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法的合理性
在教法分析中合理地选择教法是首要任务,合理选择需要在分析、思辨、取舍中完成。分析就是寻找合理性,思辨就是对教法过去使用过程的思考辨析,取舍就是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进行选取。教法的合理性体现在既要合乎教理,也要合乎学理。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既要遵循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的一般要求,也要遵循本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特殊要求。所以用科学的教理、学理去指导,再分析、思辨、取舍将是在教法分析中增加教的合理性与学的合理性的有效方法。例如:小学学习山羊分腿腾跃,在教法分析时,根据技术特点与难度,第一次课选取让学生进行跳背(人马)的教法,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进行学习,既建立了完整的技术表象,还尝试体验了山羊分腿腾跃的完整过程。经过这样分析选取的教法,由于教的合理,学的合理,增加了教与学的效果,是教法的合理性直接作用的结果。
二、教法的适切性
教法分析要提高教法的适切性,这是教与学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教师与学生发展的需要。教法的适切性有多元的含义,适切学生、教师、教材、环境、资源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是为了学,这是教法分析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适切学生就是适合不同水平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特点。例如:小学学习快速跑,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切的方法是游戏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只有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充分,学生才会有主体的体验与感受,才会有主体学习的收获。适切教师就是要适合教师的特点和能力,教法应是教师熟练的方法,应是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例如:不同的体育教师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有语言讲解形象生动的,有动作飘逸灵动的,还有教法严谨细致的……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一切学习领域的目标都要经过教材的学习,载体的功能才能达成。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适切教材就是要适合教材的特点,跑有跑的教法,跳有跳的教法,投掷有投掷的教法,不同的球类项目也有适合自己的教法。在教法分析中,只有依据不同教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才能选择出适合教材的、提高教材学习有效性的教法。例如:学习球类主要教学方法可以是自主练习法,教师讲解示范法,学生重复练习法,学生合作练习等,而学习单杠教材则是诱导练习法,讲解示范法,保护与帮助法,保护与帮助下的重复练习。环境是各学科教学运行空间的元素,体育学科的空间大而复杂,动态性极强。适切环境就是灵活地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合环境生态变化的教法。例如:在体育馆里教学和在操场上教学的方法就不同,多班同时教学和单一教学班教学方法也不同,而大班额与小班化教学方法也不同。资源是课程的组成元素,也是教学的重要元素。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可以使教法运用游刃有余,而资源匮乏则使教法运用捉襟见肘。适切资源就是选择的教法要与现有的学校资源的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作用,促进学生身体练习。例如:学习排球,球多则可以安排丰富多样的自主练习,而球少则只能安排更多的小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合理地开展好体育教学。
三、教法的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到这一状态,需要学生在具有兴趣性教法的学习氛围里不断地去历练。用教师教的活力唤起学生学的动力,用教师教的激情诱发学生学的热情,用教师教的魅力凝聚学生学的定力,因此,教法分析要考虑教法的兴趣性。
教法具有兴趣性,其教法的主体是学生,其行为的表现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表现的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热情洋溢,身心和谐发展。所以,中小学体育课堂需要具有兴趣性的教法去充斥,从而助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例如:初中学习篮球肩上投篮。如果教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一次次模仿练习,随着练习重复次数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因为此时的学习是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学习,是机械学习,教法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学习是完成教师的要求,没有自我的学习情感投入,所以有效持续学习的时间不会太久。而如果是将讲解示范的教法延后,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自主地进行投篮练习,方法不限,学生学习则会积极主动,热情就会高涨,当学生一次次投篮总投不进感到困惑时,教师再讲解并示范正确的肩上投篮动作,则学生会听的认真,还会积极主动地练习。因为此时的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主体地位是自主的落实,不是被动的落实。可见教法的兴趣性是教法分析必须把握的核心之一。
四、教法的互动性
互动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彼此之间发生的教与学、学与学、学与教的律动。教法的互动性是指教与学、学与学之间行为的共振,内容的共融,经验的共鉴,情感的共享。教法分析时,我们设计教法就要向教法中注入互动的给养,设计互动的问题,策划互动的策略,营造互动的氛围,搭设互动的平台,使互动沿着体育学习的内容发生、发展,推进学生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体育学习能力的形成,及体能的增强。例如:小学学习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运用呼啦圈进行练习,从一个呼啦圈跳到另一个呼啦圈里,当学生双脚落地不轻巧、不屈膝缓冲时,教师设计情境教学法,假设现在练习的场地就是一个大池塘,呼啦圈就是池塘中一片片的荷叶,由一片荷叶跳到另一片荷叶上,青蛙怎样做才能不掉到池塘里?学生马上回答“落上时要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我们落地也要轻”。那么老师再问学生,怎样才能落地轻呢?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知道了屈膝缓冲,并且在后面的练习中人人都能做出屈膝缓冲轻巧落地的动作。这样的教法就具有互动性,而学生在这种充盈着互动性教法的体育课堂里学习,心情愉悦,练习投入,学习效果好。
五、教法的有效性
我们的体育课教学正向着健康有趣、有序、有效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教法要有效。所以,在教法分析时,高度质疑分析教法是不是有效,应该成为教师教法分析重要的行为。那么怎样分析教法的有效性呢?首先,分析教法是不是能够清晰地呈现所学习的运动知识与技能。无论是传统的教法还是新课程提倡的教法,只要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就要列入分析的范围,这是教法分析有效性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法分析基本的选择;其次,分析教法是不是能够加速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体育课教学方法有多种,要选择那些简单有效,更适合教材与学生的教法,这是教法分析提高教法有效性的再选择。例如:小学学习蹲踞式跳远腾空动作,利用助跳板进行练习,教师示范引领,语言反复提示注意腾空动作,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学生腾空后蹲踞的动作做不出来。而如果采用在助跳板前设置适宜高度的小折垫,学生再进行腾空动作练习时,练习效果就提高了。而设置小折垫既是一种手段,同时和腾空动作练习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再者,分析教法是不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体育新课程学习的一项目标,如何改变教法至关重要。只有在教法中融入新的学习方式元素,再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成功地将元素具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诱发学生新的学习尝试,体验新的学习变化,这样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标也就逐步达成了。例如:初中学习排球垫球第一次课,教师设计从学生自主玩球开始的教法,每个学生一人一球,先用双手向上垫球,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地将球放在夹紧的两臂腕关节以上,轻轻的自垫,学生练习时教师及时地语言提示夹臂,臂不要弯曲,在熟悉球性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自垫球。这样的教法成功地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量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自我尝试的学习中逐步构建出了排球自垫球的动作要领,掌握了自垫球的方法。同时在这样的教法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是变化的学习,如果在教学中坚持做下去,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教法分析,分析的是教法使用昨天的不足,今天的合理,明天的更合理,后天的更有效。让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结合教学,结合学习,结合经验,逐步学会教法分析的方法,以此来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实现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在教法分析中合理地选择教法是首要任务,合理选择需要在分析、思辨、取舍中完成。分析就是寻找合理性,思辨就是对教法过去使用过程的思考辨析,取舍就是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进行选取。教法的合理性体现在既要合乎教理,也要合乎学理。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既要遵循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的一般要求,也要遵循本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特殊要求。所以用科学的教理、学理去指导,再分析、思辨、取舍将是在教法分析中增加教的合理性与学的合理性的有效方法。例如:小学学习山羊分腿腾跃,在教法分析时,根据技术特点与难度,第一次课选取让学生进行跳背(人马)的教法,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进行学习,既建立了完整的技术表象,还尝试体验了山羊分腿腾跃的完整过程。经过这样分析选取的教法,由于教的合理,学的合理,增加了教与学的效果,是教法的合理性直接作用的结果。
二、教法的适切性
教法分析要提高教法的适切性,这是教与学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教师与学生发展的需要。教法的适切性有多元的含义,适切学生、教师、教材、环境、资源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是为了学,这是教法分析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适切学生就是适合不同水平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特点。例如:小学学习快速跑,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切的方法是游戏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只有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充分,学生才会有主体的体验与感受,才会有主体学习的收获。适切教师就是要适合教师的特点和能力,教法应是教师熟练的方法,应是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例如:不同的体育教师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有语言讲解形象生动的,有动作飘逸灵动的,还有教法严谨细致的……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一切学习领域的目标都要经过教材的学习,载体的功能才能达成。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适切教材就是要适合教材的特点,跑有跑的教法,跳有跳的教法,投掷有投掷的教法,不同的球类项目也有适合自己的教法。在教法分析中,只有依据不同教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才能选择出适合教材的、提高教材学习有效性的教法。例如:学习球类主要教学方法可以是自主练习法,教师讲解示范法,学生重复练习法,学生合作练习等,而学习单杠教材则是诱导练习法,讲解示范法,保护与帮助法,保护与帮助下的重复练习。环境是各学科教学运行空间的元素,体育学科的空间大而复杂,动态性极强。适切环境就是灵活地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合环境生态变化的教法。例如:在体育馆里教学和在操场上教学的方法就不同,多班同时教学和单一教学班教学方法也不同,而大班额与小班化教学方法也不同。资源是课程的组成元素,也是教学的重要元素。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可以使教法运用游刃有余,而资源匮乏则使教法运用捉襟见肘。适切资源就是选择的教法要与现有的学校资源的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作用,促进学生身体练习。例如:学习排球,球多则可以安排丰富多样的自主练习,而球少则只能安排更多的小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合理地开展好体育教学。
三、教法的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到这一状态,需要学生在具有兴趣性教法的学习氛围里不断地去历练。用教师教的活力唤起学生学的动力,用教师教的激情诱发学生学的热情,用教师教的魅力凝聚学生学的定力,因此,教法分析要考虑教法的兴趣性。
教法具有兴趣性,其教法的主体是学生,其行为的表现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表现的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热情洋溢,身心和谐发展。所以,中小学体育课堂需要具有兴趣性的教法去充斥,从而助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例如:初中学习篮球肩上投篮。如果教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一次次模仿练习,随着练习重复次数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因为此时的学习是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学习,是机械学习,教法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学习是完成教师的要求,没有自我的学习情感投入,所以有效持续学习的时间不会太久。而如果是将讲解示范的教法延后,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自主地进行投篮练习,方法不限,学生学习则会积极主动,热情就会高涨,当学生一次次投篮总投不进感到困惑时,教师再讲解并示范正确的肩上投篮动作,则学生会听的认真,还会积极主动地练习。因为此时的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主体地位是自主的落实,不是被动的落实。可见教法的兴趣性是教法分析必须把握的核心之一。
四、教法的互动性
互动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彼此之间发生的教与学、学与学、学与教的律动。教法的互动性是指教与学、学与学之间行为的共振,内容的共融,经验的共鉴,情感的共享。教法分析时,我们设计教法就要向教法中注入互动的给养,设计互动的问题,策划互动的策略,营造互动的氛围,搭设互动的平台,使互动沿着体育学习的内容发生、发展,推进学生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体育学习能力的形成,及体能的增强。例如:小学学习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运用呼啦圈进行练习,从一个呼啦圈跳到另一个呼啦圈里,当学生双脚落地不轻巧、不屈膝缓冲时,教师设计情境教学法,假设现在练习的场地就是一个大池塘,呼啦圈就是池塘中一片片的荷叶,由一片荷叶跳到另一片荷叶上,青蛙怎样做才能不掉到池塘里?学生马上回答“落上时要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我们落地也要轻”。那么老师再问学生,怎样才能落地轻呢?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知道了屈膝缓冲,并且在后面的练习中人人都能做出屈膝缓冲轻巧落地的动作。这样的教法就具有互动性,而学生在这种充盈着互动性教法的体育课堂里学习,心情愉悦,练习投入,学习效果好。
五、教法的有效性
我们的体育课教学正向着健康有趣、有序、有效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教法要有效。所以,在教法分析时,高度质疑分析教法是不是有效,应该成为教师教法分析重要的行为。那么怎样分析教法的有效性呢?首先,分析教法是不是能够清晰地呈现所学习的运动知识与技能。无论是传统的教法还是新课程提倡的教法,只要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就要列入分析的范围,这是教法分析有效性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法分析基本的选择;其次,分析教法是不是能够加速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体育课教学方法有多种,要选择那些简单有效,更适合教材与学生的教法,这是教法分析提高教法有效性的再选择。例如:小学学习蹲踞式跳远腾空动作,利用助跳板进行练习,教师示范引领,语言反复提示注意腾空动作,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学生腾空后蹲踞的动作做不出来。而如果采用在助跳板前设置适宜高度的小折垫,学生再进行腾空动作练习时,练习效果就提高了。而设置小折垫既是一种手段,同时和腾空动作练习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再者,分析教法是不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体育新课程学习的一项目标,如何改变教法至关重要。只有在教法中融入新的学习方式元素,再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成功地将元素具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诱发学生新的学习尝试,体验新的学习变化,这样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标也就逐步达成了。例如:初中学习排球垫球第一次课,教师设计从学生自主玩球开始的教法,每个学生一人一球,先用双手向上垫球,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地将球放在夹紧的两臂腕关节以上,轻轻的自垫,学生练习时教师及时地语言提示夹臂,臂不要弯曲,在熟悉球性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自垫球。这样的教法成功地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量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自我尝试的学习中逐步构建出了排球自垫球的动作要领,掌握了自垫球的方法。同时在这样的教法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是变化的学习,如果在教学中坚持做下去,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教法分析,分析的是教法使用昨天的不足,今天的合理,明天的更合理,后天的更有效。让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结合教学,结合学习,结合经验,逐步学会教法分析的方法,以此来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实现专业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