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5日,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拉开帷幕。
智博会在重庆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两年前,“智慧树”在重庆落地生根,重庆通过用心抓好智博会成果的转化应用,让“智慧树”不断开花结果,一座与未来接轨的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在越来越智慧的城市里,百姓办事更简便、就医更贴心、教育更优质、出行更快捷。如今,越来越丰富的智能应用场景正不断融入百姓生活,推动着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大数据智能化,让这座城市的管理更加精细、智能和高效,也不断为百姓“智”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智慧政务:“渝快办”秒办体验很愉快
在重庆,开办一家企业最快需要多久?
答案是两个小时。
你只需点开重庆市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便可通过手机办妥企业开办手续。
“渝快办”是重庆市民身边“24小时不打烊”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目前,移动端上线服务事项已达1016项,新上线的区县特色服务事项超过400项。在这里,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实现具体事项的“指尖秒办”。
因具有方便、高效、智能等特点,“渝快办”也是重庆智慧政务建设的集中体现。自2018年正式上线以来,“渝快办”在技术和服务上不断提档升级:新的服务事项陆续“上新”,1100台集成“渝快办”政务服务功能的智慧自助终端投放使用……平台的不断升级与完善,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愉快。
如今,这样的升级与完善还在继续。
9月15日下午,在2020线上智博会服务数字政府与优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上,全新升级的“渝快办”网上办事大厅正式上线。
和老版相比,新版“渝快办”通过做“减法”,精简冗余栏目、简化版面设计、减少信息展现,呈现出入口清晰、热点突出、界面降噪、交互流畅4个特点,进一步精简政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企业开办实现一网填报、一次提交、一次认证。
在智能服务方面做“加法”。全新上线的智能客服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并精准分析匹配答案。全面启用智慧搜索引擎,更好地解决“搜不到、搜不全、搜不准”问题。同时,还通过系统自动学习,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订阅、精准化推送。
不僅如此,新版“渝快办”还建立起以用户为核心的用户中心,引入千人千面等大数据挖掘技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资讯、政策和办事服务等,建立起标准统一、流程闭环管理的政务服务评价、反馈、监督机制,让政务服务更加透明。
愉悦的办事体验,让“渝快办”广受欢迎和好评。截至目前,“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已覆盖PC端、移动端、大厅端、自助端,注册用户超过1200万,累计办件总量超过1.2亿件,网上办理比例超过80%,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7%,连续两年入选重庆市“我最喜欢的10项改革”。
智慧交通:坐在“家”里能开车
9月15日,一辆小汽车行驶在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的马路上。奇怪的是,车上的驾驶人员并未操控车辆。原来,真实的驾驶操控室在当日开幕的2020线上智博会现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5G远程驾驶舱内,方向盘、油门、刹车等一应俱全。驾驶舱前方的显示屏显示着实时路况信息。在显示屏下端的仪表盘上,车速、档位等车辆运行状态清晰展现。
“这是一次真实的驾驶,但这是通过现场5G远程驾驶舱进行的远程驾驶。”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熊永伟介绍,“5G远程驾驶,是5G和自动驾驶的融合应用。”
具体而言,行驶在路面的车辆装有高精准定位和远程控制系统。“家”中的驾驶员,通过高精准定位系统能实时获悉车辆位置。远程控制系统将5G信号发布的指令传递到路面车辆,实现远程操控。路面车辆装载的高清摄像机,将现场采集到的路面视频信息传回大屏幕,供驾驶员判断车辆应该如何行驶。当车辆运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数据传输中断时,乘坐在路面车辆内的人员则会主动接管车辆,确保安全。
“要形成感知、决策到控制的车路协同状态,必须在极好的网络环境下才能实现,而5G网络就具备了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性。”熊永伟说。
熊永伟告诉记者,5G远程驾驶可以应用在救灾、灭火、道路抢修等高风险场景,以降低工作的危险性,提高效率。
目前,该项目虽然还未具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在2019年,重庆首个基于5G的L4级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已在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建成,并同期建成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基于5G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落地,为汽车行业走向自动驾驶时代奠定基础,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信息化升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5G远程驾驶就能‘驶’入我们的生活。”熊永伟说。
智慧医疗:数据帮患者“跑”医院
“得益于健康数据的实时共享,我们的医疗团队变被动响应式医疗为主动干预式医疗,在必要时,主动、及时联系患者提供管理建议。这样的改变,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路’。”9月16日,在2020线上智博会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峰论坛上,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廖肇州介绍了该院实施“智慧控糖”项目取得的积极成效。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又名重庆市老年病医院,来院就诊的患者年龄偏大,其中慢性疾病患者比例高。对于这部分患者的管理,医院长期面临日常数据掌握不全面、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弱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慢性疾病的管理,大多需要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主,但大部分患者的日常管理做得并不好。”廖肇州说,“许多患者来医院就诊时,无法提供自己在院外的健康数据,加上每次在门诊与医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患者很难得到准确、有效的管理建议。”
为了全面掌握慢性疾病患者的日常数据,为患者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建议,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以糖尿病为切入口,开发了“智慧控糖”项目,进一步重塑了糖尿病管理流程。
智博会在重庆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两年前,“智慧树”在重庆落地生根,重庆通过用心抓好智博会成果的转化应用,让“智慧树”不断开花结果,一座与未来接轨的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在越来越智慧的城市里,百姓办事更简便、就医更贴心、教育更优质、出行更快捷。如今,越来越丰富的智能应用场景正不断融入百姓生活,推动着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大数据智能化,让这座城市的管理更加精细、智能和高效,也不断为百姓“智”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智慧政务:“渝快办”秒办体验很愉快
在重庆,开办一家企业最快需要多久?
答案是两个小时。
你只需点开重庆市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便可通过手机办妥企业开办手续。
“渝快办”是重庆市民身边“24小时不打烊”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目前,移动端上线服务事项已达1016项,新上线的区县特色服务事项超过400项。在这里,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实现具体事项的“指尖秒办”。
因具有方便、高效、智能等特点,“渝快办”也是重庆智慧政务建设的集中体现。自2018年正式上线以来,“渝快办”在技术和服务上不断提档升级:新的服务事项陆续“上新”,1100台集成“渝快办”政务服务功能的智慧自助终端投放使用……平台的不断升级与完善,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愉快。
如今,这样的升级与完善还在继续。
9月15日下午,在2020线上智博会服务数字政府与优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上,全新升级的“渝快办”网上办事大厅正式上线。
和老版相比,新版“渝快办”通过做“减法”,精简冗余栏目、简化版面设计、减少信息展现,呈现出入口清晰、热点突出、界面降噪、交互流畅4个特点,进一步精简政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企业开办实现一网填报、一次提交、一次认证。
在智能服务方面做“加法”。全新上线的智能客服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并精准分析匹配答案。全面启用智慧搜索引擎,更好地解决“搜不到、搜不全、搜不准”问题。同时,还通过系统自动学习,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订阅、精准化推送。
不僅如此,新版“渝快办”还建立起以用户为核心的用户中心,引入千人千面等大数据挖掘技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资讯、政策和办事服务等,建立起标准统一、流程闭环管理的政务服务评价、反馈、监督机制,让政务服务更加透明。
愉悦的办事体验,让“渝快办”广受欢迎和好评。截至目前,“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已覆盖PC端、移动端、大厅端、自助端,注册用户超过1200万,累计办件总量超过1.2亿件,网上办理比例超过80%,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7%,连续两年入选重庆市“我最喜欢的10项改革”。
智慧交通:坐在“家”里能开车
9月15日,一辆小汽车行驶在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的马路上。奇怪的是,车上的驾驶人员并未操控车辆。原来,真实的驾驶操控室在当日开幕的2020线上智博会现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5G远程驾驶舱内,方向盘、油门、刹车等一应俱全。驾驶舱前方的显示屏显示着实时路况信息。在显示屏下端的仪表盘上,车速、档位等车辆运行状态清晰展现。
“这是一次真实的驾驶,但这是通过现场5G远程驾驶舱进行的远程驾驶。”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熊永伟介绍,“5G远程驾驶,是5G和自动驾驶的融合应用。”
具体而言,行驶在路面的车辆装有高精准定位和远程控制系统。“家”中的驾驶员,通过高精准定位系统能实时获悉车辆位置。远程控制系统将5G信号发布的指令传递到路面车辆,实现远程操控。路面车辆装载的高清摄像机,将现场采集到的路面视频信息传回大屏幕,供驾驶员判断车辆应该如何行驶。当车辆运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数据传输中断时,乘坐在路面车辆内的人员则会主动接管车辆,确保安全。
“要形成感知、决策到控制的车路协同状态,必须在极好的网络环境下才能实现,而5G网络就具备了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性。”熊永伟说。
熊永伟告诉记者,5G远程驾驶可以应用在救灾、灭火、道路抢修等高风险场景,以降低工作的危险性,提高效率。
目前,该项目虽然还未具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在2019年,重庆首个基于5G的L4级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已在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建成,并同期建成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基于5G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落地,为汽车行业走向自动驾驶时代奠定基础,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信息化升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5G远程驾驶就能‘驶’入我们的生活。”熊永伟说。
智慧医疗:数据帮患者“跑”医院
“得益于健康数据的实时共享,我们的医疗团队变被动响应式医疗为主动干预式医疗,在必要时,主动、及时联系患者提供管理建议。这样的改变,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路’。”9月16日,在2020线上智博会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峰论坛上,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廖肇州介绍了该院实施“智慧控糖”项目取得的积极成效。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又名重庆市老年病医院,来院就诊的患者年龄偏大,其中慢性疾病患者比例高。对于这部分患者的管理,医院长期面临日常数据掌握不全面、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弱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慢性疾病的管理,大多需要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主,但大部分患者的日常管理做得并不好。”廖肇州说,“许多患者来医院就诊时,无法提供自己在院外的健康数据,加上每次在门诊与医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患者很难得到准确、有效的管理建议。”
为了全面掌握慢性疾病患者的日常数据,为患者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建议,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以糖尿病为切入口,开发了“智慧控糖”项目,进一步重塑了糖尿病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