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恰当情境 建构魅力高职诗歌课堂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b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情激趣,融情于景,是诗歌学习的常用方法。为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诗歌,建构魅力的高职诗歌课堂,创设恰当的情境必
  不可少。诗歌鉴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解读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意境。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中,去感受、体验、领悟和表达,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做一些简单阐述。
  【关键词】高职诗歌;情境教学;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合作探究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巧妙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好的方法。教师需要在诗歌教学前,做好科学预设,精心准备,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恰当的问题。问题的创设需要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问题也需要提到点子上,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激发鉴赏诗歌的兴趣。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方法,创设恰当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品味这首词中的“愁情”。师:“李清照是哪个时期的女词人呢?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她的生平简介”。“李清照的词风如何,她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哪个时期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声声慢》是南渡后还是南渡前所作的词?”“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品读一下词中哪里体现出了愁情、愁心、愁景,又是如何刻画的愁境?”基于一些递进性的问题,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合作探究,建构了以生为本的课堂。
  二、运用背景烘托,引导深入理解
  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不管是写景、写人,或写事的诗歌,其中的情感一定是诗歌的升华,或表于言外,或藏于言内。有时候,单纯地让学生朗读,学生反复读可能都难以领悟出诗歌中的情感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为了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加高效地领悟诗歌中的主旨和内涵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有必要运用背景烘托的方法,引导学生来到作者当时写作的年代,在那个场景下,感悟作者本身的遭遇、情怀与内心的想法,引导深入理解诗歌。
  如在学习李煜的《浪淘沙》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图片和文字,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和这首词写作时的背景,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浪淘沙》的情怀和主旨。教师借助课件展示:“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6月,李煜在金陵(今天的南京)即位……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这首词是李煜降宋被俘虏到汴京软禁的时候写的……”通过背景介绍,学生对词的写作背景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也对作者本人的身份、词的特点有了基本了解,继而展开对词的品读学习。背景熏陶的方法,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词。
  三、结合场景渲染,促进身临其境
  如诗如画,写的既是诗也是画。古代优秀的诗歌,不仅诗歌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而且其中也描绘出了一幅幅或优美或凄凉的图景。为了让学生高效学习诗歌,教师可以结合场景渲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悟诗歌中的画面、情感、主旨与内涵。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或生动的语言描写,将直观形象的画面刻画出来,创设诗画合一的美学情境,激活趣味课堂。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背景,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运用场景渲染的方法,让学生高效理解古诗内涵。教师课前制作这首古诗的微课,也可以由学校教师一起制作,合作分享,课堂上借助微课,呈现出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古诗发生时的场景和画面。“安史之乱让很多人民不聊生,杜甫为国忧愁,痛苦不堪,突然听到史朝义自缢,唐朝的军队胜利了……”微课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古诗写作时的背景和当时的场景等。绘声绘色地展示和表现,刺激了学生全身心器官,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感悟到杜甫的忧国忧民及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运用场景渲染的方法,学生身临其境,深入理解了杜甫的情怀。
  四、基于引入故事,激活生动课堂
  故事对于学生具有较好的吸引力。在高职诗歌教学时,也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生动的故事。当然,故事的引入不能离题万里,也不能毫无用处,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预设故事,搜集、整理或提炼故事内容,并借助师生讲故事、表演故事,多媒体呈现故事等方式,让故事为高效诗歌学习服务。
  如在教学柳永的《蝶恋花》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关于柳永的故事,激活课堂,让学生对柳永有更多了解。“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原来是前朝的旧臣,之后归顺于宋,得到范仲淹的赏识。少年的时候,是有名的阔少年,经常会一掷千金……年少时有声名,却在成人之后不是很顺利,第一个愛的女人为他而牺牲了自己……”通过借助故事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对《蝶恋花》及其作者有了了解,学生也积极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让学生感悟人生,也深刻思考人生。
  五、结语
  总之,创设恰当情境,有助于建构魅力的高职诗歌课堂。巧妙创设恰当的情境,建构了魅力的诗歌课堂,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以诗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良好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志明.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高职课堂情境创设[J].教育与职业,2014(33).
  作者简介:张立群,女,1983年生,江西南昌人,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诗歌教学、应用写作教学。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欣赏教学方法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进行应用性研究,通过对意境欣赏教学法的内涵,意境辨识教学法,意境分析教学法,意境欣赏教学法进行研究,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古典诗词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欣赏;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尝试谈论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利用名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提高阅读水平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  趣,然后才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而利用名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则要注意从名著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和学习足够的写作技法,然后能够对这些东西加以灵活的运用,使写作能力得以升华。  【关键词】阅读水平;阅读速度;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学名著
【摘要】相关调查表明,反复操练有助于能力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文字的学习出发点是  ‘知’,而终极点在‘行’。”这就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也指出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本方法是语文实践。现在的语文课堂必须更突出学生动手实践与实际操练的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关
【摘要】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师生关注的重点,尽管如此当前中学生对文体的分类仍然较为混乱,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记叙类文本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文无体而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知识就等于没有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能力。学生不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就等于没有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记叙文;教学模式;范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这种文体是一种可以充分表达
【摘要】在高中教育中,语文课程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讲,语文课程是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任何学习均离不开语文课程的效用。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正处于关键的过渡阶段,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均非常重要。就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语文学科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高中语文教学现
【摘要】古典文学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學习传统礼仪、提升语文素养、个人修身养性等方面都有促进  作用。文言文流传至今,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了众多的国学精粹。文言文一直是初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代中学生较为头痛的一部分。提高语文成绩的总目标已经逐渐演变为提高文言文成绩,其难度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如何攻克文言文教学难关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讨论已久,虽然各式各样的方法都有
【摘要】儿童文学是不同于成人文学作品的,一般是从儿童的认知出发,在内容和情节上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专门供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主要有启蒙性、教育性、趣味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本文就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以及途径进行进一步的论述。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学科,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小学语文现阶段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的必要性及解决办法做出相应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课堂提问的这种教学模式