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考查命题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考试改革也是必然。所以,只有顺应形势,努力研究各种题目中考命题的方向、规律,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充分复习,才能保证中考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中考名著阅读考查命题研究
  200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命题继续认真贯彻教育部基教司《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综观广东省2007-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都较好地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在积累基础上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精神,加强了对探索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名著阅读从2007年开始,已成为了我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常客”,下面就近三年来,该题型的命题进行粗浅的研究,归纳如下:
  一、考纲要求
  中考名著阅读部分主要考查考试大纲推荐的初中生语文新课标必读的名著作品,广东中考考纲的考试内容和要求为:
  1.了解本大纲推荐阅读文学名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了解本大纲推荐阅读文学名著的基本内容,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概述;
  3.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
  4.能具体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体验,并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权重和题型
  从权重和题型看,近三年的名著阅读试题在全卷的地位稳固,该题型由2007-2008年的三小题变为2009年的两小题,题量虽然减少了,但是分值仍然为8分,约占总分的7%。题型进一步主观化,客观题逐步取消。如:2009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就取消了填空题。
  三、命题规律
  从近三年中考涉及到名著阅读的试题看,广东省命题热点包括以下内容:
  1.文学常识类:名著作品、作家、国籍、代表作以及主要人物和相关故事情节。如:2007、2008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第1小题。
  2.情节概述类
  (1)简要概述文段的情节或主要内容。如:2008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第2小题。
  (2)简要概述所选文段以外的相关情节或主要内容。如:2007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第2小题。
  3.艺术特色类(语言特色):赏析语言特点及创作艺术手法等。如:2007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第3小题。
  4.人物评价类:根据文段提供的人物描写和情节描写,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对人物进行评价等。如:2008-2009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第3,第2小题。
  5.主题探究类:能根据文段情节并结合作品内容,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等。
  6.感悟体验类:根据对作品内容的现解,结合文段情节,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看法等。
  四、发展趋势
  综观近三年广东中考关于名著阅读的命题,预计2010年的命题会有如下趋势:一是有关名著知识类的填空题会逐渐淡出。二是简答形式的题将会成为2010年中考的热点。这类题既可以考查作品、人物、情节、特色,还可以从考生的感想、体会的角度来反馈对名著的了解情况。三是图表卡片形式的题会逐渐成为考查名著知识的重要方式。一个图表既可以考查多部名著知识,也可以反馈考生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考查角度较广。在课标要求下,这一题型有望成为今后几年中考的一大热点。四是上述的第1、2、3、4类都考查过,2010年中考名著阅读更应该关注第5、6两类的考查。五是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交替出现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名著阅读考查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趋势。
  五、解题策略
  要解答好中考名著阅读题,在复习中要从如下几方面去下工夫,才能在考试更有把握。
  1.感悟名著价值,增加文化底蕴。文学名著是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艺术特色无疑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假如我们能长期坚持阅读,那一定能潜移默化,这就能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2.讲究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经典名著要用心灵去读,把握其要旨,再现其形象,吸纳其精髓。常见的阅读方法有:读好书的序跋、目录、后记,了解作者及书的背景等;精读与略读结合;写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片,写批注等。
  3.开阔阅读视野,扩大阅读效果。走出书本,开阔视野,多参加一些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文艺墙报等。交流读书心得,不断加强阅读的效果。
  4.认真梳理归纳,准确识记要素:对12部名著进行提纲挈领地梳理和归纳。知识要点包括:①名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名著的主要情节内容;③名著的人物形象意义;④名著的主题思想;⑤名著的语言风格;⑥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等。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复习,才能在考查时灵活运用。
  5.审视题型特点,全面准确作答。名著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可设题的方面与角度也实在太多,因此对于初中生一般考查的角度都比较小,因此考生一定要审清题目的设问角度,同时可以在平时认真熟悉一般的题型特点,掌握常规的方法,这样才能融会贯通,答到实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考试改革也正“热火朝天”。教师们应当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改进教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力争在2010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通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7.
  [2] 初中总复习. 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8.
  [3] 中考必备. 广州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要解决课堂实际问题,笔者进行过多次探索,将问题的铺垫归纳为三种,这就是“情景铺垫”、“内容铺垫”、“学生铺垫”,力图将课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达成高效课堂之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景铺垫 内容铺垫 学生铺垫 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问题的设计与提问,问题一旦被设计提出,便要施之于,促使学生阅读文本思考。这里,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却又有诸多问题,比如,问题怎样提出?问
一、案例的背景  1.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打造  近几年,连云港市教育局继续贯彻“科教兴市”的战略目标,从三年前提出了“三案六环节”课堂,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再到如今的“建构式生态课堂”,不断改进完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生态课堂的灵魂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教学过程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  《音乐剧人贝多芬》这堂观摩研讨课也正是在大的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诞生以后,各种版本的选修教材便应运而生。根据选修教材编辑成册和课程标准精神所指可以看出,探究和积累是选修课的两个重要关键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的两个主要内容。  一、积累——开启教材的宝库和钥匙  积累,就是逐渐聚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同义语有:“整合”、“收集”、“搜集”、“梳理”、“归纳”、“归类”、“整理”、“增加”等。积少成多,积土成山,积善成德,
【内容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良好的课堂导入往往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故事趣闻、情感熏陶、名言名句、问题情境、联想想象、多媒体、关注生活等导入方法,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达到提升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印象”。  【关键词】教学导入 导入
因材施教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所特有的心理水平开展教学和教育工作,是公认的优秀传统原则之一,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有不同的要求。分层教学则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生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教师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因材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是广大数学教师公认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之一。有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据多个关于学生数学观的调查报告(包括中外学生数学观的比较)反映,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学数学就是通过解题求得一个结果”,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单一、呆板的阅读教学已严重阻碍着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影响着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试图通过“多元化”阅读,探出一条阅读教学新路子。  “多元化”阅读,以尊重阅读主体,发展主体个性为宗旨。阅读中主张民主化、个性化,阅读过程力求“多元化”,阅读形式力求多样化,阅读感受力求“唯我”化,最终使得阅读教学能沿着个性思维训练的轨道前进。  【关键词】多元化 阅读主体 个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谁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教育工作之中,谁就能抢占教育教学的制高点。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 ——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枯燥与乏味,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
在一次全国性语文教研活动中,与会代表们针对小语公开课中的文本深度解读现象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人认为,小语教学应该重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需过分挖掘文本本身的深刻意义;有人认为文本深度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应有的良好阅读习惯,是应该且必须交给孩子们的阅读方法;还有人认为,孩子的天性在于单纯善良,一篇课文固然可以解读出深刻涵义,但对孩子而言,还是应该让他们多感受生活的美好一面,少去挖掘那些沉重与
[内容说明]  本文详细介绍了淮北市教研室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培养中学语文青年骨于教师的别样行动。其“中学语文青年教师讲习所”,培训特色独具、方法灵活、效果显著,是安徽省内闻名的名师工程。本文从2000年活动的发起到优质培训资源的挖掘,从教师成长的专业理念到独有的培训特色,从教研意义的理解到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形象地进行了报告。十年来,“讲习所”培养的一大批语文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成了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