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t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不善将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认知结构往往缺损,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好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掌握应用题结构能力的培养,传授一些速算方法,搞好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传授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类比迁移,培养思维“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引导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特点,模仿老师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获得成功后就与孩子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②列出加法式子结果;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学生按步骤来独立推导7—8的乘法口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提示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学生已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不受题中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低年级受年龄知识限制,思维局限大,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合理联想,培养思维“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一个人进行思维活动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运算过程的正确迅速,观察问题的避繁就简,思维过程的简洁敏捷。因此,我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办法有以下两点:
  1.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正确快速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应注意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速率训练,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速算练习。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题,”“一人计算,全班注视”,发现错误,立即更正或“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乘法口诀,全班同学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诀,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速算比赛,如: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题的数量,比完成规定习题所需时间,使全班学生人人都能正确迅速地思考问题。
  2.计算过程中,传授一些速算方法
  例如:在学习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1和9,2和8,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如计算9+2时,因为9和1互为补数,就能见9想10,得11。训练学生敏锐的感知,例如:①10x5x210÷5x210÷(5x2)10÷5÷2 ②8÷4+8÷48÷4x8÷48x4÷8x4 ③32—8÷432÷8x432+8÷4。
  通过反复训练,引导学生合理联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说意练习,培养思维“逻辑性”
  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所学知识产生鲜明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語言,对感知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如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感性材料后,首先让学生说了计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整万数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供支柱,然后,又摆脱计算器,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个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数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读法。这样,使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对比整万数与万以内数读法的异同,从而概括出整万数的读数法则,促进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应用题教学:果园有梨树45棵,比桔树少9棵,桔树有多少棵?启发引导学生按下列要点讲清算理:根据哪个条件知道“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梨树比桔树少9棵换成另外的说法,应该怎样叙述?要求桔树多少棵,实际是求比几多几的数该用何种方法计算?对这些问题综合连贯的回答,学生就能准确用口头表达算理,经反复讲练,既提高了低年级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了思维。
  总之,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当今数学教学中必然趋向。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给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基础性、时长性等一些鲜明的特点,开展探究性学习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真正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中学教育正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这迫使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思考,把创新思维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凸显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现代政治教学更凸显人性化,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真心赏识学生,激起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力,从
摘 要: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改变,课堂上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学科的教学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面对教学中的诸多困惑,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法,不断的学习反思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探索出更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关
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产后抑郁症产妇接受心理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对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院内84例产后抑郁症产妇患者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2例,研究组的护理手段
在教改沸沸扬扬,教法五花八门的情况下,我校从优选择实践了谢仲卿教授主持的“两先两后”课题教学法。经过三年的实验,我们深深感到,“两先两后”课题适合农村实际,是用最简单的办法落实课改精神。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两先两后”课题框架内,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两先两后”改变以往的教学程序  一位名家曾经说过“衡量课改成败的关键是看学生学习方式是否转变。”“两先两后”(先
情境作文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设定或引导学生创造拟定情境,从而过到由感受情境,到美化情境,发展情境,诱发写作动机的一种半供材料作文。下面浅谈一下我是如何为学生创设情境的。  一、课堂上的情境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在讲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情感投入新课的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讲课时创设一种美好的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想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好语文。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又至关重要,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语文自信心,众所周知,如果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抓好语文教学工作就无从说起。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究竟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我认为,农村中学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由于爱各种条件影响,他们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写作
摘 要: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索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成为语文教师必备的又一项教学技能。  关键词: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