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430lusof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化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将传统教学的静态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变抽象概念为具体内容,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瞬间变化做定格分析,化枯燥讲解为生动演示,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增强课堂直观性,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抽象、复杂的基础概念和反应原理都非常难理解和掌握.尤其是用微观的概念去解释化学反应.因为物质的微观结构基础是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传统教学仅靠教师用乏味的语言、枯燥的文字描述和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慢慢地会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却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吸引力地展示课堂内容,渲染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原子”时,由于微观粒子原子极其微小,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其概念和性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动画”,当屏幕上氧化汞分子破裂后,出现了两个更小的粒子.这时让学生思考:分裂后的微粒是什么?还能再分吗?引导学生思索并简单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原子定义.这样把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概念形象具体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课堂容量小、教学速度慢、课堂效率低.而多媒体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等特点,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尤其在复习总结课时,复习课就是对所学多个章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需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便学生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在学生脑中形成了网状结构的知识系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升华和综合应用.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不仅枯燥单调,教师板书也非常困难,而且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完全可以克服这些缺点,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成网状的知识点结构,通过对比、图表提问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已学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全面化、综合化.
  三、增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观察,只有观察到的现象全面、准确,才能更好地分析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达到教学目的.而传统教学中的化学演示实验,对于无法演示的实验,教师通常让学生看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讲解,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学生难以理解,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可以演示的实验,教师通常使用的仪器是试管,由于试管体积较小,教室又比较大,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清楚的实验现象,时间长了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多媒体轻而易举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受各种因素限制无法演示或无法观察清晰的缺点.结合所演示实验的特点,制作Flash动画进行播放,不仅能让学生观察到非常清楚的实验现象,而且可以观察到反应的过程、细节,更容易总结实验的现象,理解反应原理,得出准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因为一氧化碳有毒,并且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但不能清楚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还会因实验排出的少量的一氧化碳影响身心健康,也会污染空气.而多媒体可以通过播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动画,学生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动画清楚地观察到一氧化碳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该实验充分验证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学生在好奇、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四、增强课堂效果,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
  课堂内容是围绕着本节课的重难点展开的,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是通过用大量的语言讲解和板书,加以大量的习题练习来突出教学重难点,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枯燥乏味的讲解,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达不到教学目的.而利用多媒体的课堂,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化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降低了教学难度,顺利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构建了电教、实验、黑板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而且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多媒体的应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身体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乐趣,体会成功,提升技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化学教学中,教
2014年11月29日至12月19日,笔者参加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湖北省优秀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赴美进行为期21天的培训。美国教育对学生个体的悉心关注,让人感慨良多。  法案:对教育问题给予关注  美国是移民国家,种族众多,各州教育发展参差不齐,不同阶层受教育状况两极分化明显。从上世纪末开始,美国开始关注如何从国家层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联邦政府希望以法律的形式解决教育中公平和效率兼顾的问题
《诗经》中有风、雅、颂,大多是文人深人民间探究所采得的民风民情,正是这细致不倦的探究,才有那“思无邪”.可见这探究源远流长.而这不屈不挠的探究精神,也是一份难得的精神
【摘 要】 “假期趣事”的教学设计,描述了假期结束后,Mike和Liu Tao在交流自己在假期的活动。 Liu Tao介绍了自己去上海玩的一些活动,Mike则讲述了自己和家人去农场的经历。本对话中呈现了一般过去时的疑问句。  【关键词】 小学 英语 设计  1. 阅读前的教学设计  1.1 Try to know your English teacher.  (1) Play a game wit
【摘 要】 本文通过比较两节运用任务教学模式的读后活动设计,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读后活动 任务  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此理论指引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用“任务”衔接课堂,然而效果有好有差,让人不禁质疑:这种形式是否真的对课堂教学有利?  针对此现象,笔者在两次教学设计中尝试
在教学中,教师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有众多的期待,从“传道授业解惑者”到“教师是蜡烛、是辛勤的园丁”再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都是人们对教师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和肯定.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重新塑造自己、转换角色可以说已是迫在眉睫.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我们知道英语中“龙”是用dragon来表达的,那么中国的龙和英语的dragon是对等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远古时代,人们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explain)。于是,人们认为应当有一个力大无穷、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在几千年浩瀚的历史进程中,龙成了一种文化(culture)。它代表(r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理论一般都是通过实验中获得的,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与敏锐的实验观察能力,决定化学教学的成败.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实践型人才,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实验教学,提高观察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周密观察与探究化学知识的好机会,必须
【摘 要】 英语主题单元教学是英语学科之中极为关键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目前我国各学校英语教师的研究热点。如何在主题单元中培养学生本身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教学关键。  【关键词】 英语 单元设计 行动a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需要的行动计划。只有符根据教学内容和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得理解英语课程中主题单元的知识内容,促使其能够主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考和探究能力。语境理论对于深层次的理解英语阅读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做出简要分析,并对语境理论做出介绍,阐释其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望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语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