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语言,实践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要会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语言技能。《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犹如一辆“四架马车”,只有驾驭好了,学生才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助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一架马车”——听
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然而,在中学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中, 听力的培养却最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改变传统观念,让他们理解:听力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交际行为。于此同时,教师应当坚持采用不同的听力模式,使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真实性的听力材料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力技能。笔者坚持选用音质较好的音像制品,并且精心积累和挑选一些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喜好的英文歌曲、电影原声带和优秀英语杂志上的音像素材。并且力求这些素材的内容是丰富有趣的,能充分激发学生们去探索知识与获取信息的;还注意在素材挑选时尽量选取难度适中的真实语言听力材料,如经典名人演说的精华片段,优秀电影的某一段对白等,这些素材包括各种声音、各种语音、各种场合和各种方式的谈话;每天抽出二十分钟时间让同学进行听力赏析和听力锻炼,不但陶冶了学生们的艺术情操,舒缓他们紧张的学习压力,更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听力能力,学生渐渐注意到了连续音流中音素的连读、弱读、同化、不完全爆破、口语缩略等现象以及重音、节奏和语调等;并且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即能根据背景知识、上下文特定的语境预估将听到的或没有听到的内容;还不断培养了学生获取中心大意的能力,能学会去掉多余的、无关的或过余具体的信息, 捕捉要点, 获取内容大意;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特定信息(细节)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可以避开无关内容、集中感兴趣的信息的能力, 比如特定的人物、数字、时间、场合、事件。
二、“二驾马车”——说
说是运用口语表壳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由于长期受到“哑巴英语”的影响,又加上农村中学英语交流环境的缺乏,“说”一直以来都是是农村初中学生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英语本身的发音特点,如发声部位、口型、舌位、气流把握等,与汉语发音差别很大,让学生也很难把握。许多发音规则没有被学生掌握和重视,所以很多学生都不太喜欢甚至不愿意说英语,即使说了也是很生硬、不流畅甚至是 Pidgin。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笔者会教唱一些经典的英文歌曲给学生,通过英文歌曲来辅助口语教学,激活英语课堂。优秀的音乐作品一般都是由欧美的专业词曲创作者和歌手创作和演绎,语言都很地道和通俗,往往能将英语中的语调、连读、爆破等易忽视的发音规则体现的淋漓尽致:如节奏较为欢快的圣诞歌曲“Jingle Bell”,学生学唱该歌曲的过程就是训练这些技巧的过程,而且,音乐是学生喜欢的类型,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在模仿和学唱的过程中,他们语音语调也越来越“字正腔圆”,口语自然也好了起来;为了鼓励学生开口,笔者每天都留有5分钟的Free Talk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话题,用英语与大家共同分享;该环节基本上放在上课前期,既可作为课前的热身,也调动了气氛,最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语水平;并曾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聘请另外枫华高级中学的一名外教,让农村孩子和老外来了个“亲密接触”,让学生有了和外籍人士交流的最真实最直接的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还增强了文化交流。
三、“三驾马车”——读
读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即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换为优异的信息输入的能力。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教师首先要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让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并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功能性教学法相结合来展开教学。比如让学生掌握不同阅读材料的题材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细读就是学习者要仔仔细细、逐行、逐句、逐词地阅读手中的文章。既要掌握文章的全部内容,又要学习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包括语法、句式、表达法、惯用法、词汇等等,而粗读就是粗略阅读全文,主要目的是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和梗概等等;除了教科书上的阅读内容外,再鼓励学生多进行一些课外阅读,如一些简易的英文原著和英语报刊和杂志;并推荐一些趣味性强,知识面广,难易适中的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材料;如英语沙龙,中学生时代英语报,疯狂英语等等。在阅读训练时,教师还可设计一些限时阅读来帮助学生用通过如扩大视距。让学生学会使用“视距”的办法等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从而改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克服指读和避免头部摆动等不良的阅读习惯。
四、“四架马车”——写
写是运用书面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写作能力培养上,教师可依托短语翻译和句子翻译等训练加强学生基础,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要引导学生做好写作的审题。由于初中英语写作现大多为命题作文,有提示要点或提供图示。学生就要根据提示来组织文章,根据图示或者所给题目构思文章。所以,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它是决定写作成败的关键一环。学生必须根据题目及要求确定文章体裁、格式、长度,认真通读所给提示和要求,弄清题目揭示的内容、时间、人物、环境、事件,对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准确把握材料的精神实质和写作要求,避免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然后,构思写作提纲。教师要鼓励学生写作前应首先拟一个简明扼要的写作提纲。拟订提纲就是根据文章主题及要求把构思好的题材按一定的模式组成层次清楚、合乎逻辑、前后连贯的框架。写提纲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主题、合理取舍和安排素材,避免下笔时无章可循、离题万里。最后,正式写作。写作过程就是主题句得到充分论证的过程。通过支持句对段落中心思想进行补充说明和扩展,使段落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行文要紧扣主题,服从主题需要。要使文章连贯,可以采用一些衔接手段。常用的衔接手段有:使用平行结构,重复关键词语,使用代词,保持名词、代词及时态等的一致,使用过渡词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的文章等让学生分析文章衔接过渡技巧,增强学生利用衔接过渡策略组织文章的意识和能力。文章一稿形成后,一定要再加工,经过认真修改后方能定稿。与此同时,也会提供一些范文和学生中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和研究,并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形式和内容不限,让学生多练笔,慢慢提高写作能力。
听、说、读、些语言技能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只有学会怎样驾驭好这辆“四架马车”,学生才能具备这些语言技能,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英语学习也会更轻松,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孙志斌.初中学生英语课堂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活动设计探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
[2]廖道文,吕英明.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要领及课堂教学活动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
一、“一架马车”——听
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然而,在中学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中, 听力的培养却最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改变传统观念,让他们理解:听力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交际行为。于此同时,教师应当坚持采用不同的听力模式,使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真实性的听力材料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力技能。笔者坚持选用音质较好的音像制品,并且精心积累和挑选一些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喜好的英文歌曲、电影原声带和优秀英语杂志上的音像素材。并且力求这些素材的内容是丰富有趣的,能充分激发学生们去探索知识与获取信息的;还注意在素材挑选时尽量选取难度适中的真实语言听力材料,如经典名人演说的精华片段,优秀电影的某一段对白等,这些素材包括各种声音、各种语音、各种场合和各种方式的谈话;每天抽出二十分钟时间让同学进行听力赏析和听力锻炼,不但陶冶了学生们的艺术情操,舒缓他们紧张的学习压力,更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听力能力,学生渐渐注意到了连续音流中音素的连读、弱读、同化、不完全爆破、口语缩略等现象以及重音、节奏和语调等;并且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即能根据背景知识、上下文特定的语境预估将听到的或没有听到的内容;还不断培养了学生获取中心大意的能力,能学会去掉多余的、无关的或过余具体的信息, 捕捉要点, 获取内容大意;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特定信息(细节)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可以避开无关内容、集中感兴趣的信息的能力, 比如特定的人物、数字、时间、场合、事件。
二、“二驾马车”——说
说是运用口语表壳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由于长期受到“哑巴英语”的影响,又加上农村中学英语交流环境的缺乏,“说”一直以来都是是农村初中学生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英语本身的发音特点,如发声部位、口型、舌位、气流把握等,与汉语发音差别很大,让学生也很难把握。许多发音规则没有被学生掌握和重视,所以很多学生都不太喜欢甚至不愿意说英语,即使说了也是很生硬、不流畅甚至是 Pidgin。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笔者会教唱一些经典的英文歌曲给学生,通过英文歌曲来辅助口语教学,激活英语课堂。优秀的音乐作品一般都是由欧美的专业词曲创作者和歌手创作和演绎,语言都很地道和通俗,往往能将英语中的语调、连读、爆破等易忽视的发音规则体现的淋漓尽致:如节奏较为欢快的圣诞歌曲“Jingle Bell”,学生学唱该歌曲的过程就是训练这些技巧的过程,而且,音乐是学生喜欢的类型,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在模仿和学唱的过程中,他们语音语调也越来越“字正腔圆”,口语自然也好了起来;为了鼓励学生开口,笔者每天都留有5分钟的Free Talk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话题,用英语与大家共同分享;该环节基本上放在上课前期,既可作为课前的热身,也调动了气氛,最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语水平;并曾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聘请另外枫华高级中学的一名外教,让农村孩子和老外来了个“亲密接触”,让学生有了和外籍人士交流的最真实最直接的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还增强了文化交流。
三、“三驾马车”——读
读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即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换为优异的信息输入的能力。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教师首先要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让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并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功能性教学法相结合来展开教学。比如让学生掌握不同阅读材料的题材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细读就是学习者要仔仔细细、逐行、逐句、逐词地阅读手中的文章。既要掌握文章的全部内容,又要学习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包括语法、句式、表达法、惯用法、词汇等等,而粗读就是粗略阅读全文,主要目的是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和梗概等等;除了教科书上的阅读内容外,再鼓励学生多进行一些课外阅读,如一些简易的英文原著和英语报刊和杂志;并推荐一些趣味性强,知识面广,难易适中的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材料;如英语沙龙,中学生时代英语报,疯狂英语等等。在阅读训练时,教师还可设计一些限时阅读来帮助学生用通过如扩大视距。让学生学会使用“视距”的办法等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从而改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克服指读和避免头部摆动等不良的阅读习惯。
四、“四架马车”——写
写是运用书面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写作能力培养上,教师可依托短语翻译和句子翻译等训练加强学生基础,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要引导学生做好写作的审题。由于初中英语写作现大多为命题作文,有提示要点或提供图示。学生就要根据提示来组织文章,根据图示或者所给题目构思文章。所以,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它是决定写作成败的关键一环。学生必须根据题目及要求确定文章体裁、格式、长度,认真通读所给提示和要求,弄清题目揭示的内容、时间、人物、环境、事件,对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准确把握材料的精神实质和写作要求,避免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然后,构思写作提纲。教师要鼓励学生写作前应首先拟一个简明扼要的写作提纲。拟订提纲就是根据文章主题及要求把构思好的题材按一定的模式组成层次清楚、合乎逻辑、前后连贯的框架。写提纲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主题、合理取舍和安排素材,避免下笔时无章可循、离题万里。最后,正式写作。写作过程就是主题句得到充分论证的过程。通过支持句对段落中心思想进行补充说明和扩展,使段落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行文要紧扣主题,服从主题需要。要使文章连贯,可以采用一些衔接手段。常用的衔接手段有:使用平行结构,重复关键词语,使用代词,保持名词、代词及时态等的一致,使用过渡词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的文章等让学生分析文章衔接过渡技巧,增强学生利用衔接过渡策略组织文章的意识和能力。文章一稿形成后,一定要再加工,经过认真修改后方能定稿。与此同时,也会提供一些范文和学生中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和研究,并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形式和内容不限,让学生多练笔,慢慢提高写作能力。
听、说、读、些语言技能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只有学会怎样驾驭好这辆“四架马车”,学生才能具备这些语言技能,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英语学习也会更轻松,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孙志斌.初中学生英语课堂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活动设计探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
[2]廖道文,吕英明.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要领及课堂教学活动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