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多样化——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的基点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既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2、兴趣化——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是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他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热情。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是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4、关注学生主体,实行多向评价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一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要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家长、社区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如抄写类作业,我们不妨在学生写完作业后,让他们先找出自己书写最满意的字,做上小记号:再请他们在每次作业后面写上评价语:我对自己的书写是否满意(鼓励以个性化的形式进行表达,如画一张笑脸、红花或文字)。这些自我评价的措施,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每次作业,对单调的作业融入情感性的色彩,还给教师提了关注点,在批改时就能有针对性地给予意见,可以是文字形式鼓励,也可以是其他个性化的表达。
5、联系学生生活。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时代前进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学习身边的榜样。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6、自行设计,张扬个性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特性的、鲜活的个体,他们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文本有着各自的理解、感悟和收获。所以,在作业设计上,我们更应该灵活多样,突出体现个性、体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如:学完《草船借箭》后,根据本班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文中的人物,并扮演这个角色。他们要自己制作头饰、衣服、道具,然后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令我吃惊的是,学生们用酒盒做成了形象的丞相帽,用报纸、彩纸做成战服,拿火柴棒当箭,用鞋盒做船……虽简单,但实用,再加上他们形象、逼真的表演,仿佛把我带到了“草船借箭”的现场。这样的作业,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
7、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相互渗透的。同样,语文教学不单纯是一门学科,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程本身和课堂内。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对学生而言,课堂外的世界更精彩,新生事物永远那么有吸引力,对网络一知半解的他们,尽管操作不熟练,却对它情有独钟,流连忘返。以此为契机,在上新课之前。笔者会布置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找文字介绍、图片资料的作业。在习作之后,让他们试着把好习作“发帖”给同学、给长辈、到校园网站……让他们尽情地享受网络给他们成功的满足感。
总之,课外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人人有观点、家家有看法。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立足学生,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谈冰,浅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
[2]袁卫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之我见,吉林教育,2009,4
[3]陈小琼,文雪,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多样化的尝试[J],教海撷英,2009,24
[4]王丽林,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普教研究,2009,3
[5]高青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4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既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2、兴趣化——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是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他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热情。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是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4、关注学生主体,实行多向评价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一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要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家长、社区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如抄写类作业,我们不妨在学生写完作业后,让他们先找出自己书写最满意的字,做上小记号:再请他们在每次作业后面写上评价语:我对自己的书写是否满意(鼓励以个性化的形式进行表达,如画一张笑脸、红花或文字)。这些自我评价的措施,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每次作业,对单调的作业融入情感性的色彩,还给教师提了关注点,在批改时就能有针对性地给予意见,可以是文字形式鼓励,也可以是其他个性化的表达。
5、联系学生生活。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时代前进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学习身边的榜样。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6、自行设计,张扬个性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特性的、鲜活的个体,他们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文本有着各自的理解、感悟和收获。所以,在作业设计上,我们更应该灵活多样,突出体现个性、体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如:学完《草船借箭》后,根据本班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文中的人物,并扮演这个角色。他们要自己制作头饰、衣服、道具,然后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令我吃惊的是,学生们用酒盒做成了形象的丞相帽,用报纸、彩纸做成战服,拿火柴棒当箭,用鞋盒做船……虽简单,但实用,再加上他们形象、逼真的表演,仿佛把我带到了“草船借箭”的现场。这样的作业,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
7、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相互渗透的。同样,语文教学不单纯是一门学科,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程本身和课堂内。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对学生而言,课堂外的世界更精彩,新生事物永远那么有吸引力,对网络一知半解的他们,尽管操作不熟练,却对它情有独钟,流连忘返。以此为契机,在上新课之前。笔者会布置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找文字介绍、图片资料的作业。在习作之后,让他们试着把好习作“发帖”给同学、给长辈、到校园网站……让他们尽情地享受网络给他们成功的满足感。
总之,课外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人人有观点、家家有看法。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立足学生,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谈冰,浅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
[2]袁卫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之我见,吉林教育,2009,4
[3]陈小琼,文雪,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多样化的尝试[J],教海撷英,2009,24
[4]王丽林,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普教研究,2009,3
[5]高青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