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教学理念总希望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越少越好,不管是学生的,还是老师的。因此,我们也一直规避错误,希望学生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要出错,更不用说是老师自己出错,那是大忌。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帆风顺的境界。但事与愿违,课堂中的错误频频出现。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对于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有了不同的理解,认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面对这些错误,要以错误为契机,利用这些错误来进行有效教学,让“错误”为课堂教学演绎精彩,错误也就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教学理念;运用错误;教学资源
在我校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一、二年级学生说不完;三、四年级有些学生敢开口说;五、六年级学生没话说。针对这种现象我对五、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错误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①教师畏避错误,希望学生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走。②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帆风顺的境界。③学生课堂上出错,有些师生会投去责备的眼神或表现的不耐烦使学生紧张、羞愧和无地自容。
④学生由于怕出错的恐惧,上课不愿回答问题。
综述以上的问题,我们数学科组开展了一年多的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课堂中生成的错误,错误也就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使“错误”变得美丽,令课堂变得精彩。
一、运用错误——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错误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资源,因为它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只要教师善于利用错误,把错误资源化,就能有效唤起孩子的求知欲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利用“错误”,引发孩子对问题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热情,同学们则在“欲罢不能”的浓厚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二、活用错误——激活思维
有时,面对错误,有的学生会“固执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执着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如果以死板的教条来说服他们,或许他们在表面上认同了,但却会逐步会变得“驯服”而没有自己的个性。如果通过事实来说服他们,让他们在实践中验证,他们才会知错改错,接受教训。而且这样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此类事情,有时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想法会千差万别,甚至背道而弛,即使你作了自以为比较清楚全面的解释也还是执拗不過。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不妨做一回糊涂官,把定夺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给他们一个研究争论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中分析、争中反驳、争中明理、争中内化知识和获得正确的方法。
既然有学生提了不同意见,何不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学生,让出现的问题转化成一种教学的资源,由学生主动去探究呢? 在教学中,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个别的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随波逐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种敢于标新立异的品质无形中影响着其他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草率处理,而是及时地抓住了“群情悱愤”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异端”的积极性,又激起了众人参与学习的欲望,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通过比较尝试,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没有轻易地浇灭学生探索的火苗,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经历了争论、观察、实践操作、合作研究、说理辨析等活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三、 巧用错误——错中明理
我要谈的巧用错误就是巧妙“误导”。所谓误导是指错误的引导,教师若自己存在知识上的错误,就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误导。但这里所说的“误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误导,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巧妙设计,恰当地安排一些“陷阱”,把学生一步步引入“歧途”,让他们上当出错,在错中明理,在错中成长,通过这种真实考验中的“摔打滚爬”,使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宽容错误——完善认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是他们的“罪过”,而是他们自主建构的真实反映。教师如果宽待孩子、宽容错误,那么这样的错误就可以成为他们完善认知结构的重要载体。我抓住错误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引导孩子们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对话交流中,以真诚的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也教育了其他同学,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宽容学生的错误,善待教师的错误,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错误。一方面点燃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帮助学生架起了通向成功的桥梁;另一方面使师生关系得到改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也使教师从学生的错误中反思,提炼自身的教学艺术,课堂也因此变得精彩纷呈。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火花的闪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并正确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这一错误行为,抓住这一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教学理念;运用错误;教学资源
在我校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一、二年级学生说不完;三、四年级有些学生敢开口说;五、六年级学生没话说。针对这种现象我对五、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错误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①教师畏避错误,希望学生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走。②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帆风顺的境界。③学生课堂上出错,有些师生会投去责备的眼神或表现的不耐烦使学生紧张、羞愧和无地自容。
④学生由于怕出错的恐惧,上课不愿回答问题。
综述以上的问题,我们数学科组开展了一年多的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课堂中生成的错误,错误也就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使“错误”变得美丽,令课堂变得精彩。
一、运用错误——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错误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资源,因为它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只要教师善于利用错误,把错误资源化,就能有效唤起孩子的求知欲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利用“错误”,引发孩子对问题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热情,同学们则在“欲罢不能”的浓厚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二、活用错误——激活思维
有时,面对错误,有的学生会“固执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执着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如果以死板的教条来说服他们,或许他们在表面上认同了,但却会逐步会变得“驯服”而没有自己的个性。如果通过事实来说服他们,让他们在实践中验证,他们才会知错改错,接受教训。而且这样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此类事情,有时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想法会千差万别,甚至背道而弛,即使你作了自以为比较清楚全面的解释也还是执拗不過。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不妨做一回糊涂官,把定夺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给他们一个研究争论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中分析、争中反驳、争中明理、争中内化知识和获得正确的方法。
既然有学生提了不同意见,何不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学生,让出现的问题转化成一种教学的资源,由学生主动去探究呢? 在教学中,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个别的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随波逐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种敢于标新立异的品质无形中影响着其他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草率处理,而是及时地抓住了“群情悱愤”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异端”的积极性,又激起了众人参与学习的欲望,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通过比较尝试,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没有轻易地浇灭学生探索的火苗,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经历了争论、观察、实践操作、合作研究、说理辨析等活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三、 巧用错误——错中明理
我要谈的巧用错误就是巧妙“误导”。所谓误导是指错误的引导,教师若自己存在知识上的错误,就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误导。但这里所说的“误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误导,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巧妙设计,恰当地安排一些“陷阱”,把学生一步步引入“歧途”,让他们上当出错,在错中明理,在错中成长,通过这种真实考验中的“摔打滚爬”,使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宽容错误——完善认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是他们的“罪过”,而是他们自主建构的真实反映。教师如果宽待孩子、宽容错误,那么这样的错误就可以成为他们完善认知结构的重要载体。我抓住错误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引导孩子们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对话交流中,以真诚的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也教育了其他同学,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宽容学生的错误,善待教师的错误,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错误。一方面点燃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帮助学生架起了通向成功的桥梁;另一方面使师生关系得到改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也使教师从学生的错误中反思,提炼自身的教学艺术,课堂也因此变得精彩纷呈。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火花的闪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并正确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这一错误行为,抓住这一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