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法分析的核心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法的合理性
  在教法分析中合理地选择教法是首要任务,合理选择需要在分析、思辨、取舍中完成。分析就是寻找合理性,思辨就是对教法过去使用过程的思考辨析,取舍就是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进行选取。教法的合理性体现在既要合乎教理,也要合乎学理。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既要遵循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的一般要求,也要遵循本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特殊要求。所以用科学的教理、学理去指导,再分析、思辨、取舍将是在教法分析中增加教的合理性与学的合理性的有效方法。例如:小学学习山羊分腿腾跃,在教法分析时,根据技术特点与难度,第一次课选取让学生进行跳背(人马)的教法,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进行学习,既建立了完整的技术表象,还尝试体验了山羊分腿腾跃的完整过程。经过这样分析选取的教法,由于教的合理,学的合理,增加了教与学的效果,是教法的合理性直接作用的结果。
  二、教法的适切性
  教法分析要提高教法的适切性,这是教与学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教师与学生发展的需要。教法的适切性有多元的含义,适切学生、教师、教材、环境、资源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是为了学,这是教法分析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适切学生就是适合不同水平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特点。例如:小学学习快速跑,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切的方法是游戏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只有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充分,学生才会有主体的体验与感受,才会有主体学习的收获。适切教师就是要适合教师的特点和能力,教法应是教师熟练的方法,应是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例如:不同的体育教师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有语言讲解形象生动的,有动作飘逸灵动的,还有教法严谨细致的……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一切学习领域的目标都要经过教材的学习,载体的功能才能达成。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适切教材就是要适合教材的特点,跑有跑的教法,跳有跳的教法,投掷有投掷的教法,不同的球类项目也有适合自己的教法。在教法分析中,只有依据不同教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才能选择出适合教材的、提高教材学习有效性的教法。例如:学习球类主要教学方法可以是自主练习法,教师讲解示范法,学生重复练习法,学生合作练习等,而学习单杠教材则是诱导练习法,讲解示范法,保护与帮助法,保护与帮助下的重复练习。环境是各学科教学运行空间的元素,体育学科的空间大而复杂,动态性极强。适切环境就是灵活地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合环境生态变化的教法。例如:在体育馆里教学和在操场上教学的方法就不同,多班同时教学和单一教学班教学方法也不同,而大班额与小班化教学方法也不同。资源是课程的组成元素,也是教学的重要元素。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可以使教法运用游刃有余,而资源匮乏则使教法运用捉襟见肘。适切资源就是选择的教法要与现有的学校资源的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作用,促进学生身体练习。例如:学习排球,球多则可以安排丰富多样的自主练习,而球少则只能安排更多的小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合理地开展好体育教学。
  三、教法的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到这一状态,需要学生在具有兴趣性教法的学习氛围里不断地去历练。用教师教的活力唤起学生学的动力,用教师教的激情诱发学生学的热情,用教师教的魅力凝聚学生学的定力,因此,教法分析要考虑教法的兴趣性。
  教法具有兴趣性,其教法的主体是学生,其行为的表现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表现的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热情洋溢,身心和谐发展。所以,中小学体育课堂需要具有兴趣性的教法去充斥,从而助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例如:初中学习篮球肩上投篮。如果教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一次次模仿练习,随着练习重复次数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因为此时的学习是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学习,是机械学习,教法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学习是完成教师的要求,没有自我的学习情感投入,所以有效持续学习的时间不会太久。而如果是将讲解示范的教法延后,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自主地进行投篮练习,方法不限,学生学习则会积极主动,热情就会高涨,当学生一次次投篮总投不进感到困惑时,教师再讲解并示范正确的肩上投篮动作,则学生会听的认真,还会积极主动地练习。因为此时的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主体地位是自主的落实,不是被动的落实。可见教法的兴趣性是教法分析必须把握的核心之一。
  四、教法的互动性
  互动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彼此之间发生的教与学、学与学、学与教的律动。教法的互动性是指教与学、学与学之间行为的共振,内容的共融,经验的共鉴,情感的共享。教法分析时,我们设计教法就要向教法中注入互动的给养,设计互动的问题,策划互动的策略,营造互动的氛围,搭设互动的平台,使互动沿着体育学习的内容发生、发展,推进学生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体育学习能力的形成,及体能的增强。例如:小学学习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运用呼啦圈进行练习,从一个呼啦圈跳到另一个呼啦圈里,当学生双脚落地不轻巧、不屈膝缓冲时,教师设计情境教学法,假设现在练习的场地就是一个大池塘,呼啦圈就是池塘中一片片的荷叶,由一片荷叶跳到另一片荷叶上,青蛙怎样做才能不掉到池塘里?学生马上回答“落上时要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我们落地也要轻”。那么老师再问学生,怎样才能落地轻呢?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知道了屈膝缓冲,并且在后面的练习中人人都能做出屈膝缓冲轻巧落地的动作。这样的教法就具有互动性,而学生在这种充盈着互动性教法的体育课堂里学习,心情愉悦,练习投入,学习效果好。
  五、教法的有效性
  我们的体育课教学正向着健康有趣、有序、有效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教法要有效。所以,在教法分析时,高度质疑分析教法是不是有效,应该成为教师教法分析重要的行为。那么怎样分析教法的有效性呢?首先,分析教法是不是能够清晰地呈现所学习的运动知识与技能。无论是传统的教法还是新课程提倡的教法,只要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就要列入分析的范围,这是教法分析有效性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法分析基本的选择;其次,分析教法是不是能够加速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体育课教学方法有多种,要选择那些简单有效,更适合教材与学生的教法,这是教法分析提高教法有效性的再选择。例如:小学学习蹲踞式跳远腾空动作,利用助跳板进行练习,教师示范引领,语言反复提示注意腾空动作,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学生腾空后蹲踞的动作做不出来。而如果采用在助跳板前设置适宜高度的小折垫,学生再进行腾空动作练习时,练习效果就提高了。而设置小折垫既是一种手段,同时和腾空动作练习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再者,分析教法是不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体育新课程学习的一项目标,如何改变教法至关重要。只有在教法中融入新的学习方式元素,再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成功地将元素具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诱发学生新的学习尝试,体验新的学习变化,这样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标也就逐步达成了。例如:初中学习排球垫球第一次课,教师设计从学生自主玩球开始的教法,每个学生一人一球,先用双手向上垫球,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地将球放在夹紧的两臂腕关节以上,轻轻的自垫,学生练习时教师及时地语言提示夹臂,臂不要弯曲,在熟悉球性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自垫球。这样的教法成功地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量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自我尝试的学习中逐步构建出了排球自垫球的动作要领,掌握了自垫球的方法。同时在这样的教法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是变化的学习,如果在教学中坚持做下去,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教法分析,分析的是教法使用昨天的不足,今天的合理,明天的更合理,后天的更有效。让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结合教学,结合学习,结合经验,逐步学会教法分析的方法,以此来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实现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其他文献
如今学生对广播体操的热情已经发生了变化,做操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出现这一尴尬,笔者认为和天天做同一套广播体操有关,改变现状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开始。  首先内容要创新。要善于打破单一的广播体操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自编形式多样和富有实效的特色操,以提高校园广播操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建议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的特色自行编排一些特色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我校在原来广播体操
关键词:报取名次;中长跑;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073-01  中长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必修项目之一,是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的必测项目,也是中考体育项目。体育教师经常会给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运动水平,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成绩和该怎么样去练习提高。测试中长跑如果组织和测试方法不合理会浪费很多时间。据笔者调查了解,有些教师一
关键词:少儿趣味田径;趣味;滋味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9-0040-0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学习领域为发展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本课教学设计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教学情境,通过尝试体
俗话说:教研之道则是以教之为本、研之兴教、训之有道、行之有效。在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研理念、新的教研方式、新的教研评价、新的教研员与教师关系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体育教研员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研员的基本素质也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教研员不仅仅是学科教研的服务者、指导者与研究者,更是学科教研的引领者、促进者、创新者。因此,新时期的体育教研员要从“草根”做起,从基础教研工作做起,回归
【编者按】: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清楚了,要求练到什么程度明确了,就该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这就是“精讲多练”,在教学设计中应始终要贯穿这一传统理念。让学生动脑筋,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边想边练,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持续的欣赏与鼓励,并有及时反馈和适时指导,这就是教师“主导地位”的落实,在基本部分设计中必须关注这一理念。教师要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
2012年12月7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隆重纪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发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五周年,集中展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取得的成果,积极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的落实,教育部在北京地坛体育馆举行了“少年强则国强——2012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展示活动”。  展示活动由
一、有效研修活动需要任务驱动  学校研修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基层学校,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主阵地,教研组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所以,有效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体育教师需要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条腿走路,更加需要有效的体育研修活动。  研修活动只有指向预定的研究目标,才是有效的。有效研修实质上是有效学习,是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个
2006年5月,接“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优秀体育课比赛通知后,立即按通知要求,确定选取高中的“跨栏跑”教材。
学校的体育工作围绕“四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和实施,使学校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为此学校始终把加强体育阵地建设、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一、加强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身体素养  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重点是以兴趣发展为抓手,项目学习为载体,健身意识为目标,终身发展为导向
一、说课的意义、作用与重点  【村姑】:说课,主要以听觉信息为主要传递对象,以阐述“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主要任务,而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相比,是很容易丢失的。怎样给听课者留下深刻印象,个人认为首先应突出层次性与重点问题,使听者也能跟着说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因为有思考便不容易遗忘。其次,体现层次性。在每一环节的衔接与递进,即环节与环节之间有一条主线,相互联系。再次,关注重点问题。个人认为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