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生存等能力的有机组合。只有从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活用课文这一源泉,捕捉训练点,营造愉悦的气氛,创设情境交际场,在双向互动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互相交流、彼此促进。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册《云房子》一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语言因素,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确定如下训练策略:
1.展开联想,描绘画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形象鲜明的儿童作品,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云房子》一课中,第二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许多形态各异的云房子,学生读来倍感有趣,对小鸟们能造出这么多的云房子感到特别羡慕。抓住这一契机,我让学生都来做小鸟,一起也来造一回云房子。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笔画出了各种各样的云房子:有美丽的花朵,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课上我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想象中的“云房子”贴到黑板的“蓝天”上来,一时间黑板上成了形状各异的“白云世界”。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描绘自己的云房子如临其境、有感而发,他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从云南的小竹楼说到北京的四合院,从温顺的绵羊说到凶猛的狮子……“我的云房子是_。”“我的云房子像_。”的句式,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运用自如,思维、想象、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然后我让学生读读书上的句子,仿照课文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连起来说说许许多多的云房子。学生始终沉浸在“蓝天白云”的诗情画意之中,边观察边想象,有层次、有步骤地完成了由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的训练,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在运用、积累丰富词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创设情境,学习交往
《云房子》一课中还介绍了小鸟们在云房子间做客玩耍。文中描绘的语言不多,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情境交际场”,让学生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在双向互动的言语交际场中动手、动脑、动口。
交际场一:老师和学生一起扮演小鸟。学生们戴上小鸟头饰,兴奋极了,老师来做鸟姐姐,学生更是异常欣喜。欢迎鸟姐姐来做客吗?该和鸟姐姐说些什么?学生仿佛真的变成了小鸟,热情地邀请鸟姐姐来做客,还要到鸟姐姐家去玩耍。这时,鸟姐姐趁机回答:“我一定来!”“欢迎你们!”这一简单的口语交际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交际氛围,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语言素养。
交际场二:展开想象,小鸟们是怎么做客玩耍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角色,结合生活实际,他们既说到了夸夸主人的云房子,又想到了夸夸小主人,还能向小主人提出问题呢!
然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分角色进行表演,小主人、小客人间热情地交谈。小客人说:“你造的云房子真漂亮!”小主人说:“谢谢!”小客人说:“你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设计师!”小主人谦逊地说:“我的云房子还不够美!”……从这些对话中不难看出学生对别人的赞扬和敬佩,让我们嗅到了浓浓的“人文”气息。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懂得去欣赏别人的品质,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是很重要的,它能架起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
依据教材,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交际情境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丰富了口语交际的知识,掌握了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了交际能力。
3.补充画面,拓展延伸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范例,而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能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天空中云朵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我还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认识四种各具特色的云朵。怎样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接受言语训练呢?我采用了给画面配音的方法,先出示四种云的姿态,然后让每个学生朗读一段“云的自述”,并学会做小小配音演员,给每幅画面配音。学生的身份一下子发生了变化,他们又分别成了红云、乌云、鲤鱼斑、钩钩云。我究竟是一朵怎样的云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阅读短文,观察识云,然后配音朗读。
学生身处美丽大千世界的具体场景中,眼看、耳听、口诵,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云的信息,丰富了知识,激发了真切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思。学生在读与说的过程中,学到了鲜活的语言,有效地提高了交往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是以教材为依托,拓宽言语实践的范围,加大交际言语实践的力度。其主要形式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训练为主,教者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诱人的场景、美好的意境,学生才会畅所欲言、乐于表达,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一种双向、乃至多向的言语活动会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趣,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就会“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册《云房子》一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语言因素,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确定如下训练策略:
1.展开联想,描绘画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形象鲜明的儿童作品,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云房子》一课中,第二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许多形态各异的云房子,学生读来倍感有趣,对小鸟们能造出这么多的云房子感到特别羡慕。抓住这一契机,我让学生都来做小鸟,一起也来造一回云房子。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笔画出了各种各样的云房子:有美丽的花朵,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课上我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想象中的“云房子”贴到黑板的“蓝天”上来,一时间黑板上成了形状各异的“白云世界”。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描绘自己的云房子如临其境、有感而发,他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从云南的小竹楼说到北京的四合院,从温顺的绵羊说到凶猛的狮子……“我的云房子是_。”“我的云房子像_。”的句式,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运用自如,思维、想象、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然后我让学生读读书上的句子,仿照课文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连起来说说许许多多的云房子。学生始终沉浸在“蓝天白云”的诗情画意之中,边观察边想象,有层次、有步骤地完成了由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的训练,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在运用、积累丰富词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创设情境,学习交往
《云房子》一课中还介绍了小鸟们在云房子间做客玩耍。文中描绘的语言不多,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情境交际场”,让学生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在双向互动的言语交际场中动手、动脑、动口。
交际场一:老师和学生一起扮演小鸟。学生们戴上小鸟头饰,兴奋极了,老师来做鸟姐姐,学生更是异常欣喜。欢迎鸟姐姐来做客吗?该和鸟姐姐说些什么?学生仿佛真的变成了小鸟,热情地邀请鸟姐姐来做客,还要到鸟姐姐家去玩耍。这时,鸟姐姐趁机回答:“我一定来!”“欢迎你们!”这一简单的口语交际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交际氛围,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语言素养。
交际场二:展开想象,小鸟们是怎么做客玩耍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角色,结合生活实际,他们既说到了夸夸主人的云房子,又想到了夸夸小主人,还能向小主人提出问题呢!
然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分角色进行表演,小主人、小客人间热情地交谈。小客人说:“你造的云房子真漂亮!”小主人说:“谢谢!”小客人说:“你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设计师!”小主人谦逊地说:“我的云房子还不够美!”……从这些对话中不难看出学生对别人的赞扬和敬佩,让我们嗅到了浓浓的“人文”气息。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懂得去欣赏别人的品质,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是很重要的,它能架起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
依据教材,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交际情境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丰富了口语交际的知识,掌握了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了交际能力。
3.补充画面,拓展延伸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范例,而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能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天空中云朵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我还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认识四种各具特色的云朵。怎样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接受言语训练呢?我采用了给画面配音的方法,先出示四种云的姿态,然后让每个学生朗读一段“云的自述”,并学会做小小配音演员,给每幅画面配音。学生的身份一下子发生了变化,他们又分别成了红云、乌云、鲤鱼斑、钩钩云。我究竟是一朵怎样的云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阅读短文,观察识云,然后配音朗读。
学生身处美丽大千世界的具体场景中,眼看、耳听、口诵,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云的信息,丰富了知识,激发了真切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思。学生在读与说的过程中,学到了鲜活的语言,有效地提高了交往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是以教材为依托,拓宽言语实践的范围,加大交际言语实践的力度。其主要形式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训练为主,教者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诱人的场景、美好的意境,学生才会畅所欲言、乐于表达,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一种双向、乃至多向的言语活动会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趣,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就会“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