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文本与学生的生命世界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全国性语文教研活动中,与会代表们针对小语公开课中的文本深度解读现象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人认为,小语教学应该重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需过分挖掘文本本身的深刻意义;有人认为文本深度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应有的良好阅读习惯,是应该且必须交给孩子们的阅读方法;还有人认为,孩子的天性在于单纯善良,一篇课文固然可以解读出深刻涵义,但对孩子而言,还是应该让他们多感受生活的美好一面,少去挖掘那些沉重与沉痛……凡此种种,体现的无不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一种认知。面对这缤纷且杂乱的语文教学观,我以为,文本解读需要“深度”,更需要打通文本与学生的生命世界。
  语文教师应从儿童视角进行文本“深度解读”,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根本上关爱儿童生命,呵护儿童文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深度解读,关注儿童灵动的情感
  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充满了很多成人难以理解的情愫。这是因为儿童的情感是单纯的、感性的;而成人的情感是复杂的、理性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当宽容和呵护这种“童情”。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的课堂中,由于教师的成人化评价标准起了误导作用,使我们的儿童失却了最有生气的面庞、最有诗意的天性和最灵动的情感。
  如一位一年级老师在上完《雨点》一课时,问孩子们:“如果你是一滴小雨点儿,你会去哪儿呢?”孩子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老师启发说:“比如我会飘到稻田上,给小稻秧浇浇水;再比如我会飘到小树上,给树叶擦擦灰尘;还可以说我飘到池塘里,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使荷叶更美。”于是,孩子们都顺着老师的思路往下说,都是说雨点的好处,把雨点的作用直白地说出来。只有一个孩子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老师,我觉得小雨点儿是天爷爷的眼泪,有一天,天爷爷看到有些地方老不下雨,很多人都渴死了。天爷爷就哭了,哭得好伤心好伤心。天爷爷的眼泪不断地流呀流,就救了好多人。”孩子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成人与儿童在情感上的巨大差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是理性的,牢记的是“雨点儿”的作用,其他孩子也学着老师的样,情感反而变得简单化了。而这个孩子把“雨点儿”看作是天爷爷的眼泪,从这一点上充分说明孩子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远远超过了老师的引导。其实,在孩子眼里,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都禀赋着灵性,与人一样具有生命、具有思想、具有情感,而且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教师要相信孩子,对儿童的帮助、指导、教育、引领,都只能是顺性而导,而不是越俎代庖,让儿童这份美好的感情成为生命世界中的一方绿洲,精神世界中的一片蓝天,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二、深度解读,关注文本和儿童生活的联系
  从儿童学习语文的过程来看,只有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生活中,才能激发起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强烈的学习愿望。阅读教学如果脱离了生活,就会因过于抽象与理性而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不符合小学生乐于游戏的天性。而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来学习,不仅促进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极易牵动学生的心灵,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例如下面《学会查无字词典》的教学片段:
  师:爸爸和聪聪来到海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看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师:你见过大海吗?回忆你见过的大海的样子,再读读这句话,想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浪涛很大?
  生1:我从“涌”感受到浪头一个接一个,后浪推前浪,浪涛真大啊!而且我亲眼看到过。
  生2:我从“撞击”体会到的,因为浪涛很大、很有力,才会撞击。
  生3:我从“发出山崩地裂的声音”这个词,仿佛听到了“轰——轰——轰——”,山倒塌,地开裂的声音,那浪头很高,很大,猛地摔下来,才会这么响。我听过这种声音。
  师:你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浪涛很大?
  生:波涛滚滚、惊涛骇浪
  师:能不能找到一个词,既表示波涛很大,又表示声音很响呢?
  生:惊涛拍岸
  《学会查无字词典》这课主要告诉学生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者让学生联系以前见过的大海的样子,展开有效的对话,学生如临其境,深刻理解“惊涛拍岸”,对话自如,活学活用。
  三、深度解读,关注儿童对文本价值的理解误区
  阅读教学中,我们追求个性化感悟,然而面对学生的个体感悟存在明显认知错误时我们老师应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他们在学习态度上的积极与大胆。但这种鼓励和肯定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它的原则在于老师还必须借助这种“不和谐音”给予巧妙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地统一,这才是我们教师所真正要做的。
  一位教师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时,老师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你觉得当今社会上是需要白骨精这样的人,还是像孙悟空这样的人呢?进行讨论。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像炸开了锅,同学们都围在一起各抒己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当今社会上需要像孙悟空这样的人,越多越好。因为孙悟空为民除害,帮助了很多弱者,使弱者受到了保护。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如果社会上多一些像孙悟空这样见义勇为的人,不但弱者受到保护,违法犯罪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生3:白骨精虽然百折不挠,但她心狠手辣。如果社会上多一些这样的人,天下就会大乱,弱者更加没有容身之处。
  这违背社会价值观的问题,经过师生“探究”、“互动交流”,学生明白了这种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和人性的勇敢,绝对不行。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与文本偏离较远的认识后,教师不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循循善诱,使学生的价值取向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儿童文化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我们要解读文本的深度不在于阅历是否丰富,而在于教师的解读有没有建立在学生当下生命的语言环境下,触摸到孩子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个地方。因此,儿童视角下,关注孩子情感的灵动性、关注文本价值的正确性、关注文本和儿童生活的联系,是从根本上关爱儿童生命、呵护儿童文化,是尊重儿童的天性,顺性而导的表现,让儿童在无拘无束、平等自由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智慧、增添才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正是从这样的视角看,“儿童语文”才真正完全属于儿童,成为儿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10期.
  [2] 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 李海林. “感悟”及其教学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竹西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对于初中生思维辩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初中的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够局限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对于学生的物理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的教学模式,而是要通过开展基于思维辩证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辩证能力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本文中,将具体的结合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应当如何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思维辩证研究,促进学
【内容摘要】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TPR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学习英语口语,从而获得相关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在分析了当前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TPR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TPR教学法 高中英语 口语教学  TPR教学法是受到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启发并随着英语教育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由于教学方法,在国外已有数年的教学实践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要解决课堂实际问题,笔者进行过多次探索,将问题的铺垫归纳为三种,这就是“情景铺垫”、“内容铺垫”、“学生铺垫”,力图将课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达成高效课堂之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景铺垫 内容铺垫 学生铺垫 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问题的设计与提问,问题一旦被设计提出,便要施之于,促使学生阅读文本思考。这里,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却又有诸多问题,比如,问题怎样提出?问
一、案例的背景  1.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打造  近几年,连云港市教育局继续贯彻“科教兴市”的战略目标,从三年前提出了“三案六环节”课堂,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再到如今的“建构式生态课堂”,不断改进完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生态课堂的灵魂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教学过程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  《音乐剧人贝多芬》这堂观摩研讨课也正是在大的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诞生以后,各种版本的选修教材便应运而生。根据选修教材编辑成册和课程标准精神所指可以看出,探究和积累是选修课的两个重要关键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的两个主要内容。  一、积累——开启教材的宝库和钥匙  积累,就是逐渐聚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同义语有:“整合”、“收集”、“搜集”、“梳理”、“归纳”、“归类”、“整理”、“增加”等。积少成多,积土成山,积善成德,
【内容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良好的课堂导入往往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故事趣闻、情感熏陶、名言名句、问题情境、联想想象、多媒体、关注生活等导入方法,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达到提升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印象”。  【关键词】教学导入 导入
因材施教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所特有的心理水平开展教学和教育工作,是公认的优秀传统原则之一,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有不同的要求。分层教学则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生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教师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因材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是广大数学教师公认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之一。有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据多个关于学生数学观的调查报告(包括中外学生数学观的比较)反映,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学数学就是通过解题求得一个结果”,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单一、呆板的阅读教学已严重阻碍着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影响着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试图通过“多元化”阅读,探出一条阅读教学新路子。  “多元化”阅读,以尊重阅读主体,发展主体个性为宗旨。阅读中主张民主化、个性化,阅读过程力求“多元化”,阅读形式力求多样化,阅读感受力求“唯我”化,最终使得阅读教学能沿着个性思维训练的轨道前进。  【关键词】多元化 阅读主体 个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谁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教育工作之中,谁就能抢占教育教学的制高点。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 ——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枯燥与乏味,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