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有效 参与 教学 主体
在“全面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怎样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扎实、有效”地搞好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师生、生生有效互动,让“提问”、“倾听”、“激励”确实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
参与式有效教学理念与做法,能有效地改变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大量存在的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或无效的现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参与式有效教学,让课堂变得更精彩。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学生有效参式度,实施参与式有效教学。
一、明确目标。把握参与导向
在主体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而且要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二、树立正确的“互动”观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形成互动。如:在引导学生用转化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反思: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以前用过这样的方法吗?这种方法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何用处?等。然后让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应了解小组交流的组织形式、过程及其目的,在实施前及实施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在小组讨论交流走上正轨之后。教师逐步减少指导,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再具体指导。这样学生的主体参与的培养才更为完善。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用先前学过的知识、技能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比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创设这样一种情景:“学校要在教室里铺设地砖。校长选中0.4m×0.4m和0.6m×0.6m两种规格的地砖。前一种的价格每块6.8元,后一种的价格每块9.5元,使用哪种更经济?”这里需要学生自己提出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如:(1)教室面积有多大?(2)若选甩规格0.4 m×0.4m的地砖至少要多少块?(3)若选用规格0.6 m×0.6 m的地砖至少要多少块?(4)哪种规格的地砖花钱最少?要知道教室的面积,还需学生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和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究、研讨,激发了教学互动。引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重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的设问、提问,应加强多个知识点的跨越、串接、前后呼应。并多留点时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探索问题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要加强师生互动的探讨,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思考,对学生的辩论、阐述、答问、设想、方案等,要多角度、多侧面去挖掘学生可圈可点之处。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大胆提出新颖见解和解法,使他们逐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调动他们的主体性。
五、有效课堂作业,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往往采用题海战术,作业不加选择,一股脑儿地抛给学生,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也给自己增加了批改的工作量。这种“磨”功,实在不值得提倡。因此,我们应该在如何布置有效作业上做文章。
1、作业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2、作业应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并且有趣;3、作业应难易适度且具有变化性、多样性;4、作业量应适当,学生能够完成。5、作业时间有保证:课内为15至20分钟。6、作业题型:将常规习题或复习性习题安排在课内口头解答或当堂作业。
数量适当、难度适中和有趣是课内外作业应该遵循的原则。作业的布置不应该很随意,应重视质而不在于量,所以,应尝试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切实有效。如:突出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小组合作性作业设计,趣味性作业设计,综合性作业设计,开放性作业设计,差异性作业设计,“亲子共研”性作业设计等。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能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跳一跳”都摘到自己所需求的“果实”。
通过近三年的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方面,并通过讨论、总结、设计、评价、奖惩等方式,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充分展示了参与式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是有明显成效的。
参与式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教师正确的育人观、教学观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有效教学应该成为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永恒课题。因此,努力实施参与式有效教学为主向,从有效走向优质教学,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将会不断提高,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使教育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崔允漷
[2] 《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叶澜教授
[3]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设计》,夏谷鸣 任美琴 周瑜主编
【关键词】有效 参与 教学 主体
在“全面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怎样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扎实、有效”地搞好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师生、生生有效互动,让“提问”、“倾听”、“激励”确实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
参与式有效教学理念与做法,能有效地改变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大量存在的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或无效的现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参与式有效教学,让课堂变得更精彩。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学生有效参式度,实施参与式有效教学。
一、明确目标。把握参与导向
在主体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而且要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二、树立正确的“互动”观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形成互动。如:在引导学生用转化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反思: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以前用过这样的方法吗?这种方法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何用处?等。然后让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应了解小组交流的组织形式、过程及其目的,在实施前及实施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在小组讨论交流走上正轨之后。教师逐步减少指导,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再具体指导。这样学生的主体参与的培养才更为完善。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用先前学过的知识、技能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比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创设这样一种情景:“学校要在教室里铺设地砖。校长选中0.4m×0.4m和0.6m×0.6m两种规格的地砖。前一种的价格每块6.8元,后一种的价格每块9.5元,使用哪种更经济?”这里需要学生自己提出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如:(1)教室面积有多大?(2)若选甩规格0.4 m×0.4m的地砖至少要多少块?(3)若选用规格0.6 m×0.6 m的地砖至少要多少块?(4)哪种规格的地砖花钱最少?要知道教室的面积,还需学生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和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究、研讨,激发了教学互动。引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重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的设问、提问,应加强多个知识点的跨越、串接、前后呼应。并多留点时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探索问题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要加强师生互动的探讨,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思考,对学生的辩论、阐述、答问、设想、方案等,要多角度、多侧面去挖掘学生可圈可点之处。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大胆提出新颖见解和解法,使他们逐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调动他们的主体性。
五、有效课堂作业,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往往采用题海战术,作业不加选择,一股脑儿地抛给学生,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也给自己增加了批改的工作量。这种“磨”功,实在不值得提倡。因此,我们应该在如何布置有效作业上做文章。
1、作业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2、作业应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并且有趣;3、作业应难易适度且具有变化性、多样性;4、作业量应适当,学生能够完成。5、作业时间有保证:课内为15至20分钟。6、作业题型:将常规习题或复习性习题安排在课内口头解答或当堂作业。
数量适当、难度适中和有趣是课内外作业应该遵循的原则。作业的布置不应该很随意,应重视质而不在于量,所以,应尝试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切实有效。如:突出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小组合作性作业设计,趣味性作业设计,综合性作业设计,开放性作业设计,差异性作业设计,“亲子共研”性作业设计等。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能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跳一跳”都摘到自己所需求的“果实”。
通过近三年的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方面,并通过讨论、总结、设计、评价、奖惩等方式,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充分展示了参与式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是有明显成效的。
参与式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教师正确的育人观、教学观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有效教学应该成为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永恒课题。因此,努力实施参与式有效教学为主向,从有效走向优质教学,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将会不断提高,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使教育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崔允漷
[2] 《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叶澜教授
[3]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设计》,夏谷鸣 任美琴 周瑜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