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 这天,小乌龟从外婆家回来,走着走着,居然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乌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幕降临了,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小乌龟心里想:怎么办呀,我可不想在这里过夜啊!小乌龟又累又饿,急得“哇哇”大哭起来。 这时,一头小鹿蹦蹦跳跳出来散步。“咦,是谁在哭呀?”小鹿顺着声音发现了可怜的小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
这天,小乌龟从外婆家回来,走着走着,居然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乌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幕降临了,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小乌龟心里想:怎么办呀,我可不想在这里过夜啊!小乌龟又累又饿,急得“哇哇”大哭起来。
这时,一头小鹿蹦蹦跳跳出来散步。“咦,是谁在哭呀?”小鹿顺着声音发现了可怜的小乌龟,“嘿,小乌龟!你怎么了?需要我帮助吗?”
小乌龟哭哭啼啼地说:“我从外婆家回来,走到这里迷路了,找不到家了!”
小鹿连忙说:“你家我认识,我跑得快,我背你回家!”
小乌龟不好意思地说:“这样太麻烦你了,你只要把方向指给我就可以啦!”
小鹿笑嘻嘻地说:“没关系的,我反正也在散步,你坐我背上,还能早些到家!”
小乌龟高兴极了,赶紧爬上了小鹿的背。
小鹿背着小乌龟,两个好朋友有说有笑,向小乌龟家飞奔而去。月亮姐姐在天上看着这一切,甜甜地笑了!
(指导老师:季萍)
其他文献
数学习题不仅承载着巩固与联系、拓展与应用的基本教学功能,还具有启迪思维、激励创新、发展素养等多重价值。充分挖掘习题的拓展功能,将习题的教学价值尽可能放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处理习题往往过于简单化,分析习题更多地注重结果而忽视对学习策略的指导,反映在命题能力上也呈不断弱化的趋势。一线教师如何在不断研究习题的过程中提升习题开发利用能力和命题能力,
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9~91页,例1。 二、教材分析 在学习替换策略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和倒推等策略,并在运用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这为解决课本例1的问题奠定了基础。而解决例1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或把“大杯”替换成“小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实现将复杂问题转换成简单问题的意图。 三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同时它又是一门逻辑性、结构性很强的学科。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以板块为主,并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了分层分段,这导致很多知识是零散出现的。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感性经验的支持,他们尚不具备自觉自动地将零散出现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线、联结成知识网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转化,提升学生结构化思维的能力。 一、由“外”至“内”,彰显结构化思维的力量 数
“近似数”课程是人教版二年级新增的“新鲜事物”,与人教版四年级关于“近似数”的课程内容相比,授课老师普遍认为更加“难上”。那么二年级和四年级在教学目标上,又有哪些不一样呢?二年级应该打好怎样的知识基础,才有利于学生在四年级更好地学习“近似数”呢?通过教学目标对比,我们知道了四年级主要是要求通过“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找近似数,所以二年级不能过早介入“四舍五入”的相关知识,而应该借助数轴直观地把“接近”
【摘 要】变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数学教学中值得保留的重要经验。新一代教师尤其要关注:课堂教学中要变“以‘一题’说‘一题’”为“以‘一题’变‘一型’”,变“以教师讲题”为“学生论题”。进行变式教学时,教师需掌握教材习题的知识内在逻辑顺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不改变问题本质的前提下,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形式,形成由一题多解向多题一解转化的教学回路,使问题有“型”可寻,给学生减负,给教师减压。 【关
【摘 要】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有一组蕴含推理思想的例题。以其中一道例题的教学过程为例,介绍如何通过一张“预学卡片”串起课堂,引导学生在不断排除矛盾、推出必然结果的思维过程中,体会演绎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整理与复习;逻辑推理;探究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单元中的“数学思考”这一部分,有4个与推理相关的例题:利用数形结合找规律、列表推理、等量代换和简单的几何
【摘要】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幼教干部和农村幼儿园教师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存在职后培训不足,培训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问题。要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应采取合适的培训形式,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应强调“四级两线”的紧密配合,发挥师范院校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教师应加强学习和反思。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教学内容】 帕斯卡与“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 1.故事导入 帕斯卡(1623—1662)对概率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帕斯卡的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数学家,有一天帕斯卡问父亲,什么是几何?父亲很简单地回答说:“几何就是教人在画图时能作出正确又美观的图。”于是帕斯卡就拿了粉笔在地上画起各种图形来。画着画着,12岁的帕斯卡发现任何一个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片段一】 师:“不动脑,抄答案,批评!” 生:“老师,我没抄答案,10-7表示车上减少了3人。” 在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卷上有这样一道题:公交车上原来有18个乘客,到东站下去10人,又上来7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学生A的解答是18-10-7=15。学了两步计算题后作业中这类乘车经典题“出镜率”很高,哪怕确实不会动脑但只要上课在听,解题方法死记也该记住了,而他还会列错算式,而且竟然答案还是对
【摘 要】数学作业管理是学科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而数学单元作业管理又是其中一块“承上启下”的内容。它既是本单元课堂作业知识的集中呈现,同时又是落实整册教材课程目标的支点。数学单元作业“四步管理模式”强调顶层设计先行,环节目标落实。具体而言,包括:优化设计——从落实要求引领拓展整合;科学分析——从简单归因走向合理建议;有效讲评——从“一课多模”回到“一课一模”;及时反馈——从一般纠错迈向个性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