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课程统整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SC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在实施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强调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教学,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对学生实施课程讲解,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课程统整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内容及应用方法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课程统整;知识拓展;自主学习;七年级数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B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109-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推行,各种教育方法在课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教学研究也成为老师的主要工作之一,但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有效性问题尚且不够关注,即便是一些一线的老师,在长期的课堂实践和教学思考中,对于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也不够深入。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课程统整在教学中的应用效用突出,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关于课程统整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七年級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作用等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关于课程统整的实践分析
  课程统整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使传统单一的学习方法得以有效的转变,在课程统整中,学科内容界限被打破后,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对相关知识点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老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课程统整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的提高,但是在课程统整实践中,老师要对相关课程教育标准进行认真的阅读,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适当取舍并择优选择最适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保证最终向学生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加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令学生的知识学习也更加具有实效性。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的学习阶段,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程统整的方法,老师可以对苏教版、人教版等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进行充分的比较和分析,横向性的了解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知识点差异情况,结合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教材,梳理出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保证整个课程统整的教学策略均得以有效实施,充分满足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需求。
  二、反思课程统整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在对鲁教版的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七年级下册中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这两个章节内容在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上较为相似,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讲解方法方面也具有共同之处。由此可见,通过课程统整,老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容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课程统整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并不是盲目的应用,老师要先整体比较、分析教材内容,然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方面进行观察,运用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来讲解课程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构筑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并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降低总体学习难度。
  课程统整在课程实践中的运用,不仅要实现教材知识点之间的统整,还要对相关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统整,以此培养学生的整体化思维,为学生构筑更加完善的知识树系统。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关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对比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可以发现,对于“二次函数”的教学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公式法、配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理解这些解题方法的具体含义。教材中所提到的因式分解法不包括十字相乘法,但是关于十字相乘法的教学,老师在课堂上仍旧可以涉及,因为这种解题方法更加的简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字逻辑思维。老师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中,不拘泥于某一章节或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适当的在知识统整中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形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树,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较为关键的时期,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要对其中的数学理论知识以及相关解题方法等进行重点的把握,但是老师在课堂上仅仅单一的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内容的讲解,学生容易思维受限,并不能形成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效率也难以提高。运用课程统整的方法则能够帮助学生整合课程内容,组织关键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对数学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寻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由此可见,课程统整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方法较为实用,并且教学效用突出,值得作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齐.大美青海统整课程构建与实践的研究——西宁市古城台小学统整课程项目研究综述[J].青海教育,2019(01):18-20.
  [2]李景芝,张亮.课程统整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学数学月刊,2017(07):15-16.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十分重要,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口语交际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
摘 要 小学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途径。因此,我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当前语文课堂的学生合作学习情况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D045,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 为了不断提高我国的素质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在结合了我国教育的实际发展现状与国际的教学理论,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高中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教学变革。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后作业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点理解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本文将针对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实际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摘 要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全社会、家长、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儿童教育;智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111-01  我国的独生子女众多,儿童的早期智力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特别重视。尤其是学生家长,更是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儿童非智力因素的早期培养问题,却一
摘 要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已逐渐成为主流。在进行小学数学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兴趣,鼓励合作;针对内容,精心设计;多元开放,科学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118-01  合作学习是课堂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当前学生固有的学习模式,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也受到了广大數学教师的青睐,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的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就结合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究开展问题情境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