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语境过程性写作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中的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xp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即学生依据教师布置的题目进行写作,教师再对其进行批阅,这种方式不利于激发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影响其写作水平的提升,而主题语境过程性写作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主题语境;过程性写作;小学英语
   一、建构主题情境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构建主题情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所构建的主题语境应该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年龄等相匹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进行选择,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主题语境中感受写作内容;其二,要结合写作教学任务中的目标句型、词组或者单词来搭建主题语境,避免因为语境的不合理给学生写作造成不良影响;其三,不应该对主题语境的情感进行刻意渲染,而应该使其在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况下自然流露,为学生构建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避免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排斥心理;其四,所选择的主题语境应该具有普适性,语境中所涉及的事件、人物和时间等不能过于详细,这样可以将同一个语境运用于不同主题的写作教学中;其五,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常用的语境,借助语境帮助学生将实际生活与语言知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以My schedule为主题的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如下的主题情境:班级举行期末考试复习计划探讨会,让学生来分享自己针对各个学科的学习计划,使得学生在借鉴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自己的复习时间;以My favourite season为主题的写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构建如下的学习语境:以询问日期作为主题的切入口,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积极分享自己喜欢的季节、喜欢的具体原因以及在对应的季节里喜欢做的事。
   二、开展“头脑风暴”
   (一)词汇
   运用英语表达情感最基本的元素便是单词,学生只有在积累足够词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构建起写作的框架,进行写作内容的填充。词汇本不属于英语写作训练的教学范畴,但是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学生词汇欠缺的问题,则很难将写作教学顺利开展下去。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下面三个教学措施,帮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更多的词汇。
   第一,词汇分类整理。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不同的主题为依据,将教材中学过的所有单词和词组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分类,所选择的主题可以是爱好、服饰、动物以及食物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词语构建成具有逻辑关联的词群,在进行实际写作时可以熟练地进行关键词的调动和替换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采用自然拼读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英语教师可以在课间时间或者早读时间,引导学生运用自然拼读法进行单词的记忆和学习。具体的方式可以为:将课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单词都带领学生朗读一遍,指导学生将单词依据拼读的发音关系和字母组合进行拆分记忆,从而使得学生将发音与字母组合一一对应起来,帮助学生达到见词能读以及会读能拼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减轻学生对背诵单词的抗拒心理。
   第三,课堂抽查与家庭听写相结合。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动员家长支持学生的英语学习,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每日听写”活动中,这一活动的设置应该坚持长期少量和简单易行的原则。将家庭听写纳入学生英语写作学习的具体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明晰地认识到单词积累的重要性,提升其单词积累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主动进行单词积累的习惯。此外,教师可以安排固定的时间对学生的单词掌握情况进行听写,监督其学习效果。
   (二)句型
   英语作文骨架的搭建离不开句型,正确使用关键句型是写作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关键句式的积累,帮助学生掌握换词成句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句型教学时若仅针对英语单句进行讲解,那么可能由于不具备情境性且整体教学比较抽象,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如下二段式的教学方法来助力学生积累丰富的句型。
   其中写作的第一段可以利用英语教材中的read and write部分的内容,通过可替换词和划分句子主干的方法,从中提炼可以用于写作的关键句型。例如,There areman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其中classroom 和students属于可替换词,从中可以提炼出 There are... in the ...的句型,学生可以灵活替换词语并形成适应自己写作需要的句型。
   作文第二段采用句型替换进行练习,并在具體写作时联系主题词群和句型。在进行句型替换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同步替换时态、单复数以及词性等,保证新句型语法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马雪娇.运用主题语境在初三开展英语写作复习课的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1):244-247.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学习对任何一个学生而言都很关键。留守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受到莫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因为语文学习的效率和各方面的条件息息相关。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学习;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平常课堂的学习,由于一些外在原因,留守儿童在家学习效率不高,教师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效率,解决他们在学
摘 要:以自然拼读与绘本教学结合的必然性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以此展示绘本教学的强大教育价值;然后详细阐述自然拼读与绘本教学的科学结合方法。   关键词:自然拼读;绘本教学;英语课堂;小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开始致力于新资源、新理念与新方法在英语课堂的科学引进,力求为小学生的英语认知、信息积累、合作探究和快乐交流创设最优化学习平台。其间,绘本教学逐渐在英语单词自然拼读过程中展示了突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明确的单元主题、语文要素为导向,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学习整体。单元整体教学不再把孤立的文本当作学生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终点,而是着眼学生生活与成长中的困惑,通过设定情境,促使他们发现、探究并解决自身的需求,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加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导语部分都会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
摘 要: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课,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及时发现其成长中存在的身心发展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方式来解决问题,疏导心理,同时还能加强班级管理建设。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融入策略   新时代下,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的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课,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课的必然性 
摘 要:音乐节奏教学的四大基本要素即音乐旋律、音乐节奏、音色以及和声,音乐节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音乐基础节奏是学生感悟音乐以及体会音乐魅力的关键,更是小学生日后学好音乐的基础。因此,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音乐节奏教学转变为游戏教学,通过轻松、有趣、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   小学低
摘 要:近年来,学生健康体质数据逐年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与体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锻炼有关,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锻炼的习惯,学生的体质肯定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与体育教师缺乏教科研有很大的关系。然而,体育教师扮演教练员的身份,重视少部分学生体育比赛而忽略大部分学生的体育课堂。严格区分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体育教师内功增长提升路径。
摘 要:组织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时,教师可选取一些趣味性、实用性兼容的诗歌素材,将简单、相类似的英汉小诗进行整合对比,实现在英语诗歌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激发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汉诗歌;诗歌对比;学科素养   语言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对于中国学生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意、语
摘 要:众所周知,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作为主要的学科之一,是中考的必考科目。由于物理为自然学科类型,拥有属于自身的学科特点,通过分析目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同时据此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与兴趣教学的有效策略。该研究以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与兴趣教学的有效策略作为主要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管理;启蒙;兴趣教学  
摘 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为核心素养关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重视,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从明确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适时创新、应用多元化的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课外阅读陶冶情操等角度着眼,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探究。   关键词: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小学语
摘 要:为了能让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微课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内在原因,并从教学课型、教学内容、学生三方面就如何合理应用做了详细论述,总结了微课在教学中最佳的应用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微课”是现今教学中最为热门的词语,无论在教学杂志上、学科教学各类比赛上,还是教师课程培训上都有微课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