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爱上语文课的几点做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lok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论述了从“课外知识——课本教学中延伸;加强视听效果——多维的教学手段;旁征博引——教学的杂家;变被动为主动——角色的转换”等方面培养学生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延伸 手段
  
  目前语文教学陷入了“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怪圈。有的学生连封信也写不好,大多数学生的硬笔字也只是差强人意,毛笔字书法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也不为过,上语文课也好似一种负担。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语文课,使之成为受欢迎的学科,并以此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呢?我认为只有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管原因。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是求知最丰富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来促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课外延伸
  
  杂志报纸包罗万象,不乏一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俱佳的。如《读者》、《青年之友》、《军事天地》、《小小说》、《科学博览》、《纵横》等,信息含量大,文学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况且有的栏目里的文章,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或含意隽永或发人深思,可作为学生习作的极佳范文。可定期向学生介绍推荐本阶段社会上流行的文学动态、文学作品,必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上来。
  大多数学生对祖国悠久的文化还是抱着不同程度的喜好。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精讲一些古代文学史,穿插介绍名人轶事、历史典故,深化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在思想上也能得到我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启迪、教育。可介绍孔子幼年丧父的艰辛,但发奋读书,编订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从而确立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孝、忠、信,即孝敬父母、忠于君国、为人诚信。推而广之,就是孝敬父母、服从领导、诚实守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孔子确立了思想,不但引领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还引领着、指导着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通过对孔子生平思想的讲解,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懂得了孟子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从而联系自身,举一反三,省悟自身,奋发读书,学习前贤。
  
  二、多维教学加强视听效果
  
  当今课堂教学,不可能仍沿袭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十年一贯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怕麻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化教育设备,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校园网络”共享外界资源。这些手段的应用,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生动形象,直观性强,便于展开联想、加强记忆。言语、材料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是储存大量信息的基础,视听结合,生动形象,能提高记忆效果。如《桂林山水》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能充分感受到祖国壮丽山河的伟大,同时又受到心灵的震撼。所有这些摆脱了以往陈旧呆板的教学套路,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兴趣感、快乐地接受语文这一门学科。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实地考察,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旁征博引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不可能再是以前那种“只读圣贤书”的老学究。语文作为信息的载体,日益广泛地深入渗透到一切科学领域、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作用,从而加强对其他各学科知识的研究和联系,成为杂家学者,这在现代化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课外知识的串讲,使学生听着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学习的劲头油然而生。
  
  四、角色转换变被动为主动
  
  语文教学切忌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才能收到奇效。在中学,可以开展“一事一议”活动,让学生写一篇小小的短文,范围题材不限,每天让学生在上课前五分钟登台演讲,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开展“课本剧”活动,形式新颖,学生也乐于参加,既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剪报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学生思维明显摆脱了语文教材的桎梏,说话写作素材鲜活,思辨锋芒也逐渐锐利,文化底蕴也逐步深厚,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组材、选稿、编辑、编撰。有机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周一评(对周围时事发表评论),提升学生的议论能力;有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或向报刊杂志投稿,让他们体会“文章变成铅字”的快乐。反过来,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愿意贴近生活,更加贴近文学,这也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学工作者所乐意见到的。
  
  兴趣是成功的沃土,只要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乐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相信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一、概念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有氧化剂,同时一定有还原剂,有元素被氧化的同时,一定有元素被还原,氧化剂有氧化性,则还原剂一定有还原性。  二、反应过程中的转换规律(可用双线桥法表示)  三、性质表现规律  1.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如:MnO4─中的Mn元素只具有氧化性。F2、O2只具有氧化性。浓硫酸中的硫元素和硝酸中的氮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2.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
【內容摘要】本文尝试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角度阐述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宽松、活泼的环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让学生自主地把学习任务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日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小组活动 自主性 合作精神    《日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活动教学,鼓励实际应用。日语课程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接近实际的
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应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我们在课堂上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乏哲理性、趣味性、丰富性等。为此,我在地理教学中就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处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容忽视。  导言可采取的素材很多,与地理教材有关的地理趣闻、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着通过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现状的分析,以具体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案例分析为路径,提出了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言语实施策略,以此来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巧妙点拨 关注过程 多元激励 体态关怀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新课程理论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六字方针,其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学会自己研究问题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推广,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下大力气去探讨实践的任务之一。只有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完成新课改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性教学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有效性教学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  1、教学活动仍然以老师为主  长期以来,在语文课教学中,都是以教师教为主。 虽
【摘要】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教育难点,笔者从對课堂进行“三个转变”的改革, 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联想地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当进行“一题多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几点讨论了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发散思维解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 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 多方向 多角度 联想    我国传统数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讲为中心,习惯“灌输知识”;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推理极强的学科,因此,许多学生都觉得枯燥难学难懂。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兴趣是需要方法的。  关键词:数学 兴趣    当前,许多学生对中学学习,特别是数学不感兴趣,家长都是强迫孩子学习,老师教学素质不高,加之一些别的原因,许多学生对数学兴致不高。作为一线数学老师,我对此深感忧虑,经过一定时间探索,愿意就一些经验与老师们交流共享,共同探索进步。  针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致不高,引导、
一、语言测试的必要性  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它为语言教学提供了目标,并对教师和学生成功实现进行监控。语言测试对语言的讲授和学习提供了试验和调查的方法学。题目设计不好教师不能正确了解教学,学生也会被引向歧途。因此,我们主张的是科学的符合教学原理的测试,它有诊断和指导教学的作用,可以增加学生1的学习动力,使教师和学生有阶段感、程  度感和成功感。   语言测试可以用来选拔人才。人才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在学生周密思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