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提高胫骨中下1/3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成功率,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32例胫骨中下1/3骨不连行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的患者加强入院、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指导。结果:患者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肢体功能康复良好。结论:自体髂骨移植是治疗胫骨中下1/3骨不连的可靠方法,加上专业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骨不连;髂骨移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32-01
2010年5月-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胫骨中下1/3骨不连患者32例,全部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经加强入院及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0~72岁,平均5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6例,辗压伤5例。原治疗方法:外固定架固定10例,钢板内固定14例,髓内钉固定4例,石膏外固定2例,骨牵引术2例。发生骨不连距离骨折时间为9~16个月,平均11.3个月。在本次手术前接受1次手术者28例,接受2次手术者4例。骨不连诊断标准[1]:①骨折愈合时间超过9个月;②近期连续3个月的随访中,无任何骨愈合进展迹象;③畸形与肌萎缩、假关节;④X线表现:骨折端有间隙,骨折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骨质疏松。
1.2 手术方法 32例患者均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首先取出原有内固定物,取胫骨外侧切口,显露骨折端,清除骨折断端的瘢痕和纤维组织,恢复髓腔和骨折端的血运。在C型臂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采用锁定螺钉进行固定。测量胫骨缺损长度,在对侧髂嵴前部切取同等长度的自体髂骨块植于骨折端间隙,取多量松质骨植于骨折线周围,分层缝合伤口。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加强护理。
1.3 结果 术后随访8~12月,经临床和X线检查,32例患者均达到一期愈合,日常生活未受影响。
2 护理
2.1 入院护理
2.1.1 做好入院宣教 实行首迎负责制,病人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向病人详细介绍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及同病室病友。由责任护士一一介绍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探视制度、陪护制度、作息制度,帮助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科室环境,指导如何使用开水炉、床头灯、呼叫器及灭火器。教会标本留取方法,告知各项检查注意事项,并向病人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做好健康教育。
2.1.2 全面评估患者 全面评估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烟酒嗜好、功能锻炼方式等,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治疗情况。
2.2 术前护理
2.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肢经久不愈,肢体长时间活动受限,患者身心长时间受到病痛折磨,心理负担很重,往往表现为焦虑、忧郁、沉默寡言,甚至丧失治疗信心,抵制治疗。作为责任护士,应充分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手术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期望值,及时发现引起情绪或心理变化的诱因,对症实施心理疏导[2]。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支持、鼓励、疏导,及时解答患者疑问,使之心情愉快,恢复信心,配合治疗。
2.2.2 基础疾病护理 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监测血压和血糖。对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及既往治疗情况,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再手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0mmol/L范围。
2.2.3 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了解患者全身状况。训练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发生便秘与尿潴留;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有吸烟嗜好者,停止吸烟2周。术前1d洗澡、更衣,根据手术部位对受区与供区备皮。指导患者术前12h禁食、4h禁水。术前1h常规留置尿管,术前30min肌注术前药物,并向患者讲解每项操作的作用与意义,取得患者配合。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返回病房给予去枕平卧位,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若患者术后3d内出现发热且≤38℃,可不予处理,这是由于机体对手术的反应,而出现的一种吸收热,即临床上所谓的外科热。若体温持续增高>38℃,应检查有无伤口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2.3.2 供区与患肢护理 取髂骨处给予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或使用沙袋压迫止血,注意观察伤口肿胀及渗血渗液情况,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伤口换药,预防感染。对于患肢需抬高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有条件的话可用支被架支起棉被,既保暖又预防患肢被压。护士严格床头交接班,随时注意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末梢循环情况,核实病情和有关注意事项,制定观察模式,并做出评价,详细记录[3]。及时评估疼痛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分析引起疼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也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2.3.3 饮食护理 骨不连病人疗程一般比较长,术后多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创伤的修复。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虾、鸡蛋;多吃含维生素C较多的蔬菜、新鲜水果,如卷心菜、胡萝卜、猕猴桃等,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饮食还应注意色、香、味俱全,提高患者食欲。责任护士在做健康宣教时,讲明饮食对疾病恢复的意义以及饮食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3.4 并发症预防 ①压疮:预防性使用气垫床 ,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条件允许时可2h翻身1次,并定时按摩受压处皮肤。②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初次手术后出现骨不连,患者惧怕活动,活动量减少,长期限制卧床,很容易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详细向患者讲解胫骨中下1/3骨不连形成原因,预防方法,早期活动踝关节及做患肢静力收缩运动的必要性,解除患者心理纠结,增强自信心。③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讲解其方法和意义。④尿路感染:术后饮水>2000ml/天,每日温水清洗会阴部,留置尿管者2次/天会阴擦洗,预防尿路感染。⑤尿潴留: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尿潴留,我科采用术后第1天给予膀胱功能训练,第2天待膀胱充盈后给予拔除导尿管,边拔边嘱病人排尿,无1例发生尿潴留。因为膀胱充盈后拔管,膀胱内压显著上升,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有利于排尿功能恢复。⑥便秘:教会患者经常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日清晨空腹饮一杯蜂蜜水,多吃含维生素和粗纤维较多的蔬菜水果。
2.3.5 功能锻炼 为患者制定可行的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即可进行健侧肢体、各足趾的自由活动,患肢的非持重性功能活动,如踝关节背伸、足背伸屈、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定期进行X片检查,待骨折间隙有少量骨痂形成时即可进行负重练习。功能锻炼应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全过程,且活动频率、幅度需遵循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
3 出院指导
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意义、饮食注意事项,讲解疾病康复过程及注意事项,定期门诊复查。在出院随访登记单上录入患者联系方式,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疑问。
4 讨论
胫骨远端几乎无肌肉附着,胫骨的营养血管从胫骨干上中1/3交接处进入骨内,当中下1/3骨折时容易使营养动脉损伤,影响血液循环,骨折后愈合较慢,容易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对患者生活质量负面影响较大。我科常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方式进行治疗,通过加强入院教育、围手术期护理,从而提高了骨不連手术成功率,有效避免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声忠,郑文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7,70-71.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4,527.
[3] 孙玉林,王守志,刘朝光.中国骨科新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54-855.
【关键词】骨不连;髂骨移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32-01
2010年5月-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胫骨中下1/3骨不连患者32例,全部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经加强入院及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0~72岁,平均5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6例,辗压伤5例。原治疗方法:外固定架固定10例,钢板内固定14例,髓内钉固定4例,石膏外固定2例,骨牵引术2例。发生骨不连距离骨折时间为9~16个月,平均11.3个月。在本次手术前接受1次手术者28例,接受2次手术者4例。骨不连诊断标准[1]:①骨折愈合时间超过9个月;②近期连续3个月的随访中,无任何骨愈合进展迹象;③畸形与肌萎缩、假关节;④X线表现:骨折端有间隙,骨折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骨质疏松。
1.2 手术方法 32例患者均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首先取出原有内固定物,取胫骨外侧切口,显露骨折端,清除骨折断端的瘢痕和纤维组织,恢复髓腔和骨折端的血运。在C型臂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采用锁定螺钉进行固定。测量胫骨缺损长度,在对侧髂嵴前部切取同等长度的自体髂骨块植于骨折端间隙,取多量松质骨植于骨折线周围,分层缝合伤口。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加强护理。
1.3 结果 术后随访8~12月,经临床和X线检查,32例患者均达到一期愈合,日常生活未受影响。
2 护理
2.1 入院护理
2.1.1 做好入院宣教 实行首迎负责制,病人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向病人详细介绍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及同病室病友。由责任护士一一介绍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探视制度、陪护制度、作息制度,帮助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科室环境,指导如何使用开水炉、床头灯、呼叫器及灭火器。教会标本留取方法,告知各项检查注意事项,并向病人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做好健康教育。
2.1.2 全面评估患者 全面评估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烟酒嗜好、功能锻炼方式等,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治疗情况。
2.2 术前护理
2.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肢经久不愈,肢体长时间活动受限,患者身心长时间受到病痛折磨,心理负担很重,往往表现为焦虑、忧郁、沉默寡言,甚至丧失治疗信心,抵制治疗。作为责任护士,应充分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手术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期望值,及时发现引起情绪或心理变化的诱因,对症实施心理疏导[2]。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支持、鼓励、疏导,及时解答患者疑问,使之心情愉快,恢复信心,配合治疗。
2.2.2 基础疾病护理 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监测血压和血糖。对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及既往治疗情况,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再手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0mmol/L范围。
2.2.3 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了解患者全身状况。训练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发生便秘与尿潴留;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有吸烟嗜好者,停止吸烟2周。术前1d洗澡、更衣,根据手术部位对受区与供区备皮。指导患者术前12h禁食、4h禁水。术前1h常规留置尿管,术前30min肌注术前药物,并向患者讲解每项操作的作用与意义,取得患者配合。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返回病房给予去枕平卧位,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若患者术后3d内出现发热且≤38℃,可不予处理,这是由于机体对手术的反应,而出现的一种吸收热,即临床上所谓的外科热。若体温持续增高>38℃,应检查有无伤口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2.3.2 供区与患肢护理 取髂骨处给予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或使用沙袋压迫止血,注意观察伤口肿胀及渗血渗液情况,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伤口换药,预防感染。对于患肢需抬高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有条件的话可用支被架支起棉被,既保暖又预防患肢被压。护士严格床头交接班,随时注意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末梢循环情况,核实病情和有关注意事项,制定观察模式,并做出评价,详细记录[3]。及时评估疼痛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分析引起疼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也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2.3.3 饮食护理 骨不连病人疗程一般比较长,术后多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创伤的修复。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虾、鸡蛋;多吃含维生素C较多的蔬菜、新鲜水果,如卷心菜、胡萝卜、猕猴桃等,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饮食还应注意色、香、味俱全,提高患者食欲。责任护士在做健康宣教时,讲明饮食对疾病恢复的意义以及饮食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3.4 并发症预防 ①压疮:预防性使用气垫床 ,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条件允许时可2h翻身1次,并定时按摩受压处皮肤。②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初次手术后出现骨不连,患者惧怕活动,活动量减少,长期限制卧床,很容易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详细向患者讲解胫骨中下1/3骨不连形成原因,预防方法,早期活动踝关节及做患肢静力收缩运动的必要性,解除患者心理纠结,增强自信心。③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讲解其方法和意义。④尿路感染:术后饮水>2000ml/天,每日温水清洗会阴部,留置尿管者2次/天会阴擦洗,预防尿路感染。⑤尿潴留: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尿潴留,我科采用术后第1天给予膀胱功能训练,第2天待膀胱充盈后给予拔除导尿管,边拔边嘱病人排尿,无1例发生尿潴留。因为膀胱充盈后拔管,膀胱内压显著上升,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有利于排尿功能恢复。⑥便秘:教会患者经常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日清晨空腹饮一杯蜂蜜水,多吃含维生素和粗纤维较多的蔬菜水果。
2.3.5 功能锻炼 为患者制定可行的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即可进行健侧肢体、各足趾的自由活动,患肢的非持重性功能活动,如踝关节背伸、足背伸屈、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定期进行X片检查,待骨折间隙有少量骨痂形成时即可进行负重练习。功能锻炼应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全过程,且活动频率、幅度需遵循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
3 出院指导
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意义、饮食注意事项,讲解疾病康复过程及注意事项,定期门诊复查。在出院随访登记单上录入患者联系方式,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疑问。
4 讨论
胫骨远端几乎无肌肉附着,胫骨的营养血管从胫骨干上中1/3交接处进入骨内,当中下1/3骨折时容易使营养动脉损伤,影响血液循环,骨折后愈合较慢,容易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对患者生活质量负面影响较大。我科常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方式进行治疗,通过加强入院教育、围手术期护理,从而提高了骨不連手术成功率,有效避免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声忠,郑文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7,70-71.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4,527.
[3] 孙玉林,王守志,刘朝光.中国骨科新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5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