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情境作文教学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作文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设定或引导学生创造拟定情境,从而过到由感受情境,到美化情境,发展情境,诱发写作动机的一种半供材料作文。下面浅谈一下我是如何为学生创设情境的。
  一、课堂上的情境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在讲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情感投入新课的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讲课时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创设的情境里学生情绪高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积累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2.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肯定会失效。为此,在教学中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提供各种感知材料,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在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从而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抽象思维过渡。学生看后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对所提问题,都悟出了答案,他们互提互答,排除了思维障碍,都用自己的语言答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们的情感。
  3.再现情境,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障碍主要是缺乏必要的情境提示,利用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则可以变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使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走出课堂,让情境走入学生的心田
  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把经历的一切都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感悟生活,可能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才能在作文中反映生活。大自然博大而丰富,学生只有走出课堂,可能到大自然中去体会瑰丽的风霜雨雪的情境感受。
  1.走出课堂感受情境
  走出课堂感受情境就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体验。“体验使学生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观察大自然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做到心中有数。①要确定明确的观察目标和内容。要贴切写作主题,靠拢学生知识相适应的领域,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不厌其烦地观察,在观察中找差别。②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因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往往受知识的限制,在观察中会产生许多为什么,教师有必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要因材施教。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自然与社会,感受情境而写作,其核心在于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①做到有目的观察。因为身边的事物很多。要选定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定位观察,要求学生抓住静止事物的特点,先从一个角度把事物的方法、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了解清楚,再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以求多方面了解事物。最后,在头脑中形成完整、鲜明的印象,用话说出来,使思维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②有顺序的观察。要求学生抓住事物活动变化的过程,弄清事物活动变化的顺序,有的可以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观察;有的可由上而下,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的观察,要看具体内容而定,要找出外部与内部的联系。③类比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和社会现象中,找出事物的某些相似点和相关点,把它们联系起来,引出新的知识,这是作文教学进行丰富联想,由此及彼的思维训练和具体体现。主要让学生把观察内容在头脑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知识系统化。
  3.放映情境记忆
  学生经过观察头脑中一定存在非常丰富的素材,在记忆的基础上融入感情即理性思考。将思考与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直接采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表达事物的明晰性、条理性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为学生习作做好了辅垫。
  三、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经过活动解决了“无材料可写”的问题,而怎么写则是作文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学生的情感通过表述,会更明确,更为深刻,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着力点。写情境作文,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当学生的情绪受到“情境”的感染时,就会触发灵感,把观察体验中最新最有力的材料提取出来,因此,在学生作文时要做到:
  首先,要指导学生思维,会想才会写,想的有条理,写起来就不至于杂乱无章,想得丰富合理,表达的内容就自然具体,这一切必须在指导的过程中密切结合审题、篇章结构的训练中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准一个主题,先让学生在学生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形式可灵活多样,自由把握,学生感到文章在头脑中有一定眉目时,让学生动笔。其次,再指导学生自拟提纲。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列出素材,分析内容的份量的轻重,即哪该详写,哪该略写,要突出重要素材,在此基础上把要写文章的提纲自己拟出来。第三,让学生独立习作。习作时要改变学生作文依靠教师的坏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好风气,让学生互不接触独立完成初稿,让他们体会到做创作的艰难性及独立性的心灵承受感与美感。最后,阅读讲评、习作。这一过程是对作文教学活动的总结与提高,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次评估。通过讲评后,他们下一次作文将会写的更具体、生动、完美。
其他文献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战线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课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从教学评价、教材运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下面重点就教学评价、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的探索,粗略谈一些看法,与老帅们共同研究。  一、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决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无痛分娩产妇对产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 于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分娩产妇中选取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给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基础性、时长性等一些鲜明的特点,开展探究性学习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真正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中学教育正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这迫使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思考,把创新思维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凸显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现代政治教学更凸显人性化,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真心赏识学生,激起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力,从
摘 要: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改变,课堂上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学科的教学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面对教学中的诸多困惑,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法,不断的学习反思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探索出更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关
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产后抑郁症产妇接受心理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对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院内84例产后抑郁症产妇患者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2例,研究组的护理手段
在教改沸沸扬扬,教法五花八门的情况下,我校从优选择实践了谢仲卿教授主持的“两先两后”课题教学法。经过三年的实验,我们深深感到,“两先两后”课题适合农村实际,是用最简单的办法落实课改精神。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两先两后”课题框架内,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两先两后”改变以往的教学程序  一位名家曾经说过“衡量课改成败的关键是看学生学习方式是否转变。”“两先两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