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s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前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Tsn7 d,观察Tsn对手术大鼠的行为学得分、脑梗死率的影响,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核因子-κB (NF-κB)基因变化的表达.结果 Tsn高、中、低剂量组行为学得分分别为(2.00±0.67)、(2.20±0.63)、(2.30±0.48)分,较模型对照组的(3.50 ±0.42)分明显降低(P均<0.05),Tsn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NF-κB mRNA表达量分别为2.64±0.39、2.07±0.57、1.92±0.45,较模型对照组的3.12±0.22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 Ts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损伤脑组织中核因子-κB基因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5-2008年4月分别采用两种复苏技术,加强产儿科协作后与新法复苏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发症率的情况。结果:2006年5月-2007年4月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5.72%,2007年5月-2008年4月窒息发生率下降为3.6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率也有下降。结论:采用新法复苏,加强产儿科协作,可切实降低新生儿窒息发
【摘 要】目的:对应用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并形成中心静脉置管血栓的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总结相关经验,用以讨论形成安全,简洁,行之有效的溶栓方法.方法:收集应用美国产arrow16号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并形成血栓的患者60例。在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侧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溶栓治疗,2小时后回抽尿激酶,观察有无回血,记录溶栓效果,并比较溶栓前后的血凝报告.结果
【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接受介入治疗,40例行单纯局部溶栓治疗。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100%,局部溶栓治疗有效率70%,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经皮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  【中图分类号】R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
【摘 要】目的:观察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60例种植义齿修复的牙列缺患者,对其种植失败率、牙槽骨的骨吸收情况及患者对于种植前后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年,1例种植失败,种植失败率为1.67%;患者结构修复完成后1年牙槽骨近中和远中吸收量与负重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患者满意度较种植前明显提升(P<0.01或0
【摘 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于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根据不良心血管事件确认标准分为有心血管疾病组45例,无心血管疾病组25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同时记录血生化指标: 血尿酸、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
通过分析儿童急危重症院前急救、急诊及重症医学科、急救护理、急救培训和急救科研现状,阐述我国儿童急救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设建议。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5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入院宣教配合,心理指导,术前常规宣教,手术日个别指导宣教,手术后1周内教育,乳房切除后的心理重建,特殊问题的重点宣教和出院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前后卫生知识宣教。入院第1天和手术后6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体力状态评价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干
【摘 要】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前局部应用avasti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96只眼)随机分两组,每组均为41例。A组,单纯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B组,手术前2个月球结膜下注射avastin 治疗.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诊6-18mon,A组中有13眼复发,B组有1眼复发。结论:单纯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较应用avastin联合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