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性学习的案例研究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z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尺是常见学具之一,但人教版的教材中却没有关于三角尺全面的、系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三角尺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由于学生缺少对三角尺系统的认识,所以在实际使用三角尺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经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的教材中,涉及用到三角尺的教学内容安排是这样的:
  [册数 单元 教学内容 例题 二下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例4.用三角尺画直角;
  例5.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介绍锐角和钝角);
  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做一做: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四上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在“角的分类”一节中,提出: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个直角是多少度?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常用到三角尺,特别在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中,更是对使用三角尺达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本课正是基于学生对三角尺缺乏了解,但又急需掌握有关三角尺的知识以便在学习中加以使用而进行的综合教学设计,让学生玩转三角尺。
  一、拓印留痕,认识三角尺
  师:同学们,对三角尺,你们了解到哪些知识?说给大家听。
  生:一副三角尺有2个三角形,每个都有3个角,都有1个直角。
  师:那么,另外2个角是什么角呢?如何应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它?
  生:用量角器直接量一量,还可以画下来量。
  师:动手做一做。
  设计意图:学生以前对锐角、钝角和直角已经有直观的认识,但三角尺各角的度数没有正式出现过。在四年级时学习了如何使用量角器,让学生拓印下来后,再让学生量一量,既巩固了学生的画图、读图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操作量角器、量角读数的技能。
  二、旋转平移,运动三角尺
  师:刚才同学们印下的三角尺的图形,都很完整、很规范,没有弯角少边现象。现在,老师要求用一个三角尺的外框,画有规律的图形。
  (1)学生操作;
  (2)收集作品;
  (3)評讲:你是如何画下来的? 生1:画好一个后,移动到下一个位置再画一个。
  师:这种现象,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平移。
  生2:画好一个后,转动到下一位置,再画一个。
  师:这种现象,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旋转。
  师:同学们用三角尺创造了很多有美感的图形,那么,你能用两副三角尺中的同一种三角尺,拼出有趣的图形吗?试着拼一拼,并画下来,跟同桌说一说。
  (1)生拼图并互相陈述;
  (2)请人展示;
  (3)拼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前三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或上下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第四个图形不具备这种特征。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现象?
  生:轴对称。
  设计意图:用三角尺拼图,在二年级上册有接触。在二年级下册的学习中,也对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行了学习。设计这一环节,正是沟通了与以往所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应用中创造美、发现美。
  三、加加减减,组合三角尺
  师:你能用三角尺画角吗?能画出哪些角?
  生:30°、60°、90°、45°……
  师:还能画出哪些角?你怎么发现的?
  生:能画出120°的角,用90°加上30°的角。
  师:你能有规律地找出这些角吗?请完成下表。
  [画角的方法 可画出的角的度数 可画出的角的类型 直接能画出的角 90°、60°、45°、30° 直角:90°;锐角:60°、45°、30° 加一加得到的角 90° 90°180°、90° 60°150°、90° 45°135°、90° 30°120°、60° 45°105°、60° 30°90°、45° 30°75° 平角:180°;钝角:150°、135°、120°、105°;直角:90°;锐角:75° 减一减得到的角 90°60°30°、90°45°45°、90°30°60°、60°45°15°、60°30°30°、45°30°15° 锐角:60°、45°、30°、15° ]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下表:
  [画角的方法 可画出的角的度数 可画出的不重复的角 直接能画出的角 90°、60°、45°、30° 90°、60°、45°、30° 加一加得到的角 180°、150°、135°、120°、105°、90°、75° 180°、150°、135°、120°、105°、75° 减一减得到的角 30°、45°、60°、15° 15° ]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三角尺画角,既是对角的认识,又是对排列组合知识的复习。学生通过有序排列,找出可用三角尺画的角,区分重复出现的角。在画的过程中,除了重新认识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还再次认识了这些角和平角之间的关系,从而用好这些关系画出相应度数的角。
  四、巧用直角,摆放三角尺
  师:在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了用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能说一说是怎么画的吗?
  生:......
  师:(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3)修路(引渠)
  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怎样修路最近呢?
  [幸福镇][公 路]
  (4)A.挂照片 B.量跳远距离
  怎样挂画又正又快?测定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5)将下面没有完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补充完整。
  (6)画一个相邻两边分别是3cm和1cm且这两边夹角为60°平行四边形,并做出它的一条高。
  (7)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垂直的本质特征。
  设计反思
  把本节课放在四年级上学期开展,是因为学生在二年级认识了直角,会用直角区分锐角和钝角;学习了对称、平移、旋转等几何知识;学习了排列、组合等数学推理知识;四年级上学期又学习了角的度量,能够具体区分角的种类,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的这些知识储备,为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条件。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将利用三角尺做垂直和平行的这一特性发挥到了极致,也到了需要深入认识三角尺的功能的时候。让学生解决张庄修路、李庄引渠等来自学生身边真实的生活例子问题,使他们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将四年来所学习到的知识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知识系统结构,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枣阳市鹿头镇吉河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其他文献
SMART课程是大兴一实小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理性选择和合理建构的学校课程体系。它聚焦“生命”,包含“心智”“阳光”两个关键词。“心智”指向生命的内核,侧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凸显人的综合能力培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能根据场景识别判断;二是能根据条件解决问题;三是能根据体验感悟生命。“阳光”勾勒生命的外显状态,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内涵主要有五个具体要素:乐观积极的情绪;专注负
红安县八里湾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作为“中国第一将军县”、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安县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将其融入少年宫德育工作中,赋予将军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地方特色,一直是红安县少年宫工作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打造红色课程体系。课程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学校乡村少年宫开设了象棋、腰鼓、绘画、书法、乒乓球、舞蹈、足球、太空种子种植等12个活动项目,利用课外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历史是人事的记录。”“要研究历史,首先要懂得人,尤其需要懂得少数的历史人物。如其不懂得人,不懂得历史人物,亦即无法研究历史。”以人物为中心的细节、材料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是通过在每一课教学中寻找一个中心历史人物,并用其串起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个性心理等角度,分析、思考和透视重大历史事件和宏观历史发展的学习模式。  一、寻找每一课的中心人物  
随州,一座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汉东之国”。同时,还是编钟古乐之乡。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随州市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随外”)正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逐渐成为随州新的文化名片。  “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让每一个孩子成功”的办学理念,在随外践行了十多年,成为随外一个显著特色。2016年12月,首都师范大学杨朝晖教授来校考察后赞不绝口:“这所学校代表着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未来趋势的未来学校实验样本
杜鹃花又称映山红,是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记忆里,故乡的山上也有映山红,但只是星星点点。  1974年的秋天,电影《闪闪的红星》公映,顷刻间风靡全国。冬至,我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军装走进了军营——新兵连驻训基地在陕西汉中空字764部队。那时,周末的文娱活动主要是去兄弟部队的大操场看电影。《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在我的记忆中,应看了不止一遍。“拉歌”是传统活动,但凡集体活动,前奏必是这个节目。兄弟部队
区域课堂教学是促进区域课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关键策略,是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能推进区域的整体办学水平,焕发课堂活力,打造优质课堂。现以樊城区为例,进行探讨。  近几年来,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大力实施“以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为主干,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两翼”的教育“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以“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引导探究”为核心思想,以“导学、独学、互学、评学”为基本流
栏目主持人:姜楚华
复习课是巩固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以《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实施有效复习的几点思考。  一、以学定教  想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就要大胆放手,让复习任务适当前置。如:设计课“课前小研究”。教学《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时,教师设计了四道研究题目:1.我知道。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知识包括:( )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以
一、找到生活原型,重构运算意义  小学数学中的运算主要有加、减、乘、除四种。从这四种运算的定义来看,加法是所有运算的“源头”,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作如下梳理:  [加数(减数)不同加数(减数)相同加:5 7=12 乘:2 2 2=2×3=6减:6-4=2除:6-2-2-2=0 6÷2=3]  与这四种运算相关的问题是小学数学的基本问题。如何提炼它们的原型呢?其实,生活中的运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分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诗歌时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可以从诵读正音明义、想象显象入境、比较品味悟情三个方面入手。  一、诵读成韵,正音明义  古诗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所以在诵读中解决字音、字义的问题,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是理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1.正音  读准古音字。汉字的读音在语言发展历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