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实施得好,可使教师与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轨迹,从而为教与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证,使每个学生既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思维轨迹,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反之,不仅不能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还会带来负面效应,甚至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一、课堂观察——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评价的前提
课堂观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形式之一。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了解学生的性格、态度及在接受知识中所表现的各种思维差异,这些为评价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然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教师更关注。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资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采取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即要做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更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观察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适时恰当地采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当然,教师不宜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果和表现,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从外部的转向到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向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向主动的,并通过“自评互评”实现教学的发展,开拓彼此思维的广阔性。
如:课堂板演题,学生解答完后,让其他同学进行口头评价,即判断每道题的正误,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结每个板演的同学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你们学得认真,真棒!”“××同学虽然现在做错了这题,但刚才他听得很认真,你现在理解了吗?相信你会学得更棒。”这样的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再如教学应用题时,一个学生口头分析题意后。有的同学评价道:“你的思路正确,表达清楚,解答正确,值得我学习。”还有的同学评价道:“你刚才的分析思路完全正确,我还想知道有没有另一种思路?”在同学之间真诚的评价中,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发言,也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
二、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帮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给予恰当的肯定与鼓励,如: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语言,一个真诚的微笑……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那么,他对数学必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对那些学习潜能生尤其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不时地观察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愿学、爱学、乐学。
如在每节课的复习与导新环节,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好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以前学的知识,你们掌握得真不错!下面新知识的学习,相信你们的表现会更棒!”再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1)中秋节那天晚上,猴妈妈把2块同样的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人分几块?(2)如果只有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人分几块?对于问题(1),学生对答如流,对问题(2),则有很多学生说是半块(也就是一块月饼的一半)。我用激励的口吻问道:“你们能用一个数表示半块吗?”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同时产生了新奇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要进行新知探究。
三、积极的评价——建立学困生自信心的保障
“当你走入失败人群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进足以兴奋、鼓励人前进的环境。”这告诉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中要设法为学生创造鼓励他们前进的环境,即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善于发现并激励他们的亮点,使他们全身发亮,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尤其学困生)自尊心的保护与自信心的培养。针对学生基础定起点,面对现实事实上目标。如口算练习的正确率,学困生只要求比前一次有一点进步就给予鼓励。课堂提问,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容易的题让学困生上台板演。当学困生对课堂发言犹豫不决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同学,老师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说说看。”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求组长先由学困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得好的由组长在全班口头评价,“他的想法很正确,只是表達得不很清楚,希望以后多听同学说,相信你能行”……使学生困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
四、作业评价——实现师生一对一平等对话。
我在作业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从不模棱两可,而是明确地给出“是非”、“对错”、“好坏”的评价,一针见血指出其错误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纠正,重新构建新的正确的认知结构。同时给予简短的评语。如计算出错,划出错误,写评语:“方法很正确,如果计算小心就更好,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作业做得好的, “你瞧,你比以前进步多了,望继续努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你的作业做得真棒,如果在课堂上你能积极发言,你会更棒。”……及时运用这些肯定性、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并适当给出方法上的指导,不但学生会认真看自己的作业,还把心里话或请求帮助的话写给教师,尤其是不善言语的同学更喜欢用这种方式。课后我主动与他们谈心、交朋友,指导帮助,时时表露“老师喜欢 ”,“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多地采用鼓励式评价。在课堂上,更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要在理解、关心和尊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最大限度发挥数学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课堂观察——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评价的前提
课堂观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形式之一。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了解学生的性格、态度及在接受知识中所表现的各种思维差异,这些为评价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然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教师更关注。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资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采取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即要做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更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观察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适时恰当地采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当然,教师不宜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果和表现,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从外部的转向到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向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向主动的,并通过“自评互评”实现教学的发展,开拓彼此思维的广阔性。
如:课堂板演题,学生解答完后,让其他同学进行口头评价,即判断每道题的正误,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结每个板演的同学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你们学得认真,真棒!”“××同学虽然现在做错了这题,但刚才他听得很认真,你现在理解了吗?相信你会学得更棒。”这样的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再如教学应用题时,一个学生口头分析题意后。有的同学评价道:“你的思路正确,表达清楚,解答正确,值得我学习。”还有的同学评价道:“你刚才的分析思路完全正确,我还想知道有没有另一种思路?”在同学之间真诚的评价中,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发言,也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
二、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帮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给予恰当的肯定与鼓励,如: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语言,一个真诚的微笑……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那么,他对数学必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对那些学习潜能生尤其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不时地观察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愿学、爱学、乐学。
如在每节课的复习与导新环节,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好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以前学的知识,你们掌握得真不错!下面新知识的学习,相信你们的表现会更棒!”再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1)中秋节那天晚上,猴妈妈把2块同样的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人分几块?(2)如果只有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人分几块?对于问题(1),学生对答如流,对问题(2),则有很多学生说是半块(也就是一块月饼的一半)。我用激励的口吻问道:“你们能用一个数表示半块吗?”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同时产生了新奇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要进行新知探究。
三、积极的评价——建立学困生自信心的保障
“当你走入失败人群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进足以兴奋、鼓励人前进的环境。”这告诉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中要设法为学生创造鼓励他们前进的环境,即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善于发现并激励他们的亮点,使他们全身发亮,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尤其学困生)自尊心的保护与自信心的培养。针对学生基础定起点,面对现实事实上目标。如口算练习的正确率,学困生只要求比前一次有一点进步就给予鼓励。课堂提问,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容易的题让学困生上台板演。当学困生对课堂发言犹豫不决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同学,老师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说说看。”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求组长先由学困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得好的由组长在全班口头评价,“他的想法很正确,只是表達得不很清楚,希望以后多听同学说,相信你能行”……使学生困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
四、作业评价——实现师生一对一平等对话。
我在作业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从不模棱两可,而是明确地给出“是非”、“对错”、“好坏”的评价,一针见血指出其错误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纠正,重新构建新的正确的认知结构。同时给予简短的评语。如计算出错,划出错误,写评语:“方法很正确,如果计算小心就更好,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作业做得好的, “你瞧,你比以前进步多了,望继续努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你的作业做得真棒,如果在课堂上你能积极发言,你会更棒。”……及时运用这些肯定性、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并适当给出方法上的指导,不但学生会认真看自己的作业,还把心里话或请求帮助的话写给教师,尤其是不善言语的同学更喜欢用这种方式。课后我主动与他们谈心、交朋友,指导帮助,时时表露“老师喜欢 ”,“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多地采用鼓励式评价。在课堂上,更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要在理解、关心和尊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最大限度发挥数学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