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来了,我们也能快乐运动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运动不少于2小时,其中户外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孩子们都很期待户外大运动,所以每当空气重度污染时,孩子们总是很沮丧。想到因雾霾而影响孩子的活动并错失孩子的动作发展和体能锻炼的机会,我们也感觉情绪低落。
  尽管室内也开展了活动,可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呢?室内运动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对比室内和户外,我们找到了以下问题:一是室内多为小型运动材料,如高跷、梅花桩、跳绳、球、塑料圈等,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无法满足他们对挑战性运动的需要,而且教师出于安全考虑,提供的运动材料较少、数量不足,导致幼儿排队等待时间较长。二是室内空间有限,区域设置占据了约2/3的室内空间,加上我园本来面积就小,也没有专门的体育活动室,可供幼儿运动的空间很小,孩子们无法展开大动作运动和有挑战性的运动。三是教师在公共区域主要是引导幼儿进行一些无材料的身体动作运动,如走、跑或早操等,即使组织幼儿进行一些体育游戏,也大多满足于游戏情节,而较少关注幼儿体能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的运动量、强度和密度都难以达标,幼儿也很难从中享受到大幅度运动的乐趣。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证幼儿有足够的室内运动空间,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提高幼儿参与室内运动的兴趣。
  一是扩展室内运动资源。从教室向寝室、会议室延伸,从地面向墙面、屋顶、廊道、角落、台阶、墙柱、栏杆、扶手等延伸,从高跷、梅花桩等体育器械向桌子、椅子、普通玩具等延伸。
  二是合理安排空间资源。根據全园幼儿年龄和人数以及空间环境情况,将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一至四楼的教室、寝室、功能室以及公共区域;在观察幼儿运动时间及缓冲时间的基础上,根据每个运动区域面积合理安排玩耍人数,一般控制在5~8人,以避免拥挤,并保证幼儿的运动量。
  三是添加情景,增加运动的趣味性。为了减少幼儿因机械重复的动作而产生疲倦情绪,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特点添加趣味情景,如用人猿泰山表示悬吊和爬绳运动,用好饿的毛毛虫表示踩点走梯的跨越运动。这些情景的增加使运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四是利用特殊的空间环境开发运动项目,增加运动强度。我们积极寻找室内固定空间隐藏着的运动元素,仔细研究,充分挖掘,巧妙利用。如利用一、二楼的空间落差开展运沙运动;在二楼柱头绑上粗麻绳,悬垂到一楼,让幼儿爬绳,或是吊在绳上荡秋千……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运动项目,并乐此不疲。
  在增加运动趣味的同时,教师也非常关注幼儿的运动健康情况。从幼儿脸色、出汗情况、运动情绪等方面,来观察幼儿是否获得适宜的运动量;从材料的提供、空间的划分、区域间的界限、运动通道的通畅等方面,来保证运动场地的安全;对运动能力弱、运动量不足的幼儿,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促进不同水平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此外,我们还在室内运动活动中让幼儿拥有更多的自主和创新。室内运动项目的选择、规则的设置、玩法的确立、结果的记录等,都是幼儿自主、自发、自由的行为。针对室内空间和材料容易限制幼儿创新的问题,教师灵活指导并鼓励幼儿创新玩法,如引导幼儿思考“还可以怎么玩”,把一个人的独自运动变化为“我们一起拉”的合作运动,把只是单纯的动作运动变化为“我们来比赛”的竞赛运动等。
  通过以上努力,孩子们如同喜欢户外运动一样深深爱上了室内运动,不仅增强了体能,还激发了创新思维,在小空间里玩出了大智慧。
  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对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量、运动强度等指标进行更深入的观察与研究,追踪幼儿的室内运动情况,使室内运动更加安全、科学、有趣。当雾霾来了,我们的孩子也能高兴并自豪地说:“雾霾来了,我们也能快乐运动!”
其他文献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低年段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低年段的学生刚刚迈入小学,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属于初级阶段,很多学生面临着识字少,词汇量少,无法合理组织一段通顺的话的问题,学生害怕、抵触心理强烈。但小学低年段同时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期,那如何把握好这一时期
蓉蓉在班上是一个聪明又乖巧的小女孩,各种能力也比较强,可是她的爸爸妈妈经常向我反映孩子在家里简直就是“小霸王”:如果大人不顺着她,她就在地上打滚、哭闹;每天吃饭总是找借口拖延时间;起床时总要发脾气哭闹一阵子,毫无道理可言……家长也表示,知道家园配合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反复拜托老师引导孩子在家里要听话。  我每次和蓉蓉沟通这个问题时,她都表现出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积极答应我在家也要表现好。可是没过
绘画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幼儿表达所思所想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因此在绘画前让幼儿通过多重感官去充分感知、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这强调了“体验”在幼儿艺术
蒲城的天气一直以来以风大霾重雨水少为特色,可这段时间的天气却出奇得好,阳光明媚、天朗气清,着实给中大班的家长半日活动开放增色不少。根据园里行政进班的安排,我在大二班跟班观摩。  可能是因为期待已久,班里的家长来得很早,8点10分左右已经陆续签到完毕,准时到达班级活动室。在班级老师用心的组织下,活动井然有序。这时,一阵哭声引起了我的注意,目光搜索,很快锁定了坐在教室右边的第四个男孩子,那皴的红彤彤的
河北省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支持园落户在我园,在园里组织的“蒲公英在行动——牵手留守儿童”盆栽体验活动中,我们相识了。  你直直地站在精神矍铄的爷爷身旁,脸蛋儿微微泛红,皮肤干燥,细小的裂纹依稀可见,特别是嘴角有裂开的小口兒,隐隐有渗出血的痕迹。我从爷爷的手中接过你,你怯怯地望了我一眼,慢慢跟我上了车。上车后你只坐了座位的三分之一,两手揣在口袋里,眼睛一直盯着前方。我关切地问:“每
“今天,天天小朋友又是第一个来到教室的,他放下自己的书包就和程老师一起打扫卫生。”“在制作虫虫道具的时候,天天独自完成了蜻蜓的制作,很棒!”……中八班的天天一直在同班小朋友的心目中扮演着“大哥哥”的角色,他总是能在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勇敢地冲在前头,他也似乎总是能把自己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经常收到老师们竖起的“大拇指”和其他小朋友崇拜的目光,可就是这样一个在大家看来十分优秀的孩子,近期的表现
与自行车的初次见面  在一次“旧车换面粉”的活动中,居委会收到了很多废弃自行车,当他们正发愁怎样处理这些旧车的时候,朱园长想到最近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在成年人中刮起了“骑自行车”的风潮,一定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就和居委会商量,把这些自行车运到了幼儿园,看看小朋友们是否会对它们产生兴趣。果然,自行车一被运到幼儿园,就第一时间吸引了我们大班小朋友的注意,孩子们蜂拥而至“哇!这些车怎么这么
[摘要]:“国际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它是对不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学对象进行汉语教学的科学。文中所指的小学课堂教学往往是第一语言教学,是指青少年儿童学习本国的母语或本族语言,而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探索和学习更广范围的语言,并尝试使用那门。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探索共融互通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学 汉语言教学 教学策略  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新世纪。20
去年的“十一”黄金假期结束后,国庆出游的趣事一度成为大班孩子们聊天的热门话题。可是,随着“喜迎十九大”与“欢庆十九大”的条幅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孩子们很快就惊奇地发现了街巷的变化,聊天的话题也转变了——从游山玩水的旅游趣事转到了来园路上的见闻。聪明的孩子们从身边的环境、大人的言谈以及周边的氛围中感受到:“十九大”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  当孩子们纷纷对周围的明显变化感到纳闷时,号称“小博士”的俊
“老师,我想玩美工区,他吃加餐时间太久了,占着桌子我都没法玩。”  “老师,我今天不舒服我想慢点喝。”  “老师,值日生还没人吃完,没有人来整理桌面,我没法玩。”  “老师,我都忙不过来了,就我一个吃完的值日生。”  ……  升入大班后的第一周,加餐环节总能听见孩子们发出这样的声音。于是针对孩子的需求,我们召开了第一次“班会”,讨论问题——你们想怎样吃加餐?   思考权给孩子  问题1:“加餐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