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教学新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求异思维,在于不拘泥传统,开拓另一种思维方式。我在教学传统名篇《威尼斯》时,一改过去的调子,另辟蹊径。
  一、过去,一味地教学生欣赏威尼斯美景
  1.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
  《威尼斯》在朱自清的笔下,如同一幅颇具西洋风格的油画,她别致的妩媚,耐人寻味,百看不厌。开头“别致”二字就把读者牢牢吸引住了,画中充满了浓浓的北欧情调和作者对威尼斯古老文明的咏叹。浓墨重彩描绘出来的威尼斯风光,又仿佛一组组油画,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啧啧称赞,流连忘返。
  威尼斯城四周环海,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请看:大街是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小胡同四百十八条。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在圣马克广场的钟楼上看,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风光之美,令人陶醉。
  威尼斯水景细致玲珑,颜色,总是蓝的,透明的蓝,反射欧洲的纯净蓝天。水面微微泛着点点金色,那是地中海的春天阳光,优雅地散在威尼斯。蓝色薄薄地漂浮在威尼斯每一条水道,那么轻,像一袭丝绸,刻意收敛的华贵,随悠悠水流铺进小城。蓝色轻而薄,舒心也难免压不住阵脚。威尼斯还有黑,厚重的黑,漂移在小水道里,“刚多拉”是黑色的,只有黑色。曾经贵族们喜欢精心装饰这唯一的交通工具,雕金镂银,饰以绫罗绸缎,华美丰瞻。后来政府下令以黑色制止,质朴延续至今。一条条黑色小船,承载这个城市的辉煌,像揽过乌云的残月。“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了”。“江南的水乡”是什么景象?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浓艳,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澄清。红得热烈,绿得醉人,作者以此来比喻威尼斯的风光,不仅使人们领略到威尼斯的明媚亮丽,而且使人们领略到这座古城焕发的勃勃生机。
  2.美轮美奂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
  威尼斯的建筑堪称一绝,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可广场走走就知道。它是最美丽最气势恢宏的广场。广场南北两侧重重复重重,是数不清柱子的长廊,广场的东边,是高高的钟楼,华丽的大教堂,充满东方色彩的总督府。临海的那一面,威尼斯的象征,那只长着双翼的狮子高高地雄踞在圆柱顶上,仿佛在缅怀威尼斯共和国昔日的荣光。广场南临大运河,东边居中是圣马克教堂,右首矗立着一座钟楼。紧挨教堂,建在运河边上的是公爷府,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圣马克教堂建于十一世纪,已有八九百年历史,拜赞廷式的中央圆顶式结构融进了线条轻快、造型挺秀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东西方艺术交融在一起,庄严而华美。堂内屋顶与墙壁在黄金色的质地上嵌满碎玻璃制成的画,耀眼夺目,金碧辉煌。圣母像的颜色或蓝或红,显得异常肃穆。用各种颜色和花形的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在空阔阴暗的氛围里,更觉伟丽森严。教堂左右有两溜儿三层楼房,式样别致,并不对称。白石造的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越发衬托出教堂的超凡脱俗,气宇轩昂。教堂的右首有个空阔的小广场,钟楼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以偏取势。整个方场的建筑,既有节奏起伏,又很匀称和谐,真可谓意大利建筑史上的精品。
  3.精妙绝伦的文化艺术耐人品味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意大利作为欧洲文化的摇篮,在音乐、绘画、工艺制造上都有其绝顶之处。你看,圣马克广场是“伟丽”的,公爷府的墙面上用白色和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的方纹,“在阳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而威尼斯唱夜曲的歌女们“微微摇摆在红绿灯球下,颤动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的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威尼斯的美丽风光和文化特色,浓抹重彩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看到威尼斯“华妙庄严兼而有之”的特点。
  威尼斯画派作为后起之秀,在欧洲艺术中享有盛名,影响很大。威尼斯在歌剧艺术发展上也作出过重要贡献,《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剧就是在这里首演并获得成功的。1932年,威尼斯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作者描绘了威尼斯最诱人的夜景,大运河上回荡着的抒情小夜曲。文章先铺叙出夜曲的序曲:家家窗下飘着歌声。随后便推出主要乐章。在运河上,有用花花绿绿的纸球灯装点的专门用来唱夜曲的船,两旁排着“刚朵拉”,唱曲的围桌而坐,有男有女,轮到便站起来唱,旁边还有配乐,颇像今天流行的“卡拉OK”。歌词自然是最纯粹、最清朗的意大利语音。当然乐章的主旋律还要由意大利的歌女们一展歌喉,她们才是饮誉世界的歌手。唱完几曲,船上就跨过人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民风淳朴。不想听了,“刚朵拉”就摇向别处。很像江南名胜秦淮河的光景。只是秦淮河的笙歌彻夜,更具迷人色彩。
  每隔两年在威尼斯举办的国际艺术展览会,聚集了欧美各国绘画雕刻的精品,种类繁多的现代派作品随处可见,新奇得教人眼睛发亮,却说不出数路。还有诸如玻璃器皿,刻花皮件,大理石小雕像,等等,皆为威尼斯的名产。
  威尼斯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艺术积淀名闻于世,它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还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人们尽情领略意大利的异国风情,赞叹威尼斯的精妙绝伦,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多少年来,一直把欣赏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如今,威尼斯命运更令人担忧
  有人在游玩威尼斯后这样写道:轻盈的刚多拉在威尼斯穿街走巷,两岸长满绿色青苔的墙根,散发出浓重水气,幽幽的,威尼斯是亚得里亚海上最灿烂的一颗明珠,水为威尼斯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但同时,潮水与波浪也给威尼斯造成了数不尽的烦恼和困惑。虽说威尼斯人不厌其烦地修补着一栋又一栋长久伫立在水中任由潮汐侵蚀的老房子,但每年冬季持续的降雨加上海水的倒灌,使得威尼斯城以每年5毫米的速度下沉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使我们为它担心,若干年后威尼斯是否会成为一座沉睡于海底的城市。这里的居民成群地搬走。海水和水位高涨侵扰威尼斯的安逸,工业没有大的进展,城区居民们只能在服务业方面求生存。这座被水浸泡的城,貌似安逸,焦灼像城外海浪,时时卷起。威尼斯是被全世界游客撑满的,去威尼斯旅游的梦想,不会随着城市下沉,甚至反而更高涨。所以威尼斯的商店很多。大的服装品牌在这里登陆,都是卖给游客的;精致的玻璃器皿是它的传统手工艺,也是卖给游客的。威尼斯剔透的玻璃里面藏着两个人的尸体,古时候他俩因为把制作玻璃的商业机密透露给法国人而被毒杀。就是因为那么重视,所以威尼斯的玻璃很美,透明纯净,比托举威尼斯的水更凉,凉到最心底。《威尼斯之死》唯美伤感,原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衰老的作家独自到威尼斯寻找平静,意外邂逅一位美少年,作家迷恋沉醉不能自己,霍乱流行了,作家始终关注少年,最后死在威尼斯的海滩上。“影片始终,两个人没有一句对话,没有一次身体的接触,只是作家的目光铺天盖地地捕捉着少年绝伦的身影,等待不知哪一刻回转身来唇边的那缕微笑。”《威尼斯之死》关乎生命与死亡、艺术与美,似乎在说死去的作家,又是在说威尼斯,或者,在说整个世界,所有的人生。不时有汽水瓶和杂物在水上漂浮,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混浊,令人心生遗憾。
  威尼斯虽然很美,也有它的忧虑,它正面临洪水的侵袭、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威胁,近年来圣马可广场曾被洪水所淹没。除了1966年那次可怕的洪峰,30多年来,已经发生过99次超过80多厘米的海水侵蚀。每次水淹,都对威尼斯造成一次危害。目前威尼斯仍面临洪水侵袭、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威胁。据有关专家统计,水灾、潮湿及盐分的腐蚀,已使一些建筑的大理石毁坏,5%的油画、板画和壁画受损。看到这么美丽的城市,正在遭受因生态失衡所导致的破坏,随时有被潮水吞没的危险,我们的心沉甸甸的。专家警告,30年内这里可能变为空城。威尼斯因水而蜚声全球,也将因水酿成大患,一些临水的大门,可以从陈旧古老的装饰上看出往日的华贵,还有不少曲线优美的窗户却紧紧关闭着,可能主人早已搬迁,近水的墙壁外皮大片脱落,斑斑驳驳,尽显古老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令人深感时间之幽深也。近年来,当地政府多次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给予经济援助,排除环境污染,对日益脆弱的水地质给予保护。意大利政府和威尼斯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呼吁拯救威尼斯。
  三、借鉴反思,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定为本课的主题
  1.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也是世界的,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人类要更好地保护它。
  保护好祖先和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这些为数不多的珍贵遗产,以使“子子孙孙永远享用”,人类没有保护好环境的教训其实自古就有。古代,经济比较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区,由于不合理地开垦和灌溉,后来成了不毛之地。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由于滥伐森林,水土严重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土地日益贫瘠,1998年的洪水肆虐,使多少人失去家园,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在科普作品《寂静的春天》中详细描述了滥用化学农药造成的生态破坏: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并在几小时内死去,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奄奄一息……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已经在向我们敲了警钟。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环保行为。
  翻开历史,再看现实,人类的每一次发展,每一个进步,几乎都要自然给予的。从刀耕火种的草与木,再到工业革命的煤与铁,再到今天石油成为了人类的血液。一个又一个世纪,一个又一个千年,在这不知是不是两厢情愿的联姻中,得益的总是人类,付出的总是自然。高度文明的人类,应该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保护环境都很重要。反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无不遵守规则,破坏环境的行为:游览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随意刻字留名不文明的现象;诸如食堂里倒掉的剩饭菜,教室里的长明灯,拧不住的水龙头,随处扔的食品袋,草坪上的打闹,随意摘花折枝,等等。
  3.启发学生环境意识从我做起。
  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非现在才有,我国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朴素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今天,我们保护环境不仅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我们应该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而且对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珍爱家园。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所有的人都应该珍惜水资源,要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水、电;注意废品回收,多参加环保活动,多植树,树能给人们精神寄托,多种花,使我们永远生活在拥有蓝天、碧水、绿地的美丽家园。
  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因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母亲似乎从不要求儿女回报什么,她对我们只有付出。智慧的力量加上合理的开发,万物之灵的人类与万物之母的自然共同携手,将把这颗蓝色的星球从混沌推向高度文明,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辉煌、灿烂。
  这堂课,不仅仅只是欣赏异域绮丽的风光美景,也不仅仅是品味朱自清的绝妙描绘,更是一堂生动的保护意识的启发教育课。
其他文献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小学生沉溺于重重的学习压力和分数的压制之下,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而新型的素质教育呼唤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急需具有开括精神的创业者。所以,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必须贯穿于中小学的教育之中,而创造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人的创造力或创造性是“培养”出来的。既然要培养,就要从小开始培养。这种培养,不但要有内在成
摘 要: 教师是否注重情感投入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意图能否实现和效果的好坏。本文从以身育情、以心育情、以言育情、以目育情四个方面论述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融入的几条途径,以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情感投入 途径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是否
摘 要: 一节优秀地理课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情、趣、理三者的完美统一。以情感人,教师以自己真实饱满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点燃学生的感情;以趣引人,地理课内、课外的趣味性因素很多,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学生地理兴趣的最高层次;以理服人,遵循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人的认知规律,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实现学习容量的最大化,学习效率的最优化,学习能力
摘 要: 散文,常常被称作美文,优秀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而且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叩击他们的心扉。初中阶段,散文在教材里占有一定的篇幅,关于散文的阅读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本细读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其原理同样可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作者通过叙述日常教学中的八个案例,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以多元姿态来亲近文本、善待文本、沉浸文本、剖析文本、涵泳品悟,从而开掘
一提到大篷车,很多人首先就是想到的印度电影《大篷车》,而纪录片之所以用《我们的大篷车》命名,也是想展现当代生活中一种新的“大篷车”那种边走边唱、边走边演的艺术。2009年江苏省人口计生委组织了百场文艺演出送下乡的活动,通过演出团队的表演,把人口计生委的关爱女孩、婚育新风、关爱流动人口等新的人口观念在广大的群众中宣传开来。这个演出团队是由一辆大巴车、一个演出的流动舞台车和几十名演员组成的,作为江苏省
摘 要: 本文作者深入课堂,用心听课,聚焦亮点,积少成多,发现了适合自身的“双轨训练”模式。“双轨训练”是落实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听课 课堂管理实践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质量质变的根本。校长听课,是真正了解学校教学现状,分析学校课堂教学是否合乎时代要求,审时度势及时作出改革决策,优化教学模式,内化质变因素,全面提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索与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让学生学会质疑,是实现语文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绿》 质疑能力 培养途径    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也凭借课堂质疑,启发学生思考,于是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问问答
摘 要: 作者经历“同课异构,高效课堂”活动的始终,从亲身参与、自我观摩、专家研讨等多角度认识同课异构的新鲜火花:异样的风采,同样的精彩;精彩的课堂源于细节。对于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要着重关注课前的导入、课中的操练和课后的作业设计三个细节,从而演绎出高效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 同课异构 精彩课堂 细节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每个老师都有自
摘 要: 反义是重要的语义关系。语言学家对反义词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研究成果对于语言教学、写作、翻译、修辞、词典编纂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あつい”的反义词为切入点,对日语相对反义词的语义特征作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 日语 相对反义词 语义特征 あつい    “あつい”的反义词是什么?这组反义词属于哪一类反义词?有哪些共同特征?分析比较日汉语中反义词异同的不乏其人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是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它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例,从课堂提问现状、提问策略等方面对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现状 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设计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