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主持人:刘老师,今天这幅图像上的人一脸大胡子,他也是作家吗?
主讲老师:这个大胡子作家呀,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明威。
小主持人:海明威?
主讲老师: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小说家,1899年出生在芝加哥郊区一个医生家庭。1917年中学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参军,受伤后在意大利疗养,并开始他的小说创作生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又一次赴欧当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迁居古巴。1952年他创作了这篇著名小说《老人与海》。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里写一个老渔夫连续84天捕不到鱼,这天,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沙丁鱼,却又被一条大鲨鱼发现,大鲨鱼饿极了,疯狂夺食。于是,老渔夫跟那条大鲨鱼展开了不屈的搏斗!大鲨鱼咬着他钓着的鱼,拼命地往深海里拖。老渔夫的小船渐渐地离开他生活的小岛,老渔夫没有吃的,也不能睡觉,他要不断地战胜海风和大浪,还要防御巨大星鲨的袭击和天空食人鹰的俯啄。
历经千辛万苦,在海上漂泊了无数个日日夜夜,那条大沙丁鱼也被星鲨吃得只剩下骨头,老人头上的帽子和身上的衣服,被舰鹰啄得破烂不堪。最后漂着他的小船,带着那条沙丁鱼的骨头,回到了他的小岛。
小主持人:哇!这个老渔夫真勇敢!
主讲老师:这是篇中篇小说,很长,我摘取其中描写大海的精彩部分,看看我们应该向海明威学习什么写作手法。
……淡淡的太阳从海上升起,老人看见其他的船只,低低地挨着水面,离海岸不远,和海流的方向垂直地展开。耀眼的阳光射在水面上,随后太阳从地平线上完全升起,平坦的海面把阳光反射到他眼睛里,使眼睛剧烈地刺痛,因此他不朝太阳看,顾自划着。他俯视水中,注视着那几根一直下垂到黑魆魆的深水里的钓索。他把钓索垂得比任何人更直,这样,在黑魆魆的湾流深处的几个不同的深度,都会有一个鱼饵刚好在他所指望的地方等待着在那儿游动的鱼来吃。
不过,他想,我总是把它们精确地放在适当的地方的。问题只在于我的运气就此不好了。可是谁说得准呢?说不定今天就转运。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
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像山岗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深蓝色,深得简直发紫了。他仔细俯视着海水,只见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阳光这时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他注视着那几根钓索,看见它们一直朝下没入水中看不见的地方,他很高兴看到这么多浮游生物,因为这说明有鱼。太阳此刻升得更高了,阳光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说明天气晴朗,陆地上空的云块的形状也说明了这一点。可是那只鸟儿这时几乎看不见了,水面上没什么东西,只有几摊被太阳晒得发白的黄色马尾藻和一只紧靠着船舷浮动的僧帽水母,它那胶质的浮囊呈紫色,具有一定的外形,闪现出彩虹般的颜色……
主讲老师:大家想想,我为什么要选这两段呢?
小主持人:这两段描写大海和陆地最精彩,是不是,刘老师?
主讲老师:对,你说得很好。海明威在这篇小说里,除了非常好的人物对话,对环境描写也很出色。这篇名著值得学的地方很多,我们先来学一学他对环境的描写。因为我们写作文少不了对环境的描写。
为什么要有环境描写呢?环境描写的目的还是为了表现人物,如果把人物比作一朵花,环境描写就是花周围的绿叶。高尔基总结的文学三大要素是:语言、典型环境、故事情节。将环境描写放在第二位,可见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小主持人:我们平时写作文也常常写到周围的景物,却不知道这就是环境描写。老师,我有一篇作文《门前的野菊花》中,也有这样的写法,我读给你听听,是不是环境描写。
去年春天的一天上午,一队“神秘客人”来到我家……
我家住在宣武区东北园胡同20号,这是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四合院,院落坐北朝南,规整清静,房屋是一水儿的起脊房,冬暖夏凉,住起来那叫一个舒坦,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由于我家是典型的老式四合院,因此被政府定为对外开放的民居户,每年都要接待无数次的中外游客参观。
老师,这一段算环境描写吗?
主讲老师:是一段很好的环境描写,两小节,就把中国老四合院的典型环境写出来了,很有特色。你再问问大伙,环境描写明白了没有。
小主持人:好,我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1.简述《老人与海》的故事。
2.环境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3.找出你的作文中描写环境的精彩句子。
主讲老师:这个大胡子作家呀,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明威。
小主持人:海明威?
主讲老师: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小说家,1899年出生在芝加哥郊区一个医生家庭。1917年中学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参军,受伤后在意大利疗养,并开始他的小说创作生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又一次赴欧当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迁居古巴。1952年他创作了这篇著名小说《老人与海》。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里写一个老渔夫连续84天捕不到鱼,这天,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沙丁鱼,却又被一条大鲨鱼发现,大鲨鱼饿极了,疯狂夺食。于是,老渔夫跟那条大鲨鱼展开了不屈的搏斗!大鲨鱼咬着他钓着的鱼,拼命地往深海里拖。老渔夫的小船渐渐地离开他生活的小岛,老渔夫没有吃的,也不能睡觉,他要不断地战胜海风和大浪,还要防御巨大星鲨的袭击和天空食人鹰的俯啄。
历经千辛万苦,在海上漂泊了无数个日日夜夜,那条大沙丁鱼也被星鲨吃得只剩下骨头,老人头上的帽子和身上的衣服,被舰鹰啄得破烂不堪。最后漂着他的小船,带着那条沙丁鱼的骨头,回到了他的小岛。
小主持人:哇!这个老渔夫真勇敢!
主讲老师:这是篇中篇小说,很长,我摘取其中描写大海的精彩部分,看看我们应该向海明威学习什么写作手法。
……淡淡的太阳从海上升起,老人看见其他的船只,低低地挨着水面,离海岸不远,和海流的方向垂直地展开。耀眼的阳光射在水面上,随后太阳从地平线上完全升起,平坦的海面把阳光反射到他眼睛里,使眼睛剧烈地刺痛,因此他不朝太阳看,顾自划着。他俯视水中,注视着那几根一直下垂到黑魆魆的深水里的钓索。他把钓索垂得比任何人更直,这样,在黑魆魆的湾流深处的几个不同的深度,都会有一个鱼饵刚好在他所指望的地方等待着在那儿游动的鱼来吃。
不过,他想,我总是把它们精确地放在适当的地方的。问题只在于我的运气就此不好了。可是谁说得准呢?说不定今天就转运。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
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像山岗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深蓝色,深得简直发紫了。他仔细俯视着海水,只见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阳光这时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他注视着那几根钓索,看见它们一直朝下没入水中看不见的地方,他很高兴看到这么多浮游生物,因为这说明有鱼。太阳此刻升得更高了,阳光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说明天气晴朗,陆地上空的云块的形状也说明了这一点。可是那只鸟儿这时几乎看不见了,水面上没什么东西,只有几摊被太阳晒得发白的黄色马尾藻和一只紧靠着船舷浮动的僧帽水母,它那胶质的浮囊呈紫色,具有一定的外形,闪现出彩虹般的颜色……
主讲老师:大家想想,我为什么要选这两段呢?
小主持人:这两段描写大海和陆地最精彩,是不是,刘老师?
主讲老师:对,你说得很好。海明威在这篇小说里,除了非常好的人物对话,对环境描写也很出色。这篇名著值得学的地方很多,我们先来学一学他对环境的描写。因为我们写作文少不了对环境的描写。
为什么要有环境描写呢?环境描写的目的还是为了表现人物,如果把人物比作一朵花,环境描写就是花周围的绿叶。高尔基总结的文学三大要素是:语言、典型环境、故事情节。将环境描写放在第二位,可见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小主持人:我们平时写作文也常常写到周围的景物,却不知道这就是环境描写。老师,我有一篇作文《门前的野菊花》中,也有这样的写法,我读给你听听,是不是环境描写。
去年春天的一天上午,一队“神秘客人”来到我家……
我家住在宣武区东北园胡同20号,这是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四合院,院落坐北朝南,规整清静,房屋是一水儿的起脊房,冬暖夏凉,住起来那叫一个舒坦,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由于我家是典型的老式四合院,因此被政府定为对外开放的民居户,每年都要接待无数次的中外游客参观。
老师,这一段算环境描写吗?
主讲老师:是一段很好的环境描写,两小节,就把中国老四合院的典型环境写出来了,很有特色。你再问问大伙,环境描写明白了没有。
小主持人:好,我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1.简述《老人与海》的故事。
2.环境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3.找出你的作文中描写环境的精彩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