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以致用,可谓是学习文化的一个直接目的。本文作者就中职生在就业背景下的谋生之道而对应用文教学进行初探,以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文兴趣,并能予其带来直接的学习动力,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就业 中职生 应用文 教学
其文不同其异如面。从文字本身其实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如文字驾驭的能力,针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分析能力等等,便可见一斑。古语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水到渠成的结果是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及历练的一个过程,尤其针对文科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显的更尤为重要了。在就业导向下,如何实现市场对人才需要的良好对接,如何有效提高中职应用文教学效果,切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成就就业谋生的一把利剑。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升华的十个新方向》一文中指出:“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读写技能。这里所说的‘读写技能’,首先就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应用写作能力。”但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要么不会写,要么写出来的东西格式错用,字词不通,错字别字太多,不夸张的说文不达意,难以启用。因此,不难看出,我们在校期间的应用文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如何有针对性的破解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文教学现状呢?作者就此问题做了一些反思和探索。
一、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现状
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应用文写作一直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市场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空前要求提高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文教学处于一种“教师不好教,教师教不好,学生不想学,学生学不好;教无效,学无用”的尴尬地位和边缘化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边缘化,无法有力推进应用文写作学习的心理驱动。中职学校强调的是专业技能,在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的比例相对比较大,而作为基础课程的应用写作难免会被“缺失”重视,没有条分缕析的把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基础兼专业应用的一种学习规定,可有可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免会被调动起来,可以说是徒劳无功。
(二)教材模式雷同,没有创新性。近年来,应用文写作教材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出版发行,仔细审视,发现绝大部分教材的雷同现象严重,从文种、概念、特点、注意事项,甚至于例文和练习都惊人相似。陈旧雷同的内容和例文不但激不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容易误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重视度。其次,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讲解分不清次重,讲授文种过多,没有针对性,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囫囵吞枣。这违背了中职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适应以后工作需要的初衷。
(三)从教学方法看,应用文写作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它强调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在社会工作、生活中面对现实的认识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目前,我们传统的一系列概念一特点一注意事项—例文的教学方法,不但扼杀了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这都致使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四)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强,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经验缺乏。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大部分教师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专业针对性不强,或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应用文写作部分的教学乏味无力,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一晃而过,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效果不明显。
二、结合就业背景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目前应用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进一步结合就业实际,革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有效地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
(一)强化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之理念,以情景模拟教学推进教学吸收,以吸收推进就业能力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枯燥乏味,结构格式固定的应用文而言,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情景模拟教学便可见一斑。首先,投入实际工作的情景,模拟职位或者岗位,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分配具体任务。如在讲到行政公文中的函与复函时,先向学生介绍这两种函的使用范围和特点,然后给学生营造一个场景:某职业学校拟到某大学学习后勤管理工作经验,并派一批人员前往学习经验。此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某学校,要求写出致函,学习的具体时间、人数等由学生自己合理想象;另一组代表某大学,要求根据致函写出复函;另外,针对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可以设置一场就业见面会,让一组学生代表用人单位写出拟聘广告,再由其他同学拿着求职信来应聘,被选中的同学还要拿出一份工作计划书或市场调研报告。通过这种自我体验,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潜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二)、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以案例教学为载体,促使学生打好应用文写作基础,最终实现学以致用之目的。应用文写作基本格式固定,内容繁多,如何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在教学中,以案例教学法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析解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并解决案例中在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范文,诊断病文,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从教师现场演示中掌握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巩固所学知识。另外,分析例文时还会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这样,学牛在提高写作技巧的同时,还可以扩大知识面,培养新形势所需要的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要妥善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如日常应用文(包括条据、启事、书信等等)——事务文书(包括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简报等等)——公文(包括通知、请示、报告、函等等)——专业性应用文(包括市场调查报告、招投标书、经济合同、诉状、毕业设计等等),这样先易后难的顺序安排,会让学生从简单易懂的文种学起,不会因过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其次,通过这样的教学顺序,也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提高
把简单易学的文种放在前面学习,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它们规范的格式,准确简明的语言,得体的表达,明确的主题,由此形成对应用文写作的整体感觉。通过这样先简单后复杂的系统写作训练,学生逐步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从格式要求、语言表达到文奄主旨内容、结构顺序,从简单的请假条、申请书、一般书信、启事,到较复杂的计划、总结、经济合同、广告、调查报告等,学生能写出合平要求的文章。
(三)、化繁为简,用现场观摩教学,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原有的那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将最简捷有效的写作方法交给学生。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教师离开讲台,学生走出教室,把课堂移到校园内,师生们边观赏校园的优美景致,边探讨导游词的写作知识,寓教于游玩之中;把课堂移到法院.让学牛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司法文书的写作特色和写作要求.寓教于具体的案例之中;把课常移到动人的演讲现场,通过亲耳聆听精彩的演讲.去总结演讲稿的写作技巧,寓教于成功的范例之中;总之。是要让课堂动起来,要让学生的学习劲头长起来,达到愉悦学习,体验教学的良好效果。
(四)、学以致用,与社会实际应用接轨,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文种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将来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重视写作训练。叶圣陶先生谈到写作实践时曾说:。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磨练,磨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应该成为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学习应用文不光要掌握理论和文章写作知识,还要经过自己实际习作,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可以采用修改病文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病文,這些病文或是语言上不够准确规范:或是格式上有问题;或是观点不够鲜明,等等。首先让学生讨论辨析这些病文中的不当处,再对病文进行修改。这样,不仅对他们的写作进行了训练,也提高了他们辨明正误的能力,从而起到了鉴戒作用。
总之,学习应用文主要在于适应生活、学习及工作的种种需要,在教学中,敞开胸怀,结合实际,对准就业,什么方法有用就用那种方法,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
【3】<陶行知论教师专业发展)无锡市陶研会
【4】 黄爱文.中专应用文的情景教学[J]
【5】杨蓉青.创设教学情景促进思维发展[J]
关键词:就业 中职生 应用文 教学
其文不同其异如面。从文字本身其实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如文字驾驭的能力,针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分析能力等等,便可见一斑。古语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水到渠成的结果是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及历练的一个过程,尤其针对文科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显的更尤为重要了。在就业导向下,如何实现市场对人才需要的良好对接,如何有效提高中职应用文教学效果,切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成就就业谋生的一把利剑。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升华的十个新方向》一文中指出:“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读写技能。这里所说的‘读写技能’,首先就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应用写作能力。”但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要么不会写,要么写出来的东西格式错用,字词不通,错字别字太多,不夸张的说文不达意,难以启用。因此,不难看出,我们在校期间的应用文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如何有针对性的破解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文教学现状呢?作者就此问题做了一些反思和探索。
一、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现状
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应用文写作一直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市场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空前要求提高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文教学处于一种“教师不好教,教师教不好,学生不想学,学生学不好;教无效,学无用”的尴尬地位和边缘化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边缘化,无法有力推进应用文写作学习的心理驱动。中职学校强调的是专业技能,在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的比例相对比较大,而作为基础课程的应用写作难免会被“缺失”重视,没有条分缕析的把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基础兼专业应用的一种学习规定,可有可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免会被调动起来,可以说是徒劳无功。
(二)教材模式雷同,没有创新性。近年来,应用文写作教材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出版发行,仔细审视,发现绝大部分教材的雷同现象严重,从文种、概念、特点、注意事项,甚至于例文和练习都惊人相似。陈旧雷同的内容和例文不但激不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容易误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重视度。其次,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讲解分不清次重,讲授文种过多,没有针对性,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囫囵吞枣。这违背了中职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适应以后工作需要的初衷。
(三)从教学方法看,应用文写作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它强调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在社会工作、生活中面对现实的认识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目前,我们传统的一系列概念一特点一注意事项—例文的教学方法,不但扼杀了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这都致使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四)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强,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经验缺乏。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大部分教师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专业针对性不强,或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应用文写作部分的教学乏味无力,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一晃而过,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效果不明显。
二、结合就业背景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目前应用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进一步结合就业实际,革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有效地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
(一)强化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之理念,以情景模拟教学推进教学吸收,以吸收推进就业能力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枯燥乏味,结构格式固定的应用文而言,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情景模拟教学便可见一斑。首先,投入实际工作的情景,模拟职位或者岗位,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分配具体任务。如在讲到行政公文中的函与复函时,先向学生介绍这两种函的使用范围和特点,然后给学生营造一个场景:某职业学校拟到某大学学习后勤管理工作经验,并派一批人员前往学习经验。此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某学校,要求写出致函,学习的具体时间、人数等由学生自己合理想象;另一组代表某大学,要求根据致函写出复函;另外,针对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可以设置一场就业见面会,让一组学生代表用人单位写出拟聘广告,再由其他同学拿着求职信来应聘,被选中的同学还要拿出一份工作计划书或市场调研报告。通过这种自我体验,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潜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二)、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以案例教学为载体,促使学生打好应用文写作基础,最终实现学以致用之目的。应用文写作基本格式固定,内容繁多,如何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在教学中,以案例教学法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析解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并解决案例中在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范文,诊断病文,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从教师现场演示中掌握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巩固所学知识。另外,分析例文时还会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这样,学牛在提高写作技巧的同时,还可以扩大知识面,培养新形势所需要的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要妥善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如日常应用文(包括条据、启事、书信等等)——事务文书(包括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简报等等)——公文(包括通知、请示、报告、函等等)——专业性应用文(包括市场调查报告、招投标书、经济合同、诉状、毕业设计等等),这样先易后难的顺序安排,会让学生从简单易懂的文种学起,不会因过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其次,通过这样的教学顺序,也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提高
把简单易学的文种放在前面学习,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它们规范的格式,准确简明的语言,得体的表达,明确的主题,由此形成对应用文写作的整体感觉。通过这样先简单后复杂的系统写作训练,学生逐步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从格式要求、语言表达到文奄主旨内容、结构顺序,从简单的请假条、申请书、一般书信、启事,到较复杂的计划、总结、经济合同、广告、调查报告等,学生能写出合平要求的文章。
(三)、化繁为简,用现场观摩教学,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原有的那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将最简捷有效的写作方法交给学生。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教师离开讲台,学生走出教室,把课堂移到校园内,师生们边观赏校园的优美景致,边探讨导游词的写作知识,寓教于游玩之中;把课堂移到法院.让学牛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司法文书的写作特色和写作要求.寓教于具体的案例之中;把课常移到动人的演讲现场,通过亲耳聆听精彩的演讲.去总结演讲稿的写作技巧,寓教于成功的范例之中;总之。是要让课堂动起来,要让学生的学习劲头长起来,达到愉悦学习,体验教学的良好效果。
(四)、学以致用,与社会实际应用接轨,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文种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将来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重视写作训练。叶圣陶先生谈到写作实践时曾说:。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磨练,磨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应该成为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学习应用文不光要掌握理论和文章写作知识,还要经过自己实际习作,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可以采用修改病文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病文,這些病文或是语言上不够准确规范:或是格式上有问题;或是观点不够鲜明,等等。首先让学生讨论辨析这些病文中的不当处,再对病文进行修改。这样,不仅对他们的写作进行了训练,也提高了他们辨明正误的能力,从而起到了鉴戒作用。
总之,学习应用文主要在于适应生活、学习及工作的种种需要,在教学中,敞开胸怀,结合实际,对准就业,什么方法有用就用那种方法,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
【3】<陶行知论教师专业发展)无锡市陶研会
【4】 黄爱文.中专应用文的情景教学[J]
【5】杨蓉青.创设教学情景促进思维发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