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h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全世界第一套关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以下简称“9000标准”)。它集中了各国质量管理专家的智慧和全球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蕴含了质量管理的精华——预防、监督和持续改进三大科学管理机制,融汇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先进思想。“9000标准”涉及企业、宾馆和教育等39个行业,教育是其中的第37个行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为提高人民素质,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服务。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领域的有识之士“敢为人先”,在教育质量管理中贯彻“9000标准”,并且请认证机构进行了审核认证,获得了社会认可的“质量管理认证证书”。
  幼儿园是教育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线。将“9000标准”引入幼儿园,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幼儿将来接受义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每个幼儿园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幼儿园管理引入“9000标准”的意义
  
  1.首先是观念上突破,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的管理理念。“9000标准”能从根本上帮助幼儿园确立教育质量和服务观念,将幼儿园的行政管理、教育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和后勤管理等诸多方面,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预防为先,杜绝随意性,保证责任的可追溯性,从而构建起现代幼儿园的管理机制。
  2.提供系统的和可操作的管理机制。幼儿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如何实现,就要靠制度化的程序文件作为保证。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就能使各个部门及其教职工明确工作步骤和程序,并自觉去执行,使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和目标始终处于系统管理的状态,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树立幼儿教育的品牌。
  3.全员参与管理,提高管理绩效。以前,幼儿园教师参加提高教学能力培训的机会较多,而参与管理的机会较少。“9000标准”强调全员参与管理,调动和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质量管理持续有效。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为幼儿教育建立了一个高效的、规范的管理平台,能使教师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充分展现管理才能,以此示范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能力。
  4.有助于幼儿园文化的建设。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可以将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方法提升为科学、有效和细化的教育程序,形成制度,并按标准衡量教育质量。这样的幼儿教育过程,就会上升为幼儿园特有的文化。幼儿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对其今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十分有益。
  
  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的着力点
  
  1.注重为幼儿所需提供服务。幼儿园的功能,就是培育幼儿的健康身心,为幼儿需求服务,这是幼儿园的主题。“9000标准”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幼儿园首要的着力点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各方面工作的规划与实施均要紧紧围绕不断改善、提高服务质量的基本点。
  2.注重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设计并全程进行质量控制,凡事做到有准则、有程序、有监督、有责任,从各个方面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
  3.注重质量管理的全员性。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人人都有质量责任,各级各类人员都在“质量链”中发挥作用,就能确保整体的教育质量。
  4.注重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能使日常管理、内部审核和认证机构的审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能使质量管理始终处于受控、有效的状态;能使“预防在前”的理念贯穿幼儿教育的始终。因此,引入“9000标准”能够确保幼儿园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的基础工作
  
  1.质量意识的培训工作。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首先就要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质量管理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明确自己的质量责任,并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2.标准化工作。 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幼儿园来说,不仅要有管理标准,而且要有工作标准、教学质量标准和后勤服务标准等,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一系列标准,使衡量幼儿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有“尺”可依。
  3.质量信息工作。 主要是指反映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报表、资料、文件以及外部的有关信息资料等。收集有关的质量信息,可以及时地掌握幼儿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动态,通过分析,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幼儿园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做好原始记录,对信息分级管理,并与考核相结合,以此保持信息的畅通和有效。
  
  建立基于“9000标准”的幼儿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21世纪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教育国际化”,我国作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国之一,实施ISO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势在必行。幼儿教育引入“9000标准”,是教育质量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幼儿园按照“9000标准”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是照搬照抄条款,不是走形式,而是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管理体系,让教职工乐于使用、能够使用它的操作方法,完成自己的教育职责。
  与传统的幼儿教育管理相比,按照“9000标准”建设起来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把过去的事后检验和把关,转变为“预防在前”;把过去的以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综合治理,举一反三,不仅要纠正,而且要采取纠正措施;从过去的管结果,转变为管过程,全程控制过程,质量必然有保证。
其他文献
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创始国之一。1988年2月,我国正式发布等效采用IS09000标准,并于1989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我国将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下简称ISO标准)引入到国内的各个领域,在为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入世”基础。我国在各个领域采用ISO标准,理所当然的包括教育领域。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在其主持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使学校教育发生深刻的变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辅助基础知识教学    《历史与社会》教学材料的跨时空性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而互联网可以为《历史与社会》教学营造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境,其效果是任何单一方式无法比拟的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下称“新课标”)公布以来,引起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一些新教材也陆续出版。笔者从2003年春项目启动到2004年6月教材正式出版,参与了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材(下称“高中教材”)的编写工作。高中教材至今已经过近三年的使用和检验,它是否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满足教学要求?笔者通过亲身经历,从教材编写原则和编写策略两方面,讨论新课标下高中教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及肠道屏障尚未发育成熟,如果食物的選择不恰当,会大大增加过敏的发生风险。  祝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教师,医学博士,美国营养学博士后,上海儿童营养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科普促进委员会特聘教师。主要从事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双语教学与个性化营养的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多次获奖。长期从事公共营养宣教指导,在通过个性化营养与健康管理模式促进不同人群健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恰恰满足了它的需要,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形式,使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灵活化、成效化,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然而,多媒体技术最令人振奋的发展莫过于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
题记:以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已被证明是儿童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信息时代,儿童爱听的故事有了新的化身——电子故事,如何设计和创作出精彩的电子故事,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电子故事书之互动设计》一文,供有关电子故事融入于学科学习之互动设计的创作者、制作者、浏览者借鉴与参考。    前言    电子书的出版为阅读行为带来新的价值与内涵,使得人类的阅读行为已由单向式的平面文字阅读,走向交互式的多媒体阅读
对于教师来说,经历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是一次磨练,更是一次“痛苦”的历练,但可以因此成长和成熟起来。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教研活动,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信息技术教研员王老师和美术教研员赵老师组织的一次全区的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异本同构、优化教学)。这次教研活动很特别,是美术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站在同一个讲台上,共同来上一堂长达1个半小时的课。以往我都是作为一个听课者去参与区级教研活动,而这次却要在活动
人生在世,五味杂陈。单就“制作课件”这一今日教师避无可避之事来说,也是酸苦辛甘咸无一可免。    酸入肝,生津、收敛。制作课件必然有许多的“辛酸”,但只要肝平而气顺,静下心来努力钻研,潜心探究,做出的课件必不“寒酸”。  苦入心,清热、泄火。虽都说制作课件是“苦差”,动脑动手时难免“苦思”、“苦恼”,但却也能使人远离浮躁、平心静气。若是急功近利,怕是结果会令人“苦闷”了。  辛入肺,解表、行气。课
信息交流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但无论是高中课本还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侧重于介绍交流的意义、影响及交流的方式,而对实质性的交流却往往避重就轻,无法放开手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需要上网:网络是信息技术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搜索、下载、发布、交流等课,需要上网才能完成。  二、学生想上网:在网络如此
常听到有人抱怨,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我们已经无法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了。对于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宁愿在网络上查阅资料,也不愿意去享受阅读的乐趣。但是,一本好书的价值永远是不能替代的,而读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与心灵契合的旅程。  大体说来,信息技术教师读书,不外乎以下几种目的:一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读,这是一种吃快餐式的读法;二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读,着眼于自身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