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春风中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mu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叩开春天的门扉,三月犹如一位羞涩的少女飘然而至。三月的春天,到处是一片阳光灿烂的景象,树上冒出绿芽,花朵绽露在兀秃的枝头,天空湛蓝湛蓝。油菜花儿不知何时已经开了,黄黄的花儿撑满了菜杆儿,朵朵惹人喜爱。小草已经呈现出绿意了,翠绿翠綠地,给人带来了一翻新鲜感。农夫们怀揣希望和喜悦,开始忙碌于田畴地间,耕耘属于自己的梦想。在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旷野上,满眼是三月的风景。

  行走在三月的春风中,心灵充满春色。我徜徉在春色里,似乎一切都很明快,微风送来诱人的花香。太阳暖暖的,心也是暖暖的,瞬间,枝头裹着嫩绿外衣的芽尖儿却已冒出头来,枯枝的红花,不可阻挡的绽放在春日的每个角落。
  在大街上,我不由得慢下了脚步,仔细听、用心看,感受这三月的气息。行走在春风里,一阵风漾起丝丝涟漪,醉了我些许的念想。我曾经以为,温暖的阳光在无数个漫长隆冬停留时会逐渐变得遥不可及。可是在月缺月圆的交替演绎中,下过几阵蒙蒙细雨之后,花儿傲然吐露它馨香的花蕾,引来鸟儿欢乐的鸣唱。阳光下的柔风里,风筝悠然飞翔在空中,招惹得风儿轻快的吹拂,吹得清江河水卷起粼粼繁星,吹得树枝上吐黄喷绿,吹得桃红李白跳上跃下,吹得漫山遍野绿肥红瘦,醉了山、醉了水、醉了公园里的痴情男女......
  三月是万物苏醒的季节,街道两旁的香樟树长出嫩绿的新叶,老叶子随之凋零飘落,正是此景更把春天给予新的希望的寓意展现的完美无暇。树枝树叶挨挨挤挤地生长着,阳光一照,熠熠生辉,透过密密的树叶,筛下一束束金光,美丽极了。柔情的阳光下,爱美的少女穿着漂亮的裙子,露出那双如玉般洁白修长的美腿,裙角那星星点点的钻石,恍如无数美丽的晨露,海蓝的长发在微风中飘散在肩膀上,那各色的衣角在春风柔软的指尖下游闹嬉戏……
  公园里那桃红李白更是肆意绽放,与春光争奇斗艳。当然,浓妆淡抹的就要数郊区那一坡坡、一弯弯的油菜花了,给春天犹如五色的彩衣在天地间舞动,衣袖拂过,青了山,绿了水,红的、黄的、白的、粉的,五彩斑斓的花儿朵儿像害了羞的小姑娘粉嫩的脸庞,在风儿不经意的吹拂下变成缤纷俏丽的春光美景,宛若十八岁的姑娘成长成俏俊模样。清冷的风悠然而过,翕合间馨香迷人,待开的花蕾和着绿叶的清新,瑟瑟的、淡淡的味道,宛如飘浮在水面上的清澈的真实,只稍一触碰就犹如平静水面上的一圈水纹,悠然地荡漾开来,滋润温柔,和煦暖畅,似少女纤纤的玉手,轻抚你微笑的脸,撩拨我青春的心。我看见打花伞的俏姑娘,在三月的春光里漫步,她们踏着细碎的脚步,弹奏着一曲曲优美动听的春的旋律,含情的眸子里,荡漾着活泼的春的水波。
  清江河边,风拂柳摆,鹅黄般的嫩芽,便急不可待地展露头脚,美美而自在的荡着秋千,随风飘舞,又像姑娘发上的蝴蝶结,簇簇绽放,任那纤纤玉指,柔柔的梳理着,油绿中透着闪亮,吻过河流,羞飞小鸟,喜坏萌态的小鱼。诗情画意般的境地,那些迷恋着风情的游人,驻足留影,愉悦中,给自己一道别样的靓丽。
  把春天的思绪放飞,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袭击,让心里布满春天的温暖,在春天里沉醉。漫步三月的烟尘,独秉一方情愫,触摸着流年已是一场苍白,虽然三月的风在心底缠绕成茧,会稍纵即逝,但我会将这片美丽的风景留在我发丝间划过脑海,随着岁月的累积使他像醇香的酒一样,越酿越美味,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变味……
  选自《文艺报》
其他文献
总有这样一种想法:有一类电影只适合一个人静静地观赏,当且仅当一个人独自观看时,它才会释放出自身饱含的所有能量;同时也只有当一个人凝视着荧幕的时候,他才能真正地沉浸其中,从而尽可能多地收获和解读电影所要传递的信息,并最大限度地与电影形成交流和共鸣。我记得多年前读研时,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住在一个单元的四个女生围坐在一起看一部外国电影,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着,嬉笑着,间或交流一下,以致我对那部电影没
街市无比嘈杂。我的视线落在了一名乞丐身上。他很老,很黑,很瘦,也很丑。他跪在肮脏的角落里,微仰的眼神及其渴望,不断地向每个路人说着“行行好吧“之类的话。伴随着话语,面前的破碗中几枚硬币被摇得叮当作响。在过路人漠视的眼神中,他卑微得什么也不是。我摸出一枚硬币扔到他的碗里,发出叮当一声脆响,我的心颤了颤。瞬间,他抬起头,用狭长而浑浊的眼睛打量我,我的心突然跳得很快,不知在期待什么。“谢谢,菩萨保佑你,
看到母亲在阳台上晾晒的一筐蒲公英,我知道,她又在制作入夏的降火茶。每逢春深,鱼腥草、白茅根、薄荷叶和蒲公英一道,用细草绳扎成小捆,当作尝春的稀罕物摆进菜市场。这些乡间寻常本草,回家既可凉拌做菜,也可晒干存放。遇到小毛病,捏几枚叶子,茶一样沏水喝,三两天就奏效。家乡气候温润,草木葱茏,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山峁峁是个天然的药匣子,过千种中草药塞得满满当当。药是草,草亦是药,乡间的百姓就是药师,随便扯一
先有的树,后有的人。树迎接一个人的到来,目送一个人的归去。村子里的人来来去去的,多少年不见少。树也来来去去的,多少年依然站立着,抓紧泥土,头顶苍穹。在乡间种树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的讲究。说是“桑”连着“丧”。宅前载桑会有“丧”事在前。柳树不结籽,房后载柳会没有男孩后代。杨树的叶子像手掌,风一吹,哗啦啦啦作响,似是无数的小鬼在拍着手掌。杏树的“杏”同“兴”旺的“兴”,有兴旺发达,
我的陋居,在五楼,座北面南,推窗南望,楼底是绿草如茵的学校足球场,然后是节次鳞比的一片楼宇,目光再及,就是远处的青山巍巍了。朋友来我的书房品茗,常常会依窗远望,十有八九会说,把窗外的那段废电话线剪掉吧,歪歪扭扭地横在窗外,实在有煞风景。但我却不舍得。楼太高,窗外又无绿树,这条废电线,是我唯一的招鸟枝了。初春时节,常常有掠楼而飞的倦鸟,它们飞临这段废电线时,会扑棱棱到电线上停下脚来,摇摇摆摆地站到电
秋天,稚嫩的青玉米被三三两两装进黑或红色的塑料袋里,源源不断从几十里外的乡下,颠簸到我手上。它们带着湿漉漉的夜露,携着泥土朴实的醇香,像一个村庄般一次次地呈现在我面前,带着特有气息,将我的记忆从僵冷的躯壳中一点一点剥离出来。我像一只远离巢穴很久的小雀,因嗅到家的气息而心潮起伏,热泪盈眶。我有些恍惚,甚至手足无措,与其说在与一颗玉米相依,不如说,我的生命正在回归村庄,回归原始的朴素。一颗玉米,代表整
关于寺庙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片段中,在描写藏传佛教的大殿里,一般都是酥油灯万盏齐明,把整个大殿照得如同白昼,烘托出佛教的庄严肃穆。一盏盏酥油灯一排排堆叠起来,椭圆形的灯心一动不动地向上燃烧着。看了,我始终有一个疑问,这么多的灯同时在燃烧,产生的油烟味应该是很呛人,但是影片清晰度很高,没有被污染的痕迹。到雍和宫游玩,夏日炎炎,宫内绿荫匝地。雍和宫是“龙潜福地”,出过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后来改成喇嘛庙,这
很多希望和觉醒都是在温暖的春天滋生,古人在烟花三月的烟雨蒙蒙中迷醉,从乍暖还寒的凉风中寻找翠绿的心情,从偷偷绽放的嫩黄里看到生命的复苏。但不知何时,整座城市正在蜕变成一座泛着金属冷光的水泥森林,唯有那一声响彻于天地间的惊雷,才能让人嗅到遗失已久的灵魂的味道,让浮躁而空洞的心得到休憩。于是,试着在阳春三月来到田野。用漫山遍野黄灿灿的油菜花,代替那一声响彻于天地间的惊雷,慰藉浮躁而空洞的灵魂。油菜花,
人的表现,我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奇情”,一种是“俗情”。“奇情”是超乎“俗情”的表现,“俗情”本身,有时并非一定要不得,但是“奇情”,却必是要得。也就是说:“俗情”本身,有时并不一定不好,但是若不来“俗情”而来“奇情”,那就更好。人间很多事,看起来完了,其实没完;看起来没完,其实常常完了。用诗来说,前者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者是“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因此,智者和达者看人生,
第一,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比如在家里坐在非常舒服的沙发上,泡着绿茶或者红茶,我就会读纸质书籍。所谓的书香,必须有书的油墨香味才有这种感觉。我家里的纸质书籍有一万多本,每個月以30~50本的速度在增加,每年购买新书的速度是500本左右,再加上出版社给我寄的书就更多了。第二,读电子书,24小时不离身,我已购买的有3000多本电子书。我是一个总是在路上的人,每年坐飞机180多次,再加上坐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