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文中所述的多种情况。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你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1. 主观方面
好多同学一直认为数学很难学,这个也不难理解。我一直教数学,数学的知识点很零散,但知识点之间的综合度有很高。就比如说高考题,后面几道大题囊括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也导致的大部分同学对那几道题束手无策。反过来各知识点之间又紧密联系,又是一个整体。这就需要把基本知识掌握好,吃透。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的作用,碰上与之相关的问题,迎刃而解。因为这些因素,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好学,除了算还是算,没激情。
2. 客观方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3. 家庭、学校方面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4. 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5. 心理、生理方面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4)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作为数学教师,应贯穿德育教育于教学中,试问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人才,现在的学生有的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动力,他不知学习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勒紧裤腰带也不让他受苦,但他们根本没有同情心,不思学习,贪图享受,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给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们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6. 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的防治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既有智力因素方面,也有非智力因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能否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的排除,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教师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到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防治上,具体可从以下几项工作着手:第一、教师本身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已在实施建设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建议,数学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要熟悉新课程、新教材,研究“标准”,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教师角色转变,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第二、教师应精心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
总之,教师如果能做到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高中数学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你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收稿日期:2013-08-14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你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1. 主观方面
好多同学一直认为数学很难学,这个也不难理解。我一直教数学,数学的知识点很零散,但知识点之间的综合度有很高。就比如说高考题,后面几道大题囊括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也导致的大部分同学对那几道题束手无策。反过来各知识点之间又紧密联系,又是一个整体。这就需要把基本知识掌握好,吃透。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的作用,碰上与之相关的问题,迎刃而解。因为这些因素,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好学,除了算还是算,没激情。
2. 客观方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3. 家庭、学校方面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4. 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5. 心理、生理方面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4)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作为数学教师,应贯穿德育教育于教学中,试问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人才,现在的学生有的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动力,他不知学习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勒紧裤腰带也不让他受苦,但他们根本没有同情心,不思学习,贪图享受,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给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们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6. 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的防治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既有智力因素方面,也有非智力因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能否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的排除,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教师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到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防治上,具体可从以下几项工作着手:第一、教师本身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已在实施建设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建议,数学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要熟悉新课程、新教材,研究“标准”,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教师角色转变,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第二、教师应精心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
总之,教师如果能做到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高中数学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你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收稿日期: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