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跳动的音符牵动你的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鉴赏课是高中学生获得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音乐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如何让跳动的音符牵动学生的情,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积极探索,如何让音乐课真正被学生接受并喜欢,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深思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音乐鉴赏课 高中生 情感体验 培养方法
  
  音乐鉴赏课是高中学生获得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使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趋于完善和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自我意识强,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知识信息的摄取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他们已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渴望通过实践与探索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他们要求音乐鉴赏课不再是单一的官能的音乐欣赏,还应该有情感的体验、理性的认知、音乐的表现与创造的过程。面对这样的学生,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投身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认识到音乐本身不是我们应该追寻的最终目标,音乐是人的精神的产物,它只是人们有感于物、有动于心,便会情不自禁地歌舞起来,用叫喊、动作、敲击等种种行为来宣泄情感,求取刺激,达到身心的平衡,这是人类的自发需要。音乐教育必须唤起这种人人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
  其次,要以你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倘若你都面无表情地聆听或演唱,那还奢望学生能情动吗?当然,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非易事。在新课改的音乐鉴赏教材中,大胆地采用了较多的传统民间音乐作品。这是现代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用他们的话形容都是些“土”得掉渣的作品,甚至有同学直接说不喜欢。在学生这种排斥情绪下,要想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每节课中都设计了很多情境问题,举各种例子,让学生成为主体,情由心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来。
  音乐的情感有时候是独立存在的,音乐自身(指音响实体)并没有情感内容,可是它却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有可能并非是一回事。有时候我们最初听到某首乐曲时所产生的那种特定的感觉感受,是在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是全新的感受。这种由音乐唤起的人的情感,我们称之为“音乐情感”。试问有谁在生活中体验过与巴赫《马太受难曲》一样的感受呢?贝尔就认为艺术中所唤起的审美情感是一种特殊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毫不相干,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生活情感的位置”。音乐有时候所引发出的人的情感同人在生活中的种种情感确实不一样的,如果没有音乐的话,那么我们至今都不可能体验到这种只有音乐才能带来的异样的情感。可是,作为乡镇、农村的中学生,这种全新的特定的感觉并不一定能拥有,假如让从未接触过管弦乐的学生来初听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我相信那内心定是激不起半点涟漪的。所以鉴于乡镇学生的音乐知识严重缺乏且生活阅历并不宽泛的条件下,刚开始尽量少让学生听一些较抽象性的交响乐曲,而应该让学生首先从他的阅历和知识面出发。例如:从历史书上学生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骄横跋扈地入侵中国国土,到处烧杀掠抢,这种为世人谴责的行为同样能激起这一代学生的满腔爱国之情。因此,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首先就必须激情满怀,热血沸腾,以满腔的爱国热忱投入教学中,表情要随着音乐的进行而不断地变化,从《黄河颂》(歌颂)——《黄水谣》(苦痛)——《怒吼吧,黄河》(斗争),这一路的演绎都要在课堂上绽放精彩,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的爱国之心会随之激动、愤怒、抗争,爱国之心自然而然增强。
  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有时还能够引发或诱发起我们在生活中曾有过的相类似的某种感觉感受,并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某些经历体验,尽管这种情感共鸣是不具体、不确定的、很宽泛的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心境而异的。或者说音乐给我们的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说某个主题或某段完整的旋律表达了某种情绪、情感、思想,体现了某种精神,或塑造了某种形象,是因为它与我们生活中的某些感受相共通、类似。比方说人们认为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开始的动机是命运在敲门,这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和表述,当然我们也完全可以认为它是神的震怒,或是火山的爆发等生活中一切与此相关联的事物。而在客观事实上,在自然属性的层面上它却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力度较强的,能够使人振奋的声音而已,这才是音乐的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本质。可是,学生们在缺乏音乐知识的条件下,就让他们感觉这就是命运在向贝多芬敲门,从而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碰撞又何尝不可呢?贝多芬认为“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那么在其《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中随着命运主题“03 33 |1-|02 22 |……”使人惊恐不安的强烈共鸣下,学生更加真切地体味到贝多芬与命运的斗争乃至人民“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斗争性、英雄性、群众性基调,激发他们对贝多芬那种“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让我屈服”坚强个性的钦佩与敬仰,从而那根坚定的信念之藤便随着《命运交响曲》在心底蔓延生根。当他们沉浸在这部思想情感深邃、境界情操高尚的交响曲中,心灵为它所深深打动的时候,他们窥视到的不仅是这部交响曲的作者的那颗灵魂,而且是在直观自己,认识自己,似乎也在发现着自身的价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不仅使我们认识了贝多芬,而且使被它深深感动了的听者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充实的精神力量、意志和对生活的信心。学生自身蕴藏着的这一切都被音乐所唤醒,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认识着自己,肯定着自己。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音乐教师的责任尤显重要,要把这份责任带入每一节音乐鉴赏课堂。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每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到: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让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而我们就是引领他们进入音乐殿堂的使者,所以我们要尽职尽责地履行音乐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散文,常常被称作美文,优秀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而且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叩击他们的心扉。初中阶段,散文在教材里占有一定的篇幅,关于散文的阅读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本细读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其原理同样可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作者通过叙述日常教学中的八个案例,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以多元姿态来亲近文本、善待文本、沉浸文本、剖析文本、涵泳品悟,从而开掘
一提到大篷车,很多人首先就是想到的印度电影《大篷车》,而纪录片之所以用《我们的大篷车》命名,也是想展现当代生活中一种新的“大篷车”那种边走边唱、边走边演的艺术。2009年江苏省人口计生委组织了百场文艺演出送下乡的活动,通过演出团队的表演,把人口计生委的关爱女孩、婚育新风、关爱流动人口等新的人口观念在广大的群众中宣传开来。这个演出团队是由一辆大巴车、一个演出的流动舞台车和几十名演员组成的,作为江苏省
摘 要: 本文作者深入课堂,用心听课,聚焦亮点,积少成多,发现了适合自身的“双轨训练”模式。“双轨训练”是落实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听课 课堂管理实践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质量质变的根本。校长听课,是真正了解学校教学现状,分析学校课堂教学是否合乎时代要求,审时度势及时作出改革决策,优化教学模式,内化质变因素,全面提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索与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让学生学会质疑,是实现语文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绿》 质疑能力 培养途径    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也凭借课堂质疑,启发学生思考,于是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问问答
摘 要: 作者经历“同课异构,高效课堂”活动的始终,从亲身参与、自我观摩、专家研讨等多角度认识同课异构的新鲜火花:异样的风采,同样的精彩;精彩的课堂源于细节。对于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要着重关注课前的导入、课中的操练和课后的作业设计三个细节,从而演绎出高效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 同课异构 精彩课堂 细节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每个老师都有自
摘 要: 反义是重要的语义关系。语言学家对反义词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研究成果对于语言教学、写作、翻译、修辞、词典编纂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あつい”的反义词为切入点,对日语相对反义词的语义特征作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 日语 相对反义词 语义特征 あつい    “あつい”的反义词是什么?这组反义词属于哪一类反义词?有哪些共同特征?分析比较日汉语中反义词异同的不乏其人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是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它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例,从课堂提问现状、提问策略等方面对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现状 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设计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
语文教学的求异思维,在于不拘泥传统,开拓另一种思维方式。我在教学传统名篇《威尼斯》时,一改过去的调子,另辟蹊径。  一、过去,一味地教学生欣赏威尼斯美景  1.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  《威尼斯》在朱自清的笔下,如同一幅颇具西洋风格的油画,她别致的妩媚,耐人寻味,百看不厌。开头“别致”二字就把读者牢牢吸引住了,画中充满了浓浓的北欧情调和作者对威尼斯古老文明的咏叹。浓墨重彩描绘出来的威尼斯风光,又仿
摘 要: 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和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广告互译中的翻译对等理论的应用问题,对商标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因素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如何跨越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达到商标翻译的文化等效,更好地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  关键词: 尤金·奈达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商标翻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华经典诗文博大精深。传统经典国学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在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提高认识,深刻认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诵读活动,让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小学生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