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习题研究 提升命题能力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x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习题不仅承载着巩固与联系、拓展与应用的基本教学功能,还具有启迪思维、激励创新、发展素养等多重价值。充分挖掘习题的拓展功能,将习题的教学价值尽可能放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处理习题往往过于简单化,分析习题更多地注重结果而忽视对学习策略的指导,反映在命题能力上也呈不断弱化的趋势。一线教师如何在不断研究习题的过程中提升习题开发利用能力和命题能力,本刊特推出一组有关习题开发利用、习题编制的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
  【摘
其他文献
在教学“折线统计图”这节课之前,笔者对该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教学设计时力图帮助学生解决两个疑惑。  一是让学生明白当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后,为什么还要学习折线统计图。  二是为什么书上说:条形统计图方便我们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够比较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怎么解释呢?  虽然想在课堂上尽力体现这两点,但是实践发现,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操作起来很不简单,对于其中的“道理”,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是搞清楚“教什么”的关键。因此,教师通过解剖教材体系、挖掘教材内涵,从数学本源上进行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建构和发展。  对此,本文试通过对从2014年9月全面铺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新增的、年段调整的、板块变化的一些课例的分析,来谈一下如何基于新教材实施发展学生思维的策略。  一、探寻新旧联系,显知识本质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
什么是数形结合?数学家华罗庚有过非常精辟的诠释:“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正是从“形”对于“数”的直观性、“数”对“形”的深刻性这两个方面着手,发挥了数形结合的作用。由此,数形结合既是研究探索数学的一种思想方法,又是帮助学生理解解释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下面笔者以数与形的结合为抓手,进行“倍数与因数”的教学探索,并作一些教学思考。  一、借“形” 引出概念  师
【摘 要】儿童“左右”方位混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6~9岁儿童的左右概念,发现:7岁是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敏感期;9岁儿童能比较准确、灵活地辨认左右方位;6~9岁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女性儿童发展速度较稳定,男性儿童增势快且在7岁时表现较突出。本研究为教学时机的选择提供了一项实证参考。  【关键词】左右概念;实证研究  教过一年级的教师都有体会,“左右”方位,学生常常分不清
这节课是以数学家欧拉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为史料背景展开的。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探究一笔画图形的规律,还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完满的过程,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作及判断图形能否一笔画——明确何为一笔画  教师在屏幕上动态展示一笔写出“好玩”两个字的过程(如图1)。  师:同学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学习者不是单纯地指学生,而是指教师、学生在内的直接参与者。也就是说,在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教师要成为大朋友。就是这个大朋友,要少一些“任性”,多一些“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情研究,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与方式,指导学习方法,让我们的学本课堂真正落到实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少一些“应该”,多一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是逻辑的延伸。随着时间的推移,19世纪中期以来,逻辑更是高频地出现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序列中。现在的人们在日常辩论中,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逻辑,逻辑已经着笔挥就了数学思维的底色。从本源上看,数学就是一些符合逻辑原则的体系,就是做一系列假定,然后用逻辑工具推导出一系列结论的理论体系。《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年第3期中的诸多文章体现了数学的逻辑味,从数学思维的底层推
【摘 要】“规律”一般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小学数学中的“找规律”并不是找“客观规律”,而是要探索重复的模式。在教学中,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发现重复的模式,其次是表达重复的模式,之后还需要从经由抽象之后表达出的模式中找到现实的模型,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式的创造,感受数学的秩序和美感。  【关键词】找规律;模式;重复;周期  图1选自一本数学
【摘 要】数学教学应力求让学生自主探索。在“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经历“山穷水尽—以退为进—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过程,从而上出真正的数学探索味。  【关键词】探索味;引导;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广大数学教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倡导的学生独立探索,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独立思考学习。学
【摘 要】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基于翻转复习,开展共学悟法,可以实现课堂的深度思考和精准复习。以“‘平面图形面积’的总复习”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单翻转复习,精准把握学情,引领学生通过“分享成果,构建网络;梳理关系,沟通求联;错题聚类,融通悟法”等教学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力。  【关键词】平面图形;面积;共学悟法;深度复习  小学六年级总复习教学中,由于知识点多而散乱,且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