化课堂学习机会  一、问题的提出  《标准》提出,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技能。而“听”能加深语言理解技能,“说”是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三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口语交际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言语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对白言语和独白言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