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行为的现状分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hu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随堂听课、观看教学实录等途径,对教师即时评价用语现状、频率现状、方式现状进行调查,从即时评价缺失的语文课堂生成的现状和有即时评价的语文课堂生成的现状两个方面分析,对当前教师的即时评价现状进行质性的描述,可见运用正确的即时评价行为对构建高效课堂和推行课程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课堂中教师即时评价结果的呈现分析
  (一)即时评价用语现状分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存在着一系列错误做法,这与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专业技能、教学艺术有一定的关系。课堂中无效评价占比将近三分之一,主要表现为教师大量重复学生的语言,缺乏自己的提炼、点拨、总结、深化,这与教师平时课堂用语习惯关系较大,也与教师专业技能相关;判断性评价在整个课堂评价用语中约占二分之一,是各种评价中占比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这也说明了简单的、确定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当然也是一种重点需要改革创新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占五分之一,占比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发展空间较大。笔者通过对前述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在课堂即时评价中存在着大量的错误性评价和无效性评价,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转变做法,要尽可能杜绝简单确定性评价,多一些发展性评价,使评价方式多样化,扩容增量,切实提高评价的效果。
  (二)即时评价频率现状分析
  教师课堂即时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之后而在活动中尤其是活动前较少评价,这表明教师对学生探究知识的结果相对来说更为重视。教师的评价方式在学生探究活动之前、活动之中和活动之后各有侧重点,在探究活动之前和活动探究之中主要采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活动之后则侧重于介质评价,较多关注对结果的评定。在整个评价活动中,学生对介质性的即时评价往往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做出积极性的反应。
  二、语文课堂中以教学实录为依据的即时评价行为分析
  (一)即时评价缺失的语文课堂生成的现状分析
  1.即时评价可能在课堂某一个环节中缺失。虽然即时评价完全缺失的语文课堂几乎不存在,但课堂的某一环节即时评价缺失的现象频频发生,而往往这一教学环节大多是教学过程很有创意的部分——延伸拓展部分。
  2.即时评价在事实性问题的问答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结果,在一些表面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往往潜藏着价值较深的问题,在事实性问题的回答中,事实本身已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而重视了即时评价,对这些事实性问题的处理会生成更高层次的教学子目标。
  3. 即时评价因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忽视自己作为“指导者”。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学生对自己的这些见解和观点能自圆其说,具有创造性、发展性、批判性。由此可见教师是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每一位学生,整堂课气氛民主活跃,张扬了学生个性。但不排除个别学生的见解和观点严重偏離了文本,偏离了文章主旨。但是,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及时地给予指正和引导,使得一节语文课上得毫无语文味。
  在追求具有生成性的教学过程中,生成并不是脱离预设的没有目标方向的自由活动,如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好生成性课程资源展开生成性课堂教学,教师的即时评价就起着筛选和引导的决定性作用,意义非凡。
  (二)有即时评价的语文课堂生成的现状分析
  1.简单的对或错的即时评价造成生成资源的流失。课堂教学中,有关文本解读的相关问题,教学的焦点不经意便会被问题答案的正确与错误所掩饰。其实在这些文本内容的解读背后,涵盖了相关的语文基本能力。学生对于一个个问题的回答,哪怕是只言片语、不得要领或零碎散漫,都是生成相关基本能力、教学信息的宝贵资源,如果教师对这些回答进行评价时只关注到答案本身的正确与错误,往往就会造成生成性资源的白白流失,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创造性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2.对学生简单褒扬的即时评价往往造成生成过程的忽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一种现象,执教者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方式太简单,只是重复了学生的话语、重复了学生的回答后直接说“很好,请坐下”或“好,请坐”,缺乏点评分析。可是,学生的回答究竟好在哪里呢?还有哪些不足?如果教师的即时评价明确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那么,后面的讨论中学生就不会将注意力只聚焦到“谁”上。如果能进一步做到这些,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就极容易在此基础上得以生成、得到发展。
  3.根据课堂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即时评价引起了目标的调整与拓展。在听课中我们发现,当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即时评价策略,针对学生的具体回答做出适时的引导时,课堂生成的情况便是比较理想的。
  可见,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几乎不会用消极甚至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否定,但即时评价行为的现状总体来说不是很理想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即时评价观,运用科学有效的即时评价策略,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即时评价行为,对课堂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恰当巧妙地利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附 注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下生成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方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Z127)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中“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情境课堂,抓住课文留白,给孩子一片自由畅想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展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语言得到运用。  【关键词】自主质疑;情境创设;课文留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自2017年9月出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这样的新举措旨在通过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来抛砖引玉,由课堂阅讀延伸到课外阅读,由教师教学生阅读放权给家长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它不仅带动亲子阅读、拓展课外阅读,还推进了全民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重要支柱。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本文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从四个方面谈如何做好朗读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效性;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下面以我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几个片段为例,谈
【摘要】《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篇幅精练,主旨相近,意蕴深远,表现了两位作者高洁傲岸、刚正不阿的风骨与情操,这种精神是君子文化的典型组成部分。在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效利用文本蕴含的君子文化因素,既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陋室铭》;《爱莲说》;君子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部编版语
【摘要】长久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让师生都为之头疼的事情。许多语文老师们尽管加强了写作技巧和方法方面的训练,但是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是苍白、空洞。究其原因,这是只顾谋求写作的技巧,却忽视了作文素材积累而造成的。素材是作文的生命载体,素材不足就会造成作文内容空洞无物,苍白无味,也就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出发,养成良好的素材
【摘要】古典诗词对于中学生提高修养,了解优秀的文化典籍,充实自身底蕴,汲取文化的营养非常重要。中小学部编新教材在古典诗词的引入方面加重了比例,因而中小学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诗无达诂, 方法不止一条,使用方法要灵活,因作品而异,采用最适应的方法切入,更要注重方法的侧重与融合。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灵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常
【摘要】语文课的特质决定了语文好课的标准不一而足,但有一些却应当成为共性。一是教师需关注文本的细微处进行解读;二是要有语文味的语文活动;三是要有丰富的有启发性的课堂评价。这样的课堂才拥有灵动的基石。  【关键词】好课;语文本色;文本细读;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用一节节好课来表达对语文学科的敬畏,是我们共同的
【摘要】以单元整体为单位,基于评价标准,针对每一课的特点制定评价表,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评价表的观测点主要从课文的  特点,从概括方法的选用和语言表达的情况两方面进行检测。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之前,先下发或出示有关评价标准,让学生对如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有大致了解,接着进行自主准备阶段,形成初始资源。通过点评,再次对照评价标准,形成二次资源,同时加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规律。这种方式真实反映了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中学语文教育中,适当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初中古诗文为例,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古诗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獻标识码】A  古代诗文是中华传统
作者:Tumaini Carayol  媒体:《卫报》  在夺冠演讲结束后,伊加·斯瓦泰克又一次走上台拿起了麦克风,笑着说:“也许这只是个开始,下一次另一位不被看好的选手将会赢得大满贯,如今的女子网坛新人辈出,简直让人觉得疯狂。”  斯瓦泰克年仅19岁,她在本届法网赛事中未丢一盘杀入决赛,击败索菲亚·肯宁后夺冠。虽然在过去两年里,许多年轻选手大放异彩,逐渐成为女子网坛的中坚力量,但这名波兰小将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