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到文化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o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過《汉字王国中的“人”》一文的课堂实录探讨实用性文本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从语言层面入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使其体悟文化之美。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文化
  师: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说的就是汉字,的确,中国的汉字很美,它如诗如画。我们先来看几个汉字,你来猜猜看这是什么字。

  生:第一个是“山”,第二个是“凹”,第三个不知道。
  师:请再仔细看看这三个字的字形,第一个字是“山”,毫无疑问,它就像一座山的形状。第二个字和第一个字有什么异同?
  生:中间少了个山峰,其余一样。也是山?
  师:是的。第二个字也是“山”,不过比第一座山小点,它是“丘”字,指的是自然形成的小土山。那么第三个是什么字呢?
  生:岳。上面是丘,下面是山。
  师:很聪明。请问“岳”是什么意思?
  生:“五岳归来不看山”,“岳”应该是很大的山。
  师:对,山的形状可以画出来,可是山的大小画不出来。画不出来怎么办?古人就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体积的大小。由这三个字,我们就可以发现古人造字的智慧。今天我们要跟随瑞典作家林西莉一起去看一组跟“人”有关的汉字。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制作了一个表格,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填写好表格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三分钟左右)
  生:“人”是人的侧面的形象;直立着,手下垂或轻轻举到前面。
  师:嗯,“人”字就是一个抽象的人的样子。
  生:“从”是两个人,一个跟着一个。
  师:由此可见“从”的本义是跟从,《师说》中“吾从而师之”用的就是此义。
  生:“天”与“人”和“大”有密切关系,天字头是方的或仅是一横。
  师:作者说天“后来也指苍天、自然界万物和人类的最高主宰者”,那从“天”的字形来看,它的本义是什么?(学生茫然)
  师:传说“刑天舞干戚”,此人是姓“刑”名“天”?
  生:不是。刑天是被黄帝砍了脑袋。
  师:那么,“天”就是——
  生:脑袋。
  师:是的。《说文解字》中说:“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它的本义就是人的头顶。
  生:“眉”是一只眼睛上方有毛。
  生:“自”是一个鼻子的正面图,有鼻翼和鼻梁。
  生:“止”是脚趾分开的一只脚的形象,有时是左脚,有时是右脚。
  师:书本上的插图有两只脚,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生:可以根据脚拇指来判断,是左脚。
  师:懂得用生活来理解字形,你已经窥探到古人造字的奥秘了。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帮我写一下这几个字相对应的英语单词。
  师:大家请看,英语和汉语在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上有什么不一样?
  生:看英语单词的时候,无法从单词的形状上推测出字义;看汉语字形的时候可以推测出它的大概意思。

  师:你的观察力很强,概括得也很好。我们发现了汉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形义结合。(板书:形义结合)
  师:由汉字的字形可以推知它的字义,再细致一点想,汉字的字形是如何来表示字义的呢?古人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创造汉字的呢?作者并没有详细说明。但是我发现,作者还是在一些文字中提到了造字的方法,我做了一些整理,请大家来概括一下。
  1.不管是造字还是图画都是出自某种形式的直观。(耳)
  2.通过把“人”字上下颠倒或转动以及把“人” 字与“人”字组成不同的结构,古代中国人创造出了很多新字。(从)
  3.甲骨文的“天”字头是方的,或者仅是一横,而金文则更写实,是一个大人,长着健壮的圆脑袋。(天)
  4.在中国,心也表示不同的情感,与它有关的很多合成词都与感情和感觉有关,包括人的内心世界和道德之心。(心)
  生:第一条是说跟图画类似,把事物的形状直接画出来。
  师:摹写事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你说的这是象形。(板书:象形)
  生:第二条是说一个字和另外一个字组合构成一个新字。
  师: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你说的这是会意。(板书:会意)
  生:第三条我不是很确定,是不是说把字形的某一部分特点凸显出来?
  师:相信自己的判断,你说的没错。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你说的这是指事。(板书:指事)
  生:第四条是说它们都有竖心旁,比如情,恨,懊,悔。哦,我知道了,它们都是形声字。
  师:是的,形声字是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我们的汉字中80%以上都是形声字。(板书:形声)   同学们刚才总结出来的就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说的“六书”造字法,还有两种是转注和假借,而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知道了古人造字的方法,我来写几个字,同学们来猜猜它们的意思。
  师:(板书:水)这是——
  生:水。
  师:是的。古人画一条流动的河水来泛指一切水。中间的水流急,所以贯通;两边的水流缓,所以断开。
  师:(板书:川)如果在水的两边加一个河岸呢?这是——
  生:川。应该是河道的意思。
  师:很好。成语有川流不息,川就是河。
  师:(板书:州)在河的中间有一块空地,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字?
  生:我觉得是“洲”,亞洲的“洲”。
  师:对的,亚洲的“洲”就是水中的陆地,它的本字是九州的“州”。
  师:(板书:木)这是一个象形字。
  生:木。“木”字挺容易认。中间一竖表示树干,下面是树根,上面是树枝。
  师:如果在根部这里加一点或一横,这是哪个字?
  生:本。
  师:“本”是何意?
  生:树根。
  师:那如果这一点或一横加在上部呢?
  生:未。
  师:很接近了。
  生:那就是“末”。
  师:请问,“本末倒置”作何解释?
  生:重要的和次要的颠倒过来了。因为“本”是树根,“末”是树梢;对一棵树而言,有“本”才会有“末”。
  师:不简单,你懂得类推了。我们继续,树上停着一群鸟,这是哪个字?
  生:巢。
  师:“巢”是一只鸟巢的形状。我把这个字简化一下,树上面的群鸟变成一只鸟,这只鸟写成汉字就是“隹”,这个字是——
  生:集。
  师:对了。“集”本指群鸟聚集。如果这些鸟张大了嘴巴在不停叫唤呢?(板书:喿)
  生:是“噪”字。
  师:正确。看来,同学们已经开始深入理解汉字的奥秘了。学以致其用,贵在触类旁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时常关注汉字的构造,更好地运用好我们的汉语。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其他课文有些不一样?
  生:有很多图片,而且正文部分有两种字体的文字。
  师:这些仿宋部分的文字主要写了一些什么内容?
  生:和相关字词的一些故事,比如“身”这个字中,作者说到了中国人的问候方式——“你吃了吗”,还有称发胖为发福。
  师:有故事,也有中国人的生活,汉字的背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作者在该书的序言中也说:“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地讲解,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板书:文化载体)
  我选取了一部分汉字,请选择几个你们感兴趣的字,探究一下汉字背后的生活和文化。
  生:我们组对“民”字很感兴趣,我们认为是有一些人不服从管理,所以君主就把他们的眼睛刺瞎了。
  师:你们的意思这是阶级社会的产物。这个字的起源可能要更早些,它是奴隶社会的产物。谁再猜猜看。
  生:会不会和部落战争有关?
  师:你觉得有什么关联?
  生:说不出来。
  师:这个没有背景知识,确实有点难猜。据流沙河先生的说法,远古部落战争,俘虏或杀或存。存留下来的被刺瞎一只眼,拿来做了本部落的奴隶,低人一等,称为民。
  生:我想说一说“女”。她的样子是跪着的,我觉得这个汉字反映了男尊女卑的思想。
  师:解释的很好。那么“妇”呢?
  生:“妇”像是一个女子在织布。
  师:你这想象有些独特。大家看甲骨文的“妇”的左边,这是一种生活用具的象形。大家不妨想想看,楷书中“彐”在哪些字形中比较常见?
  生:扫,帚。啊,我知道了,是扫把。
  师:厉害。如果把“妇”和“男”放在一起来看,妇女是在家扫地的,男子是田里干活的,反映了古人的什么思想?
  生:男耕女织。
  师:对的,男耕女织。也可以说,女主内——
  生:男主外。
  生:我们组讨论的是“宁”字。我们认为把心放在一个容器里,然后用盖子盖好就安宁了,意思是说心要好好安顿。
  生:我们也讨论了“宁”字,但不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们翻阅了字典,发现与“宀”有关的字大都和房子有关,比如家、室、宅、寝,“皿”是碗、杯等器皿的总称。所以我们觉得可以这样理解“宁”:有房住,有饭吃,心里就安宁了。
  师:你们说得太精彩了。由此可见古人的生产力比较低下,他们的幸福首先来自于物质的满足。
  生:我们组探讨的是“衣”和“绔”。从“衣”的字形来看,古人衣服的下摆很长,可能盖过膝盖,而且朝右对襟,和我们今天的长衫类似。裤子跟我们当代的差不多。
  师:“左右各一,分衣(yì)两胫”,左右各一只,分别穿在两条腿上,这是什么情况?(模仿穿裤动作,生笑)
  生:会不会只有裤脚?
  师:还真是,从“绔”字来看,早期的裤子裆部是不连的。(生笑)还有一个问题,“上曰衣,下曰裳”,“裳”是什么?
  生:裙子?
  师:“裳”有不同形制,有一种确实类似于今天女孩子穿的直筒裙。那在古代“裳”是谁穿的呢?
  生:解释当中没有明确说是男是女,应该是男女都穿。
  师:嗯,古代男子也是穿裙子的。
  师:时间关系,还有几个字,我们不能一一交流了。“大”为何画一个人的形状呢?“文”为什么在胸口画一个叉呢?“取”捕取的是什么?为何用手去抓一只割下来的耳朵?大家不妨课后再做深入地交流。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汉字体系本身看作是一棵大树,它的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肥沃土壤,奔涌在这棵大树血脉之中的,是中国人得天地之造化,沐穹苍之熹微的哲学思想,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枝干、叶片与累累果实,便是中国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小说散曲、茶艺花道、民谚俗语,甚至包括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伦理等等。
  无怪乎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作者简介:张根明(1981—),男,浙江省衢州市龙游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课堂教学和文本解读。
其他文献
郭坑位于漳州市西北部,旧时鹰厦铁路途经设有停靠站。火车往南抵达郭坑站,预示着厦门很快就要到了。我也因多次乘坐火车路过,听叫站耳熟郭坑这个地名。地名虽然熟悉,但我长期总认为毕竟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未曾对其进行考察,从而没有留下什么可资记忆的印象。  1997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由龙海市步文、郭坑两镇组建龙文区,1998年1月正式成立。从此,郭坑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近
摘要:教学中结合部编版教材通过阅读名著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针对精读和略读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并探讨这两种阅读方式在整本书阅读当中存在的关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精读指导;略读指导  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对一本书进行整体的阅读,要体现整体意识。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针对部编版七年级(上)教材中整本书阅读方法进行归纳,找到适合七年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方法(精读与略
“百元门票”   全国130家5A级景区中,近半数门票价格过百元。   ——经营旅游景点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像杭州西湖和周村古商城那样的“大旅游经济”,减少甚至免收门票,却吸引更多的游客消费,拉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发展,这是“买食、喂鸡、生蛋”的路子;还有一种就是全国许多地方采取的“唯门票经济”,无休止地大幅度提高门票价格,无异于杀鸡取卵。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地方乐于搞“唯门票经济”
闻名的洮蛟河水源远流长,从吉林省西部边陲被誉为“千年古城、百年府县”的洮南市境内绵延而过,滋养着一方黑土地。两河之间,有一座现代的农村小城——福顺镇,镇上有位小有名气的“土专家”,他热爱这片黑土地,当他看到大地覆盖上无际的绿装时,他的心会荡漾起激动的波澜。他认定,他的理想就在这片黑土地上,他要把青春和热血播洒在这片土地上。  他就是洮南市福顺镇福安村农民张胜仁,是一位只有中学学历,凭借对土地的潜心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称“上合组织”或“本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于2019年6月14日在比什凯克举行元首理事会会议,并声明如下:  当今世界正持续快速变化,亚洲首先出现新的发展中心,全球力量平衡进程趋于活跃,国与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仍然紧张,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国际贸易领域中其他挑战。一  上合组织作为开展富有成效合作的可靠平台,在推动以《联合
喀纳斯地区的山貌。圃鹀是一种叫声非常悦耳的鸣禽。普通秋沙鸭一家在平静的喀纳斯湖面上游弋。小木屋的夜  喀纳斯里的小木屋住着很舒服,图瓦人的院子里到处都是花,女主人信手摘了一把插在杯子里,红的、粉的、紫的,煞是好看。放到门廊下的木桌上,我们就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小茶台。大家饮着茶,享受着新疆之旅难得的休憩时光,悠悠地等到日落时分,近百只小嘴乌鸦忽然飞来,盘旋着,占满天空,让所有人惊呼。我们在想:明天起个
昭陵六骏补绣作品。昭陵六骏补绣作品。昭陵六骏补绣作品。昭陵六骏补绣作品。昭陵六骏补绣作品。昭陵六骏补绣作品。《绿度母》原作与新作。《绿度母》原作与新作。贾大双巧手复制国宝  北京雍和宫永佑殿挂有一幅《绿度母》唐卡,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北京宫廷补绣的经典之作。全幅分天、地、海三层表现。天界的伎乐飞天与长寿佛,地界主尊绿度母,海下有聚宝供养与护法佛母,是一幅赞颂佛母慈悲净德的尊像画。看似画作,但具有极强
源自民間的传说  关于明代武会的民间传说,只有早期被御赐为“神胆”“常年神胆”的白纸坊胯鼓老会。现在比较公认的是,北京传统武会兴盛于清代康熙、乾隆时期,至清末达到鼎盛。“结客少年,搬演社火”即为武会,是“练技术之会”。在庙会活动中的进香群体“幡鼓齐动十三档”,还有“井”字里和“井”字外之分。城里以及部分郊区划为“井”字里,其余为“井”字外。民国前,井字里的武会共有十三种,民国后又增加了外三档,即旱
一  临近下班时,病人进来了:面色青紫、血压陡增、呼吸困难,随时有生命危险,抬扯病人的两个粗笨中年人,在医院陈旧的水磨地砖上又叫又跳脚,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在一旁哭。社区医院算是乱了套,王主任带着几个年轻医生接了病人,中药房的徐缓也被叫来帮忙。  典型的急性心功能不全,大家塞了好几个枕头,把半昏迷的老头调整到坐位。徐缓眼尖,看见病人只带着一根鼻导管,他碰了碰王主任,该去拿个氧气面罩来,扩大病人的吸
我家老宅院子西侧有一处南北走向的厢房。岁月更迭,30多年来,厢房几经“扩编”,一再“变脸”,真是“度尽劫波”!  猪圈。厢房只有两间,最初是家里用来堆放农具、柴草等杂物的。后来家里有头母猪要产仔,母亲便收拾收拾,在厢房里铺些柴草,把待产母猪赶了进去,厢房变成了猪圈。这年春节,厢房贴的对联是“六畜兴旺年年旺,生猪满圈季季肥”。  洞房。1979年的“五一”,大哥结婚了,这下可愁坏了父母——我家正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